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褥疮由于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后影响血液循环,组织发生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坏死。见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者,好发生在身体骨性突出部位。压疮若是造成伤口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小则拖延数周伤口才愈合,大则罹患败血症、截肢或死亡,不仅对病患有严重的影响,更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遗症以及医疗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本文将主要探讨褥疮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

  • 标签: 褥疮 发病机制 临床诊治
  • 简介:Dapper是作为Dishevelled的抑制因子而被新发现的,与信号转导通路,尤其是Wnt信号通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Dapper在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尚不明确。研究发现Dapper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研究Dapper在Wnt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基因疗法 基因 肿瘤抑制 信号传导 Dappe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就诊的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病程以及诱发病因,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起病时有可见或可分析的诱因者有168例,突发性者有32例,但是对于突发性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其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发病前情绪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此外,在此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74.1%,显著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因过度疲劳、长期或突发的情绪波动、咳嗽或排便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生活客观原因也是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情绪因素比例最高,达35.2%,其次是过度的行走活动或过度劳累,此外天气原因也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比较原因中,均具有明显的统计(P<0.05)差异。结论多数脑血管发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其中客观因素中,以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运动为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对患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节与教育,特别是具有原发脑血管病因的患者,控制其相关诱因的发生,可以极大地减小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愈后的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发病诱因 临床特点
  • 简介:代谢异常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代谢异常症候群.目前国际定义的代谢综合征的几个关键因素,如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相关.腹型肥胖与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影响直肠癌发病的首要因素.在生理学上,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活跃,并且能生成并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参与炎症、代谢以及潜在致癌风险,因此,内脏脂肪的多少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肥胖可以通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浓度的改变等几种机制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的风险.上述代谢标志物不仅能够从病因学上进一步增进对结直肠癌的了解,也能够探索出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新肥胖表型.

  • 标签: 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出现腹泻的原因继续拧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来提升小儿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小儿腹泻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具体为针对病因、适当补液、保护消化道粘膜以及对患儿的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进行调节等多种治疗方法,同时在运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理调节患儿的脾胃功能。结果从多个方面查看小儿出现腹泻的原因,根据疾病特点制定相印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优于小儿的机体即为特殊,消化系统功能还没不完善,常常表现腹泻症状,临床医生不可忽视小儿腹泻的情况,应尽早找到腹泻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升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腹泻 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9-01
  • 简介:目的:调查河南省太康县(平原地区、农村)腹股沟疝的发病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调查方法,对河南省太康县转楼乡(平原地区、农村)60683口自然人群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683人,腹股沟疝患者398例,患病率为0.7%;男性患病率为1.1%,女性患病率为0.2%,男女患病率之比为5.5∶1。腹股沟疝发病人群集中在0-3岁和70-79岁阶段,患病率分别为3.3%和1.3%。20-29岁、30-39岁及40-49岁阶段腹股沟疝患者较少,患病率分别为0.2%、0.2%和0.3%。有家族史、吸烟史、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危险因素者,腹股沟疝患者明显增多,与无上述危险因素者相比,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90.560、29.381、55.676、646.853、90.627,P均=0.000)。398例腹股沟疝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占65.3%。结论河南省太康县(平原地区、农村)自然人群调查结果表明,腹股沟疝患病率为0.7%;男女患病率之比为5.5∶1;腹股沟疝在0-3岁和70-79岁阶段患病率较高,20-49岁阶段患病率较低;腹股沟疝的发生与家族史、吸烟史、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有65.3%的腹股沟疝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 标签: 腹股沟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Z=12.41,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误吸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患者基本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以及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寻找预防腹股沟疝发生的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彩色超声引导下测量238例腹股沟疝和非疝患者腹股沟区的三条边长,用海伦公式计算腹股沟区的面积,分析其与患者基本特征和腹股沟疝发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患侧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健侧(t=2.30,P=0.02)。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患者(t=2.63,P=0.009)。男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男性患者(t=5.58,P=0.000)。女性疝患者腹股沟区面积大于女性对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意义(t=1.30,P:0.20)。女性腹股沟区面积显著大于男性(t=7.20,P=0.000)。全部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00)。男性患者腹股沟区面积与身高无相关性(r=-0.04,P=0.50),与体质量(r=-0.15,P=0.015)和BMI呈负相关(r=-0.16,P=0.009)。结论成人腹股沟区面积与性别、年龄相关。男性腹股沟区面积与体质量和BMI显著呈负相关,腹股沟区面积越大,发生腹股沟疝的危险性越高,适当健体增肥可能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

