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T检验在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7例视作研究对象,以不同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对3组患者的血清PCT以及脑脊液PCT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病毒组以及细菌组的血清PCT水平、脑脊液PCT水平高于参照组,且细菌组血清PCT、脑脊液PCT水平最高,P<0.05。(2)病毒组大多数患者的PCT保持在0ng/ml至0.49ng/ml范围内,而感染组0例患者的PCT保持在0ng/ml至0.49ng/ml范围内,P<0.05。结论PCT检验在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和细菌感染患者中可根据患者PCT检测结果有效诊断出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患者。

  • 标签: PCT检验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鞘内注药化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方法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随机选择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鞘内注药化疗治疗,对患者护理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16.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患者鞘内注药化疗治疗前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 标签: 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白化病 鞘内注射化疗
  • 简介:摘要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法对人体九大系统的部分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目前广泛用于神经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周围性神经痛、偏头痛、眩晕等。笔者以“穴位注射”“水针”及神经病名为主题或题名或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分析总结穴位注射法在神经疾病治疗上的临床运用及其常用穴位、药物、操作方法等。

  • 标签: 穴位注射 水针 偏头痛 脑卒中后遗症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尿路感染患者,共140例。培养其中段尿后,将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共140株。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70株。其中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70株大肠埃希氏菌给予微生物检验。将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轻度感染占31.43%、中度感染占40.00%,重度感染占28.57%;实验组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感染分别占60.00%、25.71%、14.29%。实验组轻度感染明显较对照组更高,且重度感染则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感染。为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预防 诊断治疗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感染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90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有效诊断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所呈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疑似感染的儿童和19例体检儿童,将这些儿童分成三组,具体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50例),以及对照组(19例)。对三组开展血常规的检查,比较三组儿童的白细胞含量。结果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含量不具有明显差异;细菌组和病毒组比较,白细胞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小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做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之间的鉴别,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道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疾病伴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疾病并伴有气道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气道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疾病伴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气道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中,观察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儿科治疗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共60例。治疗时间均为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后,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其中一组患儿单独进行血常规检验(甲组),一组患儿单独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乙组),一组患儿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丙组)。对比三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63.33%,乙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66.67%,丙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丙组显著优于甲组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进行检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儿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依从性状况,分析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住院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问卷量表,随机选去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128名依从性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护理组的患者依从性为90.63%,满意度为96.88%;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依从性为15.63%,满意度为82.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周期,为患者减少了经济负担,为国家节约了卫生资源。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心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心膜炎的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感染心内膜炎患者24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注意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注意心理护理,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意思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96例患者,在以上患者中,上肢的为54例,42例为下肢。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检出率,对动、静脉血栓的分辨也较高,还能有效的观察患者远端动脉血流,评估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右心感染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右心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RSIE,占同期住院感染心内膜炎总数的13.3%,有基础心脏病史9例(23.68%),先天性心脏病5例,有心脏手术史8例,有静脉吸毒史4例(10.5%)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86.84%),肺损害表现占84.2%。超声心动图右心赘生物阳性率为100%,三尖瓣35例(92.11%)比例最高。血培养阳性率偏低(47.37%,18/3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9/18)。平均住院天数20.72±15.45天,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好转29例(76.32%),自动出院6例(15.79%),死亡3例。结论本组患者基础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占很大比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及肺损害症状突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RSIE最常见的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预后良好。

  • 标签: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损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评估感染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感染休克患者94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被动抬腿试验和容量负荷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为有容量反应性患者和无容量反应性患者,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每搏量均增长明显,P<0.05;其中容量反应性患者△每搏量除基线外,均显著高于无容量反应性患者,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评估感染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明显的效果,评估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被动抬腿试验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记录其临床疗效、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获得较对照组更优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68.7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药物相关)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14.58%。结论应用西医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基础上,若加用中药内服、灌肠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保障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湿热瘀结型 中医综合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疾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感染疾病科接受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43%。结论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感染疾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收入ICU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中心ICU4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休克,分为内镜治疗(24例)与手术治疗组(16例),记录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ICU监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在治愈率、并发症、ICU监护时间(分别为87.5%、3.7%、9.3±3.3d)均优于手术治疗组(分别为81.3%、20.8%、8.7±3.2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关键在于通畅引流,内镜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缩短ICU监护时间。

  • 标签: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感染性休克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Masquelet与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感染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25例胫骨大段感染骨缺损病例。14例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骨搬运组),11例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膜诱导组)。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次数、感染控制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患肢功能AAO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34个月,平均24.2个月。与骨搬运组比较,膜诱导组术中感染控制率高,并发症及手术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AA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lizarov牵引术相比,Masquelet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感染控制率高,并发症和手术次数少。

  • 标签: Masquelet技术 Ilizarov技术 感染骨缺损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感染休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ICU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感染休克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20)和参照组(n=20)。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CRP变化以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85%显著优于参照组55%;CRP变化对比中,其中护理后观察组指标为(5.22±1.07)分、参照组为(6.59±1.26)分,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参照组的MAP水平高于观察组,其CI以及SvO2水平低于观察组。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ICU感染休克患者中,在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效缓解患者感染情况,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感染性休克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