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和标准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 标准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人脑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方法。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提升心肺复苏效果,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中应当重点做好循环支持,使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最小化,同时严格掌握胸外按压的频率以及深度等。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提升医护人员身体素质,加强力量训练,保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高品质实施。结论加强对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方法的探讨,可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探索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高品质 探索
  • 简介:很多时候民警的日常工作,除了预防和打击犯罪之外,更多的是为百姓服务。为此,我刊综合了许多一线情况,开辟了这个为基层民警提供实用技术、技巧的栏目。本期所编辑的现场心脏复苏技术,得到了北京公安医院多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能为干警提供解决突发医疗事件的基本常识。

  • 标签: 现场心肺复苏术 实用技术 日常工作 民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人CPR胸部最佳按压点的确定是高质量胸外按压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尚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胸外按压点的发展历程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方面对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确定最佳按压点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CPR中胸外按压的质量,改善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最佳按压点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灾害事故频发,对于社会、环境、人身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灾害事故的救援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伤员的生死存亡,而心脏复苏是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其称为 CPR ,主要是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进行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抢救方式,并且心脏骤停是伤员死亡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大部分伤员伴随着胸部创伤,从而导致心脏复苏的进展难度加大,所以临床上对于心脏复苏进行不断的改善是必要的,本文的腹部提压心脏复苏能够有效的进行循环和呼吸,成为心脏复苏的新途径,广泛的应用于灾害事故中,以下为本文的心脏复苏概述和分析。

  • 标签: 腹部提压 心脏复苏 灾害救援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灾害事故频发,对于社会、环境、人身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灾害事故的救援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伤员的生死存亡,而心脏复苏是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其称为CPR,主要是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进行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抢救方式,并且心脏骤停是伤员死亡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大部分伤员伴随着胸部创伤,从而导致心脏复苏的进展难度加大,所以临床上对于心脏复苏进行不断的改善是必要的,本文的腹部提压心脏复苏能够有效的进行循环和呼吸,成为心脏复苏的新途径,广泛的应用于灾害事故中,以下为本文的心脏复苏概述和分析。

  • 标签: 腹部提压 心脏复苏 灾害救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基层医院在抢救心搏骤停患者过程中采取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2019.11-2020.11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抢救的12例患者展开探究,并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展开分析。结果 在接受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抢救的12例患者当中,8例抢救成功,其中胸部外伤3例、气管异物3例、脑卒中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虽腹部皮肤呈现瘀斑与压痕,但超声检查并无脏器受损,也未发生反流误吸现象。结论 对心搏骤停患者采取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实施抢救,在部分患者身上效果显著,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积极推广。

  • 标签: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基层医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存在窒息性心搏骤停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指标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入50例行标准心肺复苏60min之后自主呼吸和呼吸末循环均为恢复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并对两组患者学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呼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mvp、cpp、Vr、MV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初期患者早期使用腹部提压法比胸外按压心肺复发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心肺复苏 窒息性心搏骤停 血流动力学 呼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120院前急救中心派遣执行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任务,根据是否应用手动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分为器械组和徒手组,分析两者之间的按压频率、按压移动、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优秀率及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预后等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收集5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器械组和徒手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目击者、是否除颤、外伤史、有无冠心病史以及按压时间和心搏停止估计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使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器械组,ROSC恢复率、CCF优秀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以及按压部位是否移动情况均好于徒手组,且ROSC恢复、按压频率达标情况及按压部位移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最终器械组和徒手组生存率7/28 vs 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采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胸外按压质量、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循环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恢复患者脑功能。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的王源昶教授于1957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的"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之意外及其处理"一文就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其应用的具体方法,这在心肺复苏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也是我国麻醉学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此后至1964年期间他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应用此法救治心跳骤停患者的经验,这比1960年Kouwenhoven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早提出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方法的文献"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更早。王源昶教授应是在世界上提出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第一人。

  • 标签: 心肺复苏 王源昶 首创 胸外心脏按压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搏呼吸骤停是医疗救援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挽救遇难者的唯一途径。为了使更多的猝死病人得到更高质量的CPR急救,2010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CPR传统的三个步骤,从原来的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首先保障了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是对于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有异物猝死病人的心肺复苏,可否应采用A-C-B方法,即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A),再胸外心脏按压(C),人工呼吸(B)的方法实施心肺复苏

  • 标签: 猝死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单来说,心肺复苏就是在心跳和/或呼吸停止之后使其恢复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按压胸廓建立人歪心跳,并通过从病人的口腔通入气体的方法来尝试恢复呼吸,然后医务人员会将一根导管经口腔插入呼吸道内,使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有时还会对心脏进行电击,并经过静脉注入各种药物,

  • 标签: 心肺复苏 呼吸停止 医务人员 人工呼吸 静脉注入 呼吸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