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研究中。经组织学验证,这些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斑块负荷、组织成分、纤维帽完整性和炎症反应。本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磁共振斑块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价值:①在易损斑块表面破裂前,磁共振斑块成像能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②颈动脉斑块磁共振特征可能有助于制订临床治疗策略;③磁共振斑块成像是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最早报道于1857年,发病率较高,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然而有关CSDH产生和演变的机制至今不能诠释,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手术模式,再次手术率一直较高。

  • 标签: 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 效果评价
  • 简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更易累及颅内动脉,而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3-5]。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结构的评价是临床脑缺血患者评估的重要部分。

  • 标签: 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 成像检查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间断性头晕1年,晕厥发作2次”于201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自述间断头晕1年多,自以为是感冒症状,未予以重视。曾出现无任何诱因晕厥2次,伴短暂意识障碍,10min后意识恢复,发作时未跌倒,不伴有肢体障碍、麻木、抽搐、两便失禁情况,无肢体乏力,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 简介:高压氧在神经科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卒中[1]、脑炎等,高压氧神经病学是神经内科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学生在高压氧科学习时间短,多为一两个月。如何在短期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高压氧科常见神经科疾病,并给予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这是我们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难题。近年来,我院高压氧科积极探索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给神经内科研究生授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高压氧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级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病例分析客观题考试成绩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病例分析主观题考试中,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脑血管病外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 多媒体 实习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1周内头颅超声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胎龄、体重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例早产儿中53例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53%(53/100),不同胎龄与不同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出血程度在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与胎龄、体重的因素密切相关,头颅超声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方式较可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的新生儿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临床医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技能,这其中思维方式方法的学习和锻炼是不可或缺的。鉴于睡眠学科的特点,我刊在创刊伊始即设立了"临床病例(理)讨论"栏目,每期至少刊出1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了把这个栏目办好、办活,更好地为睡眠领域各专科医师服务,特向全国各级医院征集"临床病例(理)讨论"稿。

  • 标签: 临床医师 诊疗技能 专科医师 文稿字数 论著类文章 专家审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老年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6个月,按GOS标准来评定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3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老年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基础疾病、脑疝、脑血管损伤程度等密切相关。稳定基础疾病、迅速解除脑疝、积极治疗原发伤、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早期多次释放脑脊液,对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4例脑脓肿患者,其中3例外伤性开颅术后者直接经颅骨缺损区皮肤在超声引导下行脓腔穿刺术;1例眼内炎术后合并脑脓肿,开颅形成小骨窗后再行穿刺术治疗。术中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探测到脓腔,顺利完成抽吸治疗。1例患者术后复查有脓液残留行再次抽吸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接受度高、可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等优点,效果良好。

  • 标签: 脑脓肿 超声引导 穿刺抽吸术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失眠症患者影响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症,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失眠症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失眠 睡眠与觉醒 临床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颅咽管瘤 病理学类型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的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商丘人民医院儿科脑动脉炎的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6~20mg,同时加用低分子右旋糖苷10ml/kg,静脉滴注,1次/d,部分颅内压增高患儿,给予20%的甘露醇,2~5ml·kg-1·次-1,1次/12h,或短期加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持续用药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0例有效,总有效率66.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7%和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小儿脑动脉炎疗效满意,有效扩张脑动脉的同时可对红细胞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达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苷 脑动脉炎
  • 简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发病率约15.5/10万人;疼痛影响刷牙、洗脸、咀嚼等日常活动,可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三叉神经痛(trigeminnal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典型与非典型TN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不一,给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较多困难,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治疗 慢性疼痛 治疗方案 日常活动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结合医学留学生在心内科的临床实习情况和我们的带教体会,探讨医学留学生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07级至2009级留学生共45人,观察其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临床实习情况。结果留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的特点施教可以提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实习效率。

  • 标签: 留学生 临床实习 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幼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和67.57%,(χ2=6.77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发育商均提高(t观察组=14.923,t对照组=5.937,P<0.05),但观察组患儿改善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6,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促进脑瘫患儿临床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控制脑损伤进一步加重,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脑瘫 幼儿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瞄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成人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结果八组27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11.9)岁(49~84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67.5±18.5)g/L(55~107g/L)。该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15例(48.1%)患者卒中危险因素≤1,15例(48.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6例(59.5%)患者表现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multiplebraininfarction,AMBI),12例(75%)的AMBI累及1个以上循环。13例(48.1%)在2周内有卒中复发并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少,但急性期内复发率高,出现意识障碍及AM引患者比例较高,累及^个以上循环的AMBI多见。

  • 标签: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 贫血 磁共振弥散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