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胆汁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及胆汁的意义。方法采用Dimension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1例肝病患者及3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胆汁(TBA)测定,同时用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 标签: 总胆汁酸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及肝功指标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肝病患者100例以及在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正常人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血清胆汁(TBA)、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病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其中以急性肝炎组增高幅度最显著,而肝病组患者的CHE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以肝硬化组降低幅度最显著。结论血清TBA、CHE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细胞的受损情况,联合肝功常规指标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总胆汁酸 肝功指标 肝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汁检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腹水的患者根据肝功能进行分级,其中A级28例,B级81例,C级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胆汁进行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临床检查,三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阳性率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组间比较,p<0.05;A、B、C级三组患者组间血清胆汁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检查血清胆汁,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判断,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腹水 血清胆汁酸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时使用疏肝和胃汤联合枸橼莫沙必利片的效果。方法收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共8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枸椽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疏肝和胃汤,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χ2=11.000,P=0.001。结论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疏肝和胃汤联合枸橼莫沙必利片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疏肝和胃汤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水平变化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的生化分析器械,检测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胆汁水平,并采用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胆红素(TBIL)以及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比无并发症组低,血管病变组的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的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没有并发症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胆汁水平含量要显著比设计的对照组(P<0.01)高。结论胆红素含量低、胆汁水平高与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三者含量的检测对判断2型糖尿病有着显著意义。胆汁蛋白曾被证实是最初判定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测定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胆汁水平,探讨其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汁酸水平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辩证论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5例辩证论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胃不和型12例,脾胃虚弱10例,肝胆湿热8例,肝胆湿热8例,瘀血阻络7例。经治疗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从中医之胆热犯胃立论,治疗上也应遵循胆胃同治的原则,方剂也应立足于调和胆胃。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社区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远高于对照组的58.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应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胆汁淤积和情绪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肝郁脾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4例采用疏肝健脾方联合UDCA口服治疗,对照组22例单独使用UDCA,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胆红素(TBil)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γ-GT、AKP、TBil和HAMD积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比对照组γ-GT、TBiL和HAMD积分的改善更有优势。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改善胆汁淤积和情绪抑郁疗效方面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 抑郁 疏肝健脾方 UDCA
  •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s,BRG)的回顾研究,观察根除治疗后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转归。方法我们对H.pylori感染阳性的患者给予抑和三联根除治疗2周,停用抗H.pylori治疗,继用抑维持治疗4周检查H.pylori根除情况,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只进行抑治疗6周,治疗后随诊病人内镜下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病变并加以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的BRG患者6周胃粘膜病变总有效率为92.5%,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7.5%,而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则分别为72.5%与57.5%,结论根除H.pylori不能改善BRG患者胃内胆汁反流,但能够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

  • 标签: 根除 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我科所收治35例确诊为ICP的孕妇及产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产前及产后观察、皮肤护理及心理疏导,减少临床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护理,产科并发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结论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前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00例患者,术中提取胆囊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29例患者检出细菌,均是非重复分离菌,阳性检出率为25.8%(129/500),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与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0.4%、29.5%、10.1%;分离菌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者52例;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率相对较高。结论诱发胆道感染的细菌多样且复杂,临床应结合细菌耐药性,选择安全、低价的抗生素。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汁 细菌学分析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0例。其中,A组采取西医治疗方法,B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相较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症状和复发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症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兜铃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马兜铃肾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马兜铃肾病患者经临床治疗,治愈3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对马兜铃肾病的治疗应当以预防为主,应用含有马兜铃的中药应当慎重,如必须应用,也应从最小剂量开始,短期应用为宜。但对个别敏感的患者,即使低剂量仍能引起肾损害,故应提高警惕,加强研究,保证安全。

  • 标签: 马兜铃酸肾病 治疗 防治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之“胃脘痛”、“纳呆”、“吞”、“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等,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各种症状。纤维胃镜检查可见粘膜表面红肿,或糜烂剥脱,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等改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中西医组。对照组采用吗丁啉、硫糖铝片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改善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结果中西医组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相近,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胆汁反流症状缓解,促进胃黏膜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柴胡疏肝散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PBR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PBR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组对比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与83.33%,观察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症状评分、胃镜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对照组良好(P<0.05)。结论PBRG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疏肝解郁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胆汁返流性胃炎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柴胡疏肝散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74例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取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增加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就两组患者胆汁返流消失时间、病理检查阳性时间、胃黏膜正常时间和病情改善率、用药前后NO水平、SOD水平、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组病情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NO水平、SOD水平、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组用药后NO水平、SOD水平、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胆汁返流消失时间、病理检查阳性时间、胃黏膜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病理检查、胃镜检查结果复常,改善机体指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柴胡疏肝散 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KL-6粘蛋白在胆汁中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自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胆道梗阻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胆汁中KL-6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意义。结果予以相同的生化测定方法后,恶性组患者胆汁中的KL-6粘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良性组,差异显著(P<0.05)。胆汁中KL-6粘蛋白的AUC为0.954,提示对于良恶性胆道梗阻来说,KL-6粘蛋白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KL-6粘蛋白在恶性胆道梗阻患胆汁中呈高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患者,为临床鉴别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胆道梗阻 KL-6粘蛋白 胆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酶法用于中药提取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故酶法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 标签: 总黄酮 酶法 垂盆草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