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液压垫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平卧病床后压力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定时翻身,手法皮肤按摩,实验组除定时翻身,采用规律液压垫按摩。分别予入院前,入院后1天,入院后3天,入院后7天,进行Braden评分并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的Braden压疮评分、压疮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舒适度、干预后VAS评分及对护士操作满意度方法,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液压垫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压力皮肤损伤起到预防作用,并降低褥疮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卧床舒适度。

  • 标签: 液压垫 卧床 压力性皮肤损伤 Brade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自制水垫预防危重病人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住呼吸监护室危重患者120例,采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的感觉、皮肤湿度、活动情况、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及摩擦力进行评分,评分均≤12分,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压力损伤好发部位使用自制水垫预防。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11人发生压力损伤,其中骶尾部01期6例,骶尾部02期3例,足跟部02期1例,脚踝处01期1例。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2例发生压力损伤,均为骶尾部01期压力损伤,未发生02期及以上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3.3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水垫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且水垫制作简单、取材和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水垫 预防 危重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辛伐他汀的副作用,探讨ACS高危人群服用辛伐他汀后的安全。方法综述国内外有关辛伐他汀副作用与合理应用的文献。结果辛伐他汀主要副作用有肝损害、肌毒性和肾功能损害等,且与剂量、联合用药及生理状况等有关。结论辛伐他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予肯定,但多数症状轻微;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根据病情适量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辛伐他汀 安全性 副作用 不良反应 调血脂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的防治工作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艾滋病的高危人群12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于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从而提供综合的防治工作;结果开展综合的防治工作之后,研究对象在艾滋病定义、防治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知识的了解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提供综合防治措施,显著提高他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使研究对象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对于改善高危人群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高危人群 综合性防治 宣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对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放疗前预防护理、放疗中皮肤护理、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放疗全过程结束后,患者皮肤的反应Ⅱ级6例,Ⅰ级5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皮肤损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机访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面授讲课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动机访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及教育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病人不良生活方式,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异常、体重指数(BMI)。结果教育后实验组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BMI均优于其教育前及对照组教育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机访谈能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血压、血糖、血脂、BMI的有效控制。

  • 标签: 脑卒中高危人群 动机性访谈 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住的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其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观察组中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分析,观察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研究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缓v解患者的病状,通过心电图说明病情的改善状况,在研究中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硝酸异山梨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危险因素现况,为制定肺癌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天平街道部分6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性别构成方面,肺癌高危人群以男性为主,共112名,占73.2%;女性共41名,占26.8%。吸烟者共121名,吸烟率79.1%。将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年龄、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持续时间、吸烟起始年龄、女性被动吸烟、器官移植、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油烟暴露、矿工工龄、石棉暴露年限、精神压抑、肺癌家族史、肿瘤家族史等因素进行逐一比较。经卡方检验,除精神压抑、肺癌家族史和肿瘤家族史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在其他各因素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肺癌高危人群吸烟率为95.5%;女性肺癌高危人群吸烟率为34.1%,四格表卡方检验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68.382,P=0.0.000)。男性吸烟者中,以吸烟量11~20支/每日者最多,占52.3%,以大于40支/每日者最少,占3.7%;女性吸烟者中,以吸烟量1~10支/每日者最多,占71.4%,以21~40支/每日者最少,占9.3%。经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男性吸烟者和女性吸烟者的吸烟量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885,P=0.035)。女性吸烟者中,小于20年的最多,共9人,占56.2%。经Fisher’s精确卡方检验,男性吸烟者和女性吸烟者的吸烟持续时间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1,P=0.000)。女性和男性的油烟暴露量大于于等于151盘/年的构成比分别为90.2%和19.6%,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63.145,P=0.000)。121名吸烟的65岁以上肺癌高危人群中,女性14名,占11.6%;男性107名,占88.4%。32名不吸烟者中,女性27名,占84.4%;男性5名,占15.6%。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68.382,P=0.000)。吸烟的65岁以上肺癌高危人群和不吸烟的65岁以上肺癌高危人群的油烟暴露量大于于等于151盘/年的构成比分别为24.8%和90.6%,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46.293,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因素对于高危人群自查评分结果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65岁以上居民的肺癌高危人群分析肺癌危险因素状况不容乐观,但大多是可控制的吸烟、油烟暴露等不良生活习惯。

