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年来甲亢危象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于甲亢危象的临床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收集我院20年来甲亢危象患者共44例,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统计同时期甲亢住院情况、甲亢危象的发病率等,进行临床及统计分析。结果 甲亢危象占总住院患者比率约4.65 ‱,占甲亢住院患者比率约4.84‰,死亡率为38.64%;主要的诱发因素为感染,以呼吸道细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心动过速,其次为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不少合并房颤、心衰。结论 甲亢危象发病率不高,但病情危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发作时心率(P﹤0.05,OR值1.049)及意识障碍程度(P﹤0.05,OR值4.782)可作为死亡预测指标,早期识别和强化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甲亢危象 发病率 诱发因素 临床特点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RI、PI、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处,其中,稳定斑块57处,占比45.24%,易损斑块69处,占比54.76%,前者略低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稳定性以及新生血管血流状态、微灌注状态进行充分诊断,为患者的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易损斑块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依照纳排标准的要求筛选出其中的38名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在治疗期间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和理念对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组(在治疗期间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本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来说,干预组中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较好,整体感受较好(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治疗中需要重视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干预的开展,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情况的掌握程度更高,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分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通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最为普遍的两种入路途径。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早期患者动员、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显着的术后舒适性、进入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死亡率和中风率也可降低[1]。虽然桡动脉通路有许多好处,但血管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隔室综合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以RAO代称),RAO是经桡动脉通路介入术中的一种容易忽略且可能是令人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桡动脉通路 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中成药肿痛宁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项指标的影响及再植成活率的疗效评价。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12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中成药肿痛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每12h再植手指的肿胀、色泽、皮温、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危象各项指标观察及评分,治疗组血管危象指数分期,一期、二期患者的例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期四期的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四川何氏骨科流派肿痛宁胶囊可明显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项指标,提高再植成活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四川何氏骨科流派 肿痛宁胶囊 断指再植术后 血管危象指标 血管危象指数 再植指体成活情况分期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皮温计和血氧仪在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提高血管危象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坏死率,从而提升大肢体再植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30例接受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监测。研究中同时使用了非接触及接触式皮温计来测量皮温,以及无创血氧检测仪来测量血氧饱和度。数据收集涵盖了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值,以及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两种监测工具的性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无创血氧监测仪在监测血管危象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地预警血管危象的发生。在特异性方面,血氧仪相较于皮温计显示出较低的误报率,即特异性较高。具体来说,血氧仪的特异性为90%(95%置信区间:80%-95%),表明在没有血管危象的情况下,血氧仪正确识别了90%的患者。而皮温计的特异性为85%(95%置信区间:75%-92%),略低于血氧仪。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与血管危象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血氧监测仪因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支持在临床护理中使用血氧仪进行血管危象的监测,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提高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肢体再植护理 皮温计 血氧仪 血管危象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皮温计和血氧仪在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提高血管危象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坏死率,从而提升大肢体再植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30例接受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监测。研究中同时使用了非接触及接触式皮温计来测量皮温,以及无创血氧检测仪来测量血氧饱和度。数据收集涵盖了皮温和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值,以及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两种监测工具的性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无创血氧监测仪在监测血管危象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地预警血管危象的发生。在特异性方面,血氧仪相较于皮温计显示出较低的误报率,即特异性较高。具体来说,血氧仪的特异性为90%(95%置信区间:80%-95%),表明在没有血管危象的情况下,血氧仪正确识别了90%的患者。而皮温计的特异性为85%(95%置信区间:75%-92%),略低于血氧仪。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与血管危象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血氧监测仪因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肢体再植护理中监测血管危象的有效工具。本研究支持在临床护理中使用血氧仪进行血管危象的监测,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提高大肢体再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肢体再植护理 皮温计 血氧仪 血管危象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30例。两组分别采取常规疗法及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凝血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疾病特点,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期间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治疗的94例颈动脉狭窄疾病患者,均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结果: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血肿以及脑过度灌注发生率4.25%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预见性护理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护理后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往和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稳定血压,促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循证护理 舒适护理干预 动脉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