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集束会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收治的 8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 2组,每组平均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7.50%,和对照组的 30.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 95.00%,和对照组的 72.5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集束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外科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1 月诊治的压疮患者 64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研究组应用集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压疮恢复效果和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压疮恢复中有效率为 90.61 % ,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 68.75 % ,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研究组负面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压疮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集束护理管理可促进压疮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取得了积极的护理价值,可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压疮 老年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集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29%(26/3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老年患者 压疮 集束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科进行无肝素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器发生严重凝血的例数,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程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器严重凝血发生率为23.5%低于对照组(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1,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无肝素 血液透析 凝血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临床治疗期间的集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将94例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分为观察组(集束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7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评价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3.62%>78.72%,χ2=4.374)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5.74%>80.85%,χ2=5.045)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血气分析指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88.14±5.46)mmHg>(83.20±5.81)mmHg,t=4.24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37.29±4.48)mmHg<(43.87±4.94)mmHg,t=6.476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3.25±1.01)d<(4.67±1.28)d,t=5.971]、喉鸣消失时间消失时间[(3.74±1.45)d<(5.09±1.72)d,t=4.114]、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17±0.57)d<(4.09±1.02)d,t=11.265]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集束护理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而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小儿急性喉炎 喉梗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加用集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CHE恢复时间、 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次数和院内感染、并发症及病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HE恢复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急性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集束护理在重症胰腺炎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50例患者按照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集束护理为试验组。护理周期定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的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试验组50例患者,出现2例死亡,42例好转,6例痊愈出院。好转率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41例好转,5例痊愈出院。好转率为9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相比,试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胰腺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有重症胰腺炎 集束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6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3例,常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小于常规对照组(33%)。结论: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实施集束护理可加快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护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中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4例该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2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ICU入住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此护理方式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中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4例该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2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ICU入住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此护理方式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适度护理对俯卧位手术中压疮的应用。方法:选我院 2017-2018年俯卧位手术患者 68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集束适度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管理和压疮预防。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 2组一期压疮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压疮严重程度。结论:集束适度护理在降低俯卧位手术术中压疮发生率的同时降低压疮严重程度。

  • 标签: 集束化适度护理 俯卧位 术中压疮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开展集束护理,对其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研究进行时间段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病例从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共选取80例患者,按照患者进行护理的差异来分组,可分为观察组与比对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集束护理,比对组进行常5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

  • 标签: 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 皮肤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血液净化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集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 2018.05~2019.05间收治的血液净化伴消化道出血的 66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其中实施基础性护理措施的 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剩余实施集束护理的 33例患者则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 SF-36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实验组的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再出血的概率和住院时长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血液净化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减少再出血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净化 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集束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到2020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1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并根据不同时间段予以不同护理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较为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而研究组患者予以集束护理进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采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等方面的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为患者予以集束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被选择配合本研究开展的脑梗死患者共100例,均于2019年2月-2020 年2月入我院配合治疗,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配合集束护理,分组统计感染、偏瘫、压疮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后对比。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集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情况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并发症预防效果。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梗死患 并发症
  • 简介:  【摘 要】目的:對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 2015年 6月— 2018年 6月所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20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围绕气道管理开展集束护理,然后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肺炎并发症的比例明显较低。结论: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防范肺炎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集束护理 ;气道管理 ;应用    引言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颅脑损伤,而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而言,还会出现并发症,其中,肺炎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1】,从护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展集束护理进而实现对患者气道的科学管理,是防治肺炎并发症出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2】,基于此,本文则针对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 2015年 6月— 2018年 6月所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200名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 25—72岁,平均年 40.5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名患者两组基本资料统计学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融合集束护理措施,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具体包括:药物应用方面,护理人员在了解相关用药事项的基础上帮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用药期间做好患者体温、肺部情况以及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并且根据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通过与诊疗医师的协调对患者用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4】。明确向患者介绍所需服用的各类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以及服用时间等,通过必要的沟通,使患者明确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吸氧操作的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吸氧操作,使其气道保持良好状态【 5】。