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3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以及昏迷程度较于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和GCS评分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2.63<14.71%)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其对于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ICU转出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COPD患者使用转出过渡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2-2019.12月收治的66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慢阻肺(COPD)患者,按照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实施转出过渡护理),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施转出过渡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在ICU治疗的重症慢阻肺患者实施转出过渡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抽选100例,随机抽样分成两组,于ICU转出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5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50例干预组在实施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评定其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自ICU转出2周后、6周后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ICU转出患者有计划地、系统地康复护理指导,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ICU转出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延续性护理在PICU转出患儿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方法 总结 2022年1 月—2023年 1月我院收治的50例PICU转出患儿及其家属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资料,比较PICU转出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变化、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度、生活质量。 结果 运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后,PICU转出患儿及其家属心理状况较好,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情况得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U转出患儿及其家属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PICU 患儿 延续性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气管切开后的颅脑损伤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共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运用效果理想,且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在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过程中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ICU就诊的10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转入普通病房过程中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转科前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转至普通病区时护士间进行常规交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0.0%;不良事件发生仅1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在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过程中接受ICU转出过渡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ICU救治时间和住院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多发伤 ICU 转至普通病房 转出过渡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和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01-2021.12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半年29例作为对照组,后半年29例患者为研究组,均经治疗后转出ICU。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可采用延续性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由ICU转出行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并由ICU治疗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CS、ADL、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ICU治疗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ICU转出 康复护理 病情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渡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过渡性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性护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促使患者尽早转入普通病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危重症患者 过渡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在高龄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重症监护室转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且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n=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 ICU 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 ICU 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高龄 食管癌 重症监护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护理效果。方法:这个研究对象是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颞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40例基础护理对照组,40例综合护理观察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GOS得分(4.45±1.12)分,比对照组的(2.92±0.0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25.00%(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双颞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探讨。方法 于我院2017年3月份到2020年6月收治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抽取48例,对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患者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双颞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者治疗后的GCS、GOS评分及颅内压。结果 观察组GCS评分13.11±1.27,对照组GSC评分9.23±1.19,两组分值对比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中经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传统型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40.0%),有效11例(55.0%),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且2例电解质紊乱、尿崩症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在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治疗中应用经底纵裂入路手术方法具有视野清晰、直观方便的优势,肿瘤切除的效果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鞍上第三脑室底 垂体瘤 经额底纵裂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双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纳入的70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双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其颅内压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 脑外伤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