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10~2014.10期间入院的80例顺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母婴旁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STAI得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旁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心理康复情况,对顺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与并发症防范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顺产 产后康复 母婴床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8月的院内进行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分析患者临床下肢静脉血栓类型以及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左下肢的血管病灶数目显著高于右下肢(P<0.05),且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型,患者下肢股静脉出现血栓占比最高,占54.10%。其次为腘静脉,占 21.31%。结论:将彩超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超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流的临床效果,以提供对该疾病综合治疗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相关的中医药数据库和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NKI等,筛选评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设计的临床研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中医辨证治疗在症状改善、内镜结果、生理指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有关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流的临床研究,最后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Meta分析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症状改善率、内镜结果、生理指标(如胃酸分泌量、LES压力等)和不良反应率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并显示出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胃食管流症状严重程度、减少流次数和降低胃酸分泌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治疗胃食管流的方法,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效果。然而,由于所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及方法学上存在局限性,因此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胃食管反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Ⅱ°烧伤创面采用表皮细胞种植技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Ⅱ°烧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异种脱细胞基质覆盖创面治疗)、45例观察组(采用表皮细胞种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细菌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显著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表皮细胞种植技术能有效提高深Ⅱ°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表皮细胞种植技术 深Ⅱ°烧伤创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患者56例,将其依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试验组(n=28),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更低,对比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护理满意度,具有极佳的护理前景。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对胃食管流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2022年3月份住院的100名胃食管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中药 胃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的84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病人坠床安全管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的300名患者资料,并记录其患有DVT的情况。在这些患者中,统计了以下可能影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情况。结果:在300名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7例患有DVT,患病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未使用抗凝剂以及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危险因素是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和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患者DVT的风险更高,开放性手术和产生术中或术后出血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以及术中或术后是否产生出血等。这些危险因素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与同期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都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在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方面,观察组双侧股总静脉内径、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内径分别为(12.41±1.33)mm、(7.65±1.45)mm、(7.79±1.49)mm、(6.96±1.57)m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中,可以实现一个较好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较为详细的诊断信息,进而帮助医生实现治疗计划的针对性制定,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值得参考。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到2021年8月入住二院的8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鼻胃管营养和鼻肠管营养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插鼻胃管及盲插鼻肠管方法置鼻饲管,置管成功后同法开始肠内营养。分别记录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F)、血清蛋白(ALB)水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差异(P>0.05);两组住院第1天,两组PA、TF、ALB等水平无差异(P>0.05);住院第14天,鼻肠管组PA、TF及ALB水平更高,并发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床旁盲插鼻肠管 重症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PBL、旁教学模式干预耳鼻喉科护生的效果。方法 在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研究对象,选出2组(17例)来耳鼻喉科实习的护生,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前一组护生教学中联合PBL、旁教学模式,后一组教学中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上述两组护士教学质量。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PBL、旁教学模式干预耳鼻喉科护生能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耳鼻喉科 PBL 床旁教学模式 护理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产后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产后全面护理)与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态、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行产后全面护理,能有效调节心理状态,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可应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产后全面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预防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重症94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结果中,一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是4.25%,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是21.27%;一组护理满意度是97.87%,二组护理满意度是85.10%;(x2=16.513,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患者预防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重症 间歇充气加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预防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重症94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结果中,一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是4.25%,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是21.27%;一组护理满意度是97.87%,二组护理满意度是85.10%;(x2=16.513,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患者预防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重症 间歇充气加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静脉血栓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二甲医院骨科就诊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预防静脉血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获得护理满意度较高(P<0. 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预防静脉血栓护理,可降低患者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健康,且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骨盆骨折 常规护理 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 DVT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中实施持续旁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药物中毒(60例)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所纳入的3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抢救治疗予以干预,研究组所纳入的30例患者在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旁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抢救成功情况、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以及抢救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持续旁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实施在重度药物中毒患者抢救中,抢救效果十分显著,且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持续床旁血液滤过 血液灌流 抢救 重度药物中毒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