日常生活的护理,通过病房环境的有效控制,为患者气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必要的营养护理及活动管理,为患者进行疾病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心理护理方面,保住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治疗工作,进而不断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6】。    记录的指标包括患者是否出现肺炎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 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到,试验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肺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所以,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 讨论    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防范肺炎并发症,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 7-9】。具体而言,集束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药物应用的优质护理    药物护理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10-12】。具体而言,在药物护理中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类药物,其在控制感染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能够在了解相关用药事项的基础上帮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做好患者体温、肺部情况以及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并且根据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通过与诊疗医师的协调对患者用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为了有效提升药物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向患者介绍所需服用的各类药物,所介绍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以及服用时间等,通过必要的沟通,使患者明确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13】。    通常情况下,口服类药物的服用,护理人员必须引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而且,在此类药物使用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不正常的反应,则需要在第一时间与诊疗医师取得联系。     3.2 吸氧操作的优质护理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吸氧操作护理是气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4】,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吸氧操作,在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呼吸情况对吸氧量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要做好吸氧管的检查工作,防止脱落或堵塞。对于护理人员,可以在吸氧操作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呼吸系统的稳定以及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保障【 15】。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通过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并合理控制室内稳定,每天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使病房始终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房空气中的不良因子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刺进。而且,通过建立病房良好环境,还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睡眠质量,进而帮助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身体状态,有效促进其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而言,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所以,环境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日常生活的优质护理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日常生活优质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而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为了确保膳食的科学合理性,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控制食物的每次摄入量和摄入次数,其次要注意所摄入食物的种类,其中应该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为患者所提供的食物中,尽可能包含优质蛋白,在日常治疗中,医护人员可以定期向患者提供水果和粗粮【 16】。在患者所摄入的食物中,应尽可能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高油、高糖等食物,针对存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治疗人员要帮助其及时改正,如坚决不允许患者抽烟,总的来看,护理人员为患者所提供的食物应该以低糖、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为主,在治疗期间,需要督促患者形成饮食规律。其次,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体位管理,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而且,在帮助患者翻身后,如果患者保持侧卧状会感觉到舒适,那么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使其身体与病床呈现 30度的夹角 ;如果患者保持平卧状会感觉到舒适,那么护理人员则应该将薄软枕放置于患者的背部、膝盖下以及脚踝之下 ;如果患者保持半卧状会感觉到舒适,那么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对床位的调整,使患者背部与床面的角度在 30度以下,而且这一状态的保持时间应该控制在 30分钟以下。如果患者不适合进行翻身活动,护理人员则应该将软枕垫放置于患者的肩部、腰骶以及足跟部位,护理人员所选择的软枕垫应该保持 10厘米厚度比较合适。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护理干预对连续血液净化所致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 120 例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且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依据是摸球法,例数则均为 60 例,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导管感染发生率其相关情况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的 CRBSI 持续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要长于试验组, CRBSI 发生率、治疗费用要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上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集束护理干预对连续血液净化所致导管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和经济压力,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导管感染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集束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护理 ;新生儿 ;采血 ;桡动脉 ;疼痛    新生儿采血是临床十分普遍的操作,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肢体功能和语言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加上其血管细小,对护士而言针对新生儿的采血工作仍有困难 [1]。桡动脉采血具有安全、简单且成功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新生儿采血的首选途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 33例。    参照组:男 20例,女 13例,胎龄最小 38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15±1.01)周,体重最轻为 2.7kg,最重为 4.1kg,平均体重为( 3.62±0.91) kg;研究组:男 18例,女 15例,胎龄最小 37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09±1.02)周,体重最轻为 2.6kg,最重为 4.0kg,平均体重为( 3.59±0.90) kg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后,其组建数据不具有显著区别, 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方式为:调整新生儿体位,使其保持卧位,并将其上肢外展,其一侧手掌平放向上,将第一腕横纹位置作为穿刺点,对其进行消毒,然后刺入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以平行方式进针,然后固定针头,再抽取血液。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护理,主要方式:①成立集束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的桡动脉采血培训,根据以往经验和先进护理理念确定集束护理管理的计划,定期对组内成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并予以调整 [2]。②采血的准备工作。在对新生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对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进行调整,保持室内安静,并在新生儿喂养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未出现哭闹行为时予以采血 ;在采血前 2小时左右,可将含有香兰素混合溶液的纱布放在距离患儿头部 10cm左右的位置,以此实现嗅觉安抚 ;准备便携式小音箱,放置在距离新生儿 50cm左右的位置,在采血前 10秒开始播放轻柔的音乐,如《小兔子乖乖》、《小夜曲》等安抚歌曲,音乐音量控制在 50分贝左右,拔针 10秒后可将音乐关闭 [3]。③采血体位的调整。在两名护理人员的操作下对新生儿的体位予以调整,保持仰卧位,其中一位护理人员固定新生儿腕部和身体,使患儿的下肢保持自然弯曲,将其腕部完全暴露,利用碘伏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 2遍消毒,选择合适穿刺点开始采血,采血结束后需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按压时间最小为 5分钟,当穿刺点没有渗血情况出现时,即可停止操作,怀抱患儿予以摇晃安抚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利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 NFCS)对其进行评估,分数最高为 10分,其疼痛程度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新生儿计量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 t检验 ;计数资料可用“ %”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 P<0.05。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 t=4.0162, P=0.0002),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桡动脉与静脉相比具有更高的血压力,且血液流速更快,可以保证采血一次成功率,另外,新生儿腕部神经相对较少,容易固定,且皮下脂肪比较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带来的痛感,不过,由于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所以当其感受过疼痛后很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故临床需更加关注新生儿采血疼痛的干预 [5]。集束护理通过具体、全面、综合的护理方式来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管理主要从采血时机、周围环境、体位安排、缓解疼痛措施、身体安抚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表明,集束护理可使护士更加系统、规范的执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工作,利用更为科学的方式降低新生儿疼痛感,以此提高新生儿就诊治疗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    总而言之,应用集束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转巧,王继华 .经头皮动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J].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 01): 80-82.     [2]鹿文文,戴婷婷 .两种护理干预在足月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 31): 164-166.     [3]邓丽君,陈惠开,马小红,孔婉兰,邓焕琼,黄活玲,邓翠珊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11): 124-126.     [4]王慕卿,郑少梅,冯娜娜 .2种桡动脉采血方法對新生儿疼痛影响的比较 [J].当代 护士(中旬刊), 2016( 09): 124-126.     [5]陈秀贞 .集束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 [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 09): 137-138.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集束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7 月 ~2019.7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 60 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进行集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 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病患护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 结论: 在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集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感染持续的时间,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