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监护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阐述手卫生的必要性。方法作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护士进行调查,对其入室前、洗手后、手消毒后的手部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阳性率及菌落计数,评价洗手及消毒对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作用。结果入室前培养阳性率100%,平均菌落计数136cFu/㎝2,洗手后,培养阳性率8.05%,平均菌落计数14cFu/㎝2,消毒后培养阳性率1.96%,平均菌落计数2cFu/㎝2。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洗手及消毒制度,提高洗手、手消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病房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微量泵延长线、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和床旁电源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经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节约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了病人因异物发生压疮的危险;电源线路的管理节约了插座的数量,方便插座和插头的取用。结论提高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效率;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电源线的管理为抢救仪器的使用争取了时间。

  • 标签: 微量泵监护仪电源线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情绪变化的影响,并采取有利于患者健康的相应对策,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6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护理、收集患者社会心理资料并分析患病心理变化历程等,进行心理护理、心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应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焦虑与抑郁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ICU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ICU心理干预清醒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及控制措施,减少重症监护病房内危重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综合分析ICU病重患者的临床特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以及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关系。结果ICU病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原因与患者抵抗力降低;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干预,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细菌和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ICU送检的401份标本中的分离的159株细菌菌株,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耐药结果分析。结果在2年内分离159株细菌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01株)63.52%;其中以假单胞菌最多(51株)32.08%,大肠埃希氏菌(11株)6.92%;真菌(42株)26.42%,其中以假丝酵母菌为主(38株)23.90%;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10.06%中以葡萄球菌为主(8株)5.03%。体外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大多数具有广泛耐药和多重耐药特性。结论该医院ICU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

  • 标签: ICU 细菌 真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一个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入住的重症儿童,研究观察患儿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一共有48位,由此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是85。在这当中,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人数是10位,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人数是38位。因为P小于0.05,两个分组之间在统计学方面是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和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情况属于原发性质,死亡的机率比较高。对于医院的获得性感染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都可能增大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84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另7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简洁,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从新生儿病房(NICU)的基础环境、声音、灯光、新生儿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儿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找出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对新生儿病房(NICU)的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除了新生儿本身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因素和侵入性操作因素,环境因素占比例较重。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院内感染高危区,加强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监护病房 环境 医院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检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2.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42.7%、铜绿假单胞菌35.5%;革兰阳性菌占23.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5%,溶血葡萄球菌15%;其中下呼吸道占84.9%。结论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它们多为多重耐药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相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AS、SDS两项指标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所提出的针对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显著,值得进步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心理状态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医院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5.56%.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较低,溶血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但没有发现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株。结论引发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型菌株,且耐药性均较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及时监测,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重症肝病 监护病房 感染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负责对危重新生患儿提供全面、系统、持续的监护及救治,是挽救新生儿重症疾病的场所,也是护理风险及纠纷发生较多的场所。根据临床护理经验,我认为,常见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影响、交接、检查、沟通因素、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意识水平及一定的客观因素等,因此,要加强病区工作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病区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基础护理管理,降低不安全因素,减少纠纷的产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晚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儿科病房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护患沟通的意义;护患的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护患之间沟通方式,包括倾听方式、语言交谈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也对出院时的沟通技巧和沟通的注意事项进一步说明,最后对护患沟通技术作出总结。

  • 标签: 护患 沟通技巧 儿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儿科病房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8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51.1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儿童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其相关护理方法。总结经验,有助于临床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针对我院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并发症种数与治疗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感染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小于3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伴有两种并发症的患者最多,有50例,经统计得出,并发症越少的患者,其治疗时间越短,反之,治疗时间越长。经检查发现肺炎球菌为患者的主要致病菌,总计20例,占27.03%;表皮葡萄球菌次之,有16例,占21.62%。结论重症肺炎最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病原因是以细菌感染为主要方式。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率,缩短治疗时间。儿科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方法。

  • 标签: 重症肺炎 治愈时间 心力衰竭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方法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以转变护理人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沟通能力,贯彻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未出现与护理相关的医疗差错及纠纷,无患儿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进行投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儿科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炎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婴幼儿重症肺炎发病率最高,合并2种并发症的患儿最多,25例(50%),其次为3种并发症患儿(14例);小于1岁患儿40例,1-3岁8例,3-9岁2例。病原学结果细菌感染44例次,病毒性感染12例次,支原体与其它感染3例次,50例患者治愈47例(94.00%),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3例(6.00%)。结论重症肺炎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有其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细菌感染多见,应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