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1]。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医院收治的40例重症患者,采用数字分配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好,两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2],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148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 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74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对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医院感染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外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外科重症护理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化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视觉管理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视觉管理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目视化管理方法,实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抢救车内药物、物品管理的定置化,冰箱、治疗室、库房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护士站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进行基数管理,病区仪器设备放置定位化,将要求让全科护士看得见,推动自主管理。结果:实施目视化管理后,儿科病区抢救物品和药品完整率由90%提高100%,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6%提高到96%;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8.89%提高到97.7%;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从83.95%提高到94.65%,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4.6%提高到95%。结论:目视管理使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育护士自主治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 标签: 目视化管理 儿科护理 安全质量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提高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12 月期间我院执行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后设置为研究组,将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实施治疗设备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管理设置为对比组,分别从不同时期抽取 300 个医疗设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医疗设备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在医院医疗设备中应用安全应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各类医疗设备的应用率,避免低质量设备参与临床治疗及医疗服务,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故应在医院设备管理中广泛运用。

  • 标签: 医疗设备 安全应用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炮制应用于中药质量及药效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接诊的 100例 慢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没有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过炮制的黄芪(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炮制能够提高中药的质量,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且能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中药质量 中药炮制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严重骨盆骨折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2018.1-2019.12),依照是否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常规管理控制模式对照组(2018.1-2018.12)、PDCAA循环管理观察组(2019.1-2019.12),对比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更低,数据对比有着较大区别(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对院内感染率降低具有积极意义,价值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质量控制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严重骨盆骨折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对照组)和运用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作为观察组)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每个时间段共选取800例来进行观察,就其多学科协作模式落实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13%(65/800),观察组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88%(7/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医院感染的现状,效果理想,可加以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的水平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前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感控制 分层次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的水平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管理前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院感控制 分层次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2019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预见性护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透室敏感指标内瘘针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内瘘针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0例医院接收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则采取基于持续质量改进下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检验误差率及检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验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血液学检验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检验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学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镜中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消化内镜、消毒液等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观察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标本质量检查的合格率。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管理后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数据间的比较存在可比意义(P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消化内镜 控制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护理质量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包括胃镜消毒液、肠镜水槽、肠镜内腔、胃镜水槽、手卫生、胃镜内腔、肠镜消毒液在内七项内镜检查指标的患者,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的46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的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于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患者七项消化内镜相关指标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消化内镜相关指标合格率进行对比,对照组胃镜内腔、肠镜内腔、胃镜水槽、肠镜水槽、胃镜消毒液、肠镜消毒液以及手卫生合格数量分别为46例、46例、43例、45例、44例、45例、44例,合格率分别为100% 、100% 、93.48%、97.83%、95.65%、97.83% 、95.65%;观察组胃镜内腔、肠镜内腔、胃镜水槽、肠镜水槽、胃镜消毒液、肠镜消毒液以及手卫生合格数量分别为41例、38例、39例、38例、37例、39例、41例,合格率分别为89.13%、82.61%、84.78%、82.61%、80.43%、84.78%、89.13%,观察组消化内镜相关指标合格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消化内镜 感染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70例重症医学科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感染控制成效。结果 研究组各类感染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协助护理人员落实感染控制,有效规避各类感染事件危机,确保病患的安全性,成效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