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RI、PI、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26处,其中,稳定斑块57处,占比45.24%,易损斑块69处,占比54.76%,前者略低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态、稳定性以及新生血管血流状态、微灌注状态进行充分诊断,为患者的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易损斑块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顺应性。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间接收的高血压患者32例,将其纳入研究组中,同时纳入同时间段接收的体检人员32名,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高血压各阶段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舒末期流速、脉动指数、阻力指数、CCSF1、CCSF2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顺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疾病特点,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期间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治疗的94例颈动脉狭窄疾病患者,均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结果: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伤口血肿以及脑过度灌注发生率4.25%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预见性护理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体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征象以及肿瘤供血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体瘤10个,单发8例,多发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检出,诊断颈动脉体瘤9个,神经鞘瘤1个,诊断符合率为(90.00%)。病灶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90.00%),边界清晰(90.00 %),形态规则(90.00 %),内部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颈动脉夹角增宽,呈“七弦竖琴征”(Lyre征)、有压迫表现(80.00 %),穿过病灶内部(70.00%),颈动脉分叉处狭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受压两侧移位,可见条状、条带状、棒状、网状不规则丰富血流,颈外动脉分支为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能力较强,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我院超声科收录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就诊的正常就诊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侧颈动脉,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管腔内径(AD)、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AD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Vs、Vd值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实验组患者的R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超 糖尿病患者 颈动脉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例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在2017年10月-2019年4月,50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血清指标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神经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 剥脱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0年2月至 2021年8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缺血脑血管病病人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检查,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相关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以DSA做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度为 79.16% ,非特异为94.82% ;确诊颈总动脉狭小敏感度为 71.43% ,非特异为98.24% 。结论 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性均比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随访。

  • 标签: 血管超声 脑血管 造影诊断 颈动脉狭窄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时,分析患者的CDI图像特征,总结患者的病症特点。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于本院就诊的眼缺血综合征患者37人为A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患者的视力以及颈动脉CDI等,探究患者的病症表现特点。选择37例相对健康眼病患者为B组以及37例正常眼睛为C组进行对比,探究患者颈内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眼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结果: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性别为男的患者例数有18人,性别为女的患者例数有19人,双眼均患病的人数有5人,右眼患病人数有22人,左眼患病人数有10人,其中有23(62.16%)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眼前黑影患者有5(13.51%)人,存在反复一过性黑矇的患者有9(24.32%)人。对比三组患者三条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p<0.05,差异性表现显著。结论:对缺血综合征患者的患病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者的患病时间较长并且病症发展较为隐秘,会导致人体的视神经发生缺血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与颈内动脉管腔缺血有关,通过CDI检测,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安全,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 标签: 眼缺血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全部予以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斑块积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心肌做功指数。结果: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心肌做功指数、斑块积分等其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程度,对冠心病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心脏彩超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8例和脑梗死患者48例;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检出斑块血管、单发斑块血管率分别为93.75%、56.25%,均显著高于TI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TIA组以及脑梗死组患者多发斑块血管检出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脂质斑以及复合斑的检出率分别为60.34%、55.17%,均显著高于TI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TIA组患者纤维斑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其颈内动脉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IMT1.5mm,40例。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及CAG病变情况。结果:RI比较,C组>B组(PB组>A组(P0.05)。CAG阴性率,A组高于B、C组(P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心血管 高危人群 诊断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栓塞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栓塞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比,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手段,即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以及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并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脂水平,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老年脑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并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成颈动脉硬化(50例)与非颈动脉硬化组(70例),观察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指标。结果:比较血压变异参数,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压变异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血压变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疾病的复发概率,在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分水岭脑梗死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12月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6例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纳入研究,通过超声检查后分为存在分水岭脑梗死组(31例)、无分水岭脑梗死组(45例),对比有无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存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占比较无分水岭脑梗死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是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和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可能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 分水岭脑梗死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