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火郁发之”源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在论述了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五郁理论.而“火郁发之”讲的是对于火郁的治疗原则,原指外邪侵袭人体,阻遏气机,火热不得发泄而成火郁,用发之之法进行治疗.王冰注曰:“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火郁所引发的疾病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也有论述:“火郁之发……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疡疿,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侬,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后世医家对“火郁发之”也有不同见解.笔者试就近10年来临床对“火郁发之”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火郁发之 邪热郁结 气机阻滞 升散透达 开郁宣降 因势利导
  • 简介: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湿温篇,因区别于中焦篇之宣痹汤,故命名为上焦宣痹汤。其适用于清阳壅阻肺气,肺气失于宣化为病机的多种病证,组方用药辛苦温通,可应用于顽固性呃逆,胸闷等多种疾病,笔者跟师经验及临床所得对其进行深层次阐述。

  • 标签: 宣痹汤 肺痹 胸闷
  • 简介:目的:评价基于运气学说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2个数据库,检索运气学说应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评述。结果当前评价运气学说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尚非常少见,且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运气学说诊疗疾病的个案报告论文数量相对略多,少量的个案难以代表总体,存在的偏倚大,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弱。结论现有的证据尚不能得出基于运气学说的中医辨证论治能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确切结论。期望通过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评价和验证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运气学说 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
  • 简介: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的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创立的经典名方,旨在补中益气,调补脾胃,本方在妇科、内科杂症、儿科、五官科等多个学科临床应用广泛,在功能性子宫出血、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尿潴留、子宫脱垂、带下、产后缺乳等常见妇科病中,凡且有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等症状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均获效显著。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妇科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文成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干预前的出院病例和2013年10月干预后的出院病例,运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预防用药情况和平均用药时间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患者的合理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宣传,强化管理,通过临床干预等手段,可有效促进妇产科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 标签: 奔豚汤 肝气奔豚 验案
  • 简介:目的探讨CBL与PBL教学法在中医七年制临床实习医师教学中的效果。方法60名中医七年制实习医师被分为实验组及PBL组,分别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法或单独PBL教学法进行教学;采用问卷、实践操作及病例分析对各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评估及比较。结果实验组实习医师对于CBL结合PBL教学法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及认可;在理论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中,CBL结合PBL教学法组得分明显优于PBL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驥0.05)。结论CBL结合PBL教学法在实习医师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 标签: C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中医教学
  • 简介: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率。方法:在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其中200例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统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发现,在对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用法、给药时间以及联合用药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结论: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患者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急诊科临床带教过程中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的148名护生平均分为两组,GST组和传统组各74人。GST组采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带教,传统组给予传统的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学习效果。结果:GST组护生无论技能考核还是理论考核成绩均要高于传统组,GST组护生的满意度高达93.33%,相比较传统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临床带教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实施教学,可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带教 急诊科 目标设置理论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采用中药大柴胡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常规性的治疗,而研究组中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大柴胡汤胃管给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效果、并发症和APACHEII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白细胞恢复和感染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APACHEII评分要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采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其安全性、经济性和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柴胡汤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法用于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6月在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见习的护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20名。实验组采用路径式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临床带教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在操作技能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等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实习教学质量和水平,还可提高护生的带教满意度,且优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

  • 标签: 手术室 临床路径教学法 护生 带教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缩短了住院时间,丰富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应在临床护理中普及使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住院时间刘盘床疗效
  • 简介: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之一,约62%的脓毒症患者存在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并与疾病的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急性胃肠损伤缺乏有效系统公认的评价及治疗手段。中医历来重视调理脾胃,有相关的专著《脾胃论》等。在危重病方面,中医更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所谓"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严重脓毒症中固护胃气、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温阳益气 通腑降浊
  • 简介: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从数月至数年不等,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皮肤病。临床上有难治、复发、病时奇痒难忍的特点。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缺乏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湿疹有一定特色,对综合调理患者身体,缓解、改善湿疹症状都有一定效果,值得关注。该文就近年湿疹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对湿疹作一综述。

  • 标签: 湿疹 中医治疗 综合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中散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7.7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穴位敷贴 慢性胃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具有皮疹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特点。根据皮损表现特点,可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急性湿疹皮损以丘疹、丘疱疹、糜烂为主,有明显渗出倾向,亚急性湿疹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湿疹以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为主。中医药在治疗湿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经验,现对近5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湿疹 中医 临床 进展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与有效性明显,有利于减轻偏头痛程度,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偏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内科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以解毒、疏风、利湿、凉血为主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钙剂或奴夫卡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2%,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内科湿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西药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湿疹 临床疗效
  • 简介:1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原则与方法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最新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文件和资料、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按照《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文内参考文献标注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连同方括号作为上角标或按正文文字排列;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 中医临床 文献引用 二次文献 引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