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人要注重养生,特别是我们糖友更要注重健康管理。控制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听了若干医学讲座,看了不少养生文章及电视节目后,也自己体会、悟出了一点道理:这养生,就是别吃饱。(这“饱”要是一定要用具体的程度来讲,那我这里指的就是十分饱。)这话叫人一看可能会反感。先别急。先听我给你讲。

  • 标签: 控制饮食 养生 健康管理 电视节目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纳入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2组,一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39例),一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39例),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血糖控制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综合护理,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大力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恶性肿瘤化疗 血糖控制
  • 简介:“甜的要少吃,淀粉要少吃,水果最好也别多吃……”很多糖尿病患者为自己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饮食控制,这也不敢吃,那也要忌口。然而,糖尿病治疗专家却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一门学问,也是控制血糖的手段之一,并非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仅仅是“少吃一口”或“不吃糖”,而是一种营养管理,矫枉过正只会加重病情。

  • 标签: 营养管理 控制饮食 饮食控制 糖尿病 控制血糖 矫枉过正
  • 简介:我今年77岁,红光满面,外人根本看不出我是一位糖尿病患者。6年前,我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可当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就没把这病放在心上,仅仅是不敢吃糖了,其他一切照旧。半年后复查发现,我的血糖依然居高不下,专家建议我要学习好糖尿病知识,只有了解它,掌握它,才能控制好它。我接受了建议,

  • 标签: 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 糖尿病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功能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
  • 简介: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得比较好,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一直不达标。部分原因就是应酬多、吃大餐多,导致餐后血糖高,影响了HbAlc的达标。而且,据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性更高。也就是说,发生猝死的危险性随着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反之,餐后血糖降得越低,越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

  • 标签: 餐后高血糖 药物控制 餐后2小时血糖 心血管疾病 空腹高血糖 妙用
  • 简介:我属于漏诊的妊娠糖尿病产后复发的患者,在产前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口干口渴,心慌无力,但医院并未确诊。在2008年1月份剖腹产下了我的女儿,之后不久因发生酮症酸中毒住院。住院后医生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出院后仍继续进行胰岛素治疗。近期因为奶水不足,吃了很多肉汤、鱼汤类,导致最近餐后血糖一直徘徊在8.1mmol/L左右。请问医生,像我这样母乳喂养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如何控制,才能既控制血糖又保证孩子的奶够吃昵?

  • 标签: 控制饮食 血糖控制 哺乳期 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 简介:3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MDI和CSII两组。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降低空腹(FPG)和餐后血糖(PPG)以及升高空腹(FCP)和餐后2小时C-肽(P〈0.01);两组之间比较显示:与MDI组比较,CSII组对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耗胰岛素用量少(P〈0.01),所需住院时间短(P〈0.01),日平均费高(P〈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且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具有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点。

  • 标签: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 2型糖尿病 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西方3500年前的占埃及第一次认识糖尿病,大约在公元120年Aretaeus在今土耳其Cappadocia(卡帕多西亚)第一次进行了临床描述,他写到“这是不幸,而且不断进展的缩短人们寿命的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控制目标 变迁 血糖 《黄帝内经》 传统医学
  • 简介:“有句话说: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为何而出发。当我们过于执着于血糖达标的时候,却可能忘了达标的目的。”9月3日,在勃林格殷格翰一礼来糖尿病联盟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提醒与会听众,“控制糖尿病的目标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糖尿病,不只是降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降血糖 中华医学会 血糖达标 主任委员 生活质量
  • 简介:降糖药不能乱用糖尿病患者在服药前先要分清是基础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才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应根据一天测7次血糖的检测结果,搞清楚一天中自己是哪个时间段的血糖高。如果是基础血糖高,应选择降基础血糖的药物;如果是餐后血糖高,则应选择降餐后血糖的药物,而且降餐后血糖的药物不能用在降基础血糖上。

  • 标签: 餐后血糖 药物选择 血糖高 糖尿病患 检测结果 降糖药
  • 简介:孙甲东教授是著名的普外科专家,曾在手术台上挽救过无数患者的生命,可是却很少有病人知道,他也是一位靠一针针胰岛素维持生命的糖尿病患者。虽然患糖尿病41年,已是83岁高龄。但他依然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其他病友,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控制好,同样可以攀登事业的高峰,拥有幸福的家庭。

  • 标签: 糖尿病患 外科临床工作 外科专家 手术台 胰岛素 生命
  • 简介:2型糖尿病病人140例,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支持,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与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支持 依从性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