  • 标签: 肺癌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远市区性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清远市区商业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324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性病宣教和有针对的行为干预措施,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对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安全套使用知识水平以及安全性行为认知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性病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性病高危人群展开合理的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的性病知识知晓率,从而可有效降低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性病 高危人群 行为干预 效果 宣传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钢铁公司2011年职工健康体检的血压结果,统计血压高于正常者占45.92%,从而提出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以及健康干预的重要和紧迫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高危状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干预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2型糖尿病高危因素筛查,并对筛查的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干预措施。结果1152例患者获得随访,先前糖耐量及HbA1c正常的患者,410获得随访,其中有38例新发糖尿病;335例糖尿病患者获随访,仅26例病情恶化或因相关并发症死亡,其余血糖得到良好控制。438例糖尿病高危状态患者获得随访,57例新发糖尿病。结论对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加强干预是减少新发病例,提高糖尿病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学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使用3M无痛保护膜外喷洒局部皮肤,对照组使用冰片滑石粉外涂局部皮肤。结果观察组皮肤放射损伤发生的程度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皮肤损伤时,3M无痛保护膜治疗效果优于冰片滑石粉。

  • 标签: 无痛保护膜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高危人群伺机筛查及指示活检,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东营地区2014年1~12月份前来东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人群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检查,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活检做出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2014年共筛查1624人,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粘膜内癌、黏膜下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11%、0.80%、0.55%。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为1.35%,占全部食管癌的25.58%。结论对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伺机筛查及指示活检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 标签: 食管癌 伺机性筛查 活检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AIDS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与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调查柳州15各社区的艾滋病防治情况,创设目标群体数据库,明确本研究暗娼、吸毒者分布与数量,对目标群体实施综合干预,干预后展开终期调查。结果干预前,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6.5%,干预后降至4.5%,干预前近期一次服务安全套使用比例为63.5%,干预后提升至97.5%,暗娼安全套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干预后也明显改善了吸毒人员共用针情况,注射吸毒和他人共用针具与否从干预前的62.5%下降到30.5%,干预前后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计生部门参与综合干预AIDS防治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具有可行,能够有效解决疾病控制中心物理、人力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AIDS防治干预模式。

  • 标签: 艾滋病 高危人群 综合干预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方法选取长沙市某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3459人,运用Framinham危险评分筛选出693个心血管高危人群纳入研究,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NFG)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和血脂情况。分析心血管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结果三组中颈动脉斑块现患率分别为48.3%、62.5%、68.9%,其中IFG组高于NFG组(P<0.05),T2DM组高于NFG组(P<0.05)。将危险因素校正后,以NFG组为参照,对比斑块形成风险IFG组是NFG组的1.28倍,T2DM组是NFG组的1.50倍。结论伴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不断升高,颈动脉斑块的现患率也不断的递增。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治疗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压Ⅰ、Ⅱ级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社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和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39有效,有效率达到了90.70%,而对照组中仅有43例有效,有效率仅为62.79%,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高血压及高危人群的相关指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治疗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4月绵阳市游仙区涪江街道参加“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男性组(167例),女性组(144例),分析比较危险因素、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使用降压药物等情况。结果危险因素中女性血脂异常者明显多余男性、男性吸烟者明显多于女性(均P<0.01);两组主要危险因素均为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缺乏运动;女性TC、LDL-C、HDL-C均明显高于男性(P<0.01);女性使用降压药物品种明显多余男性,男性未使用降压药物者明显多于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缺乏运动,其中女性血脂异常人数、使用降压药物品种多余男性,男性吸烟、未使用降压药物者多于女性。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地降低脑卒中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脑卒中高危人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对龙泉驿区辖区内200名艾滋病高危人群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艾滋病知识得分和保护措施应用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艾滋病防治知识评分(87.06±3.08)分均优于健康教育前的(56.56±5.35)分、(56.47±5.03)分,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保护措施应用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艾滋病高危人群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