  • 标签: 腹股沟 回顾性研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Data、CBM和VIP数据库有关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COPD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6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计487例COPD患者和786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和COPD发病风险无相关性:GC+CC垤GGOR=I.01,95%CI(O.76,1.34),P=0.95;CCvs.GC+GG:OR=I.04,95%CI(0-70,1.54),P=0.85;CCl:5.GG:OR=1.05,95%CI(0.69,1.61),P=0.81;GCw.GG:OR=I.00,95%CI(O.74,1.35),P=0.99;Cvs.G:OR=I.02,95%CI(0.83,1.24),P=0.88。结论IL-6基因-174G/C多态性可能不是COPD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6 多态性 META分析 病例一对照研究
  • 简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又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在儿童时期多见,临床起病急、进展迅猛,病死率高.HLH病因复杂多样,但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毒效应低下、细胞因子风暴和多器官高炎症反应及组织器官免疫损伤为显著病理生理特征和共同的发病环节.近年来国际上在HLH的遗传缺陷、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诊治经验,重点就儿童HLH的病因、分类、流行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SLE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浓度,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T细胞比例为(2.51±0.76)%,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为(0.68±0.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7.2,P〈0.01);②SLE患者血清IL-17浓度为(114.2±17.1)pg/ml,健康志愿者血清IL-17浓度为(52.2±6.9)p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24.3,P〈0.01);③SLE患者SLEDAI评分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r=0.74,P〈0.01)及血清IL-17浓度(r=0.71,P〈0.01)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及IL-17可能在SLE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以二者为靶向的治疗具有应用前景。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7 白介素-17 发病机制
  • 简介:《头颈影像病例精粹》包含了164个病例,均系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包括传统的神经放射、耳鼻喉疾病、颅底及颅神经的病变,此外还包括口腔颌面外科的疾病。本书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目的是帮助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掌握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思维方法,开阔分析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从而提高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分析能力。本书对广大中青年医师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头颈部疾病 影像学 病例 耳鼻喉疾病 出版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肿瘤本质上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分子及细胞疾病。然而,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表明宿主免疫系统在肿瘤表型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肿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对不受控制的细胞异常的免疫耐受现象。这些细胞通常被定义为肿瘤细胞。研究肿瘤免疫耐受的机制是我们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回顾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概念,以便我们评估天然抗肿瘤抗菌素的免疫应答的功效,从临床的观点来促进其研究。

  • 标签: 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耐受 肿瘤疫苗CTLA-4 GM-CSF IL-2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1-02
  • 简介:梗阻性肾病是由于泌尿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阻碍尿液的排出,导致肾实质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不是一个独立原发病,是由不同病因疾病共同引起的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统计此病发病率在男性泌尿道疾病中居第4位,在女性中占第6位,由梗阻性肾病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终末期肾病的2%。多数梗阻性肾病是可逆的,如能及时发现和解除梗阻、引流肾脏尿液,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梗阻时间越长,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机会就越小。若本病诊治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衰竭甚至发生尿毒症。因此,认识和研究梗阻性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影像学检查方法 泌尿道疾病 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协会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摘要肝癌主要指的是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PL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影像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关肝癌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波、血管造影以及CT和MRI四种方式,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这四种影像检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癌 影像学检查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9-01
  • 简介:《中国实验血液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国家中央级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国际上权威的MEDuNE/IndexMedicus,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和美国EBSCO大型在线文献库收录,在国内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国内几乎所有的重要的知名检索系统或刊物收录。2011年本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标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投稿
  • 简介:《血管介入放射》原著由欧洲介入放射和血管外科学的权威专家编写,中文版由著名介入放射专家杨仁杰教授主译、张小明教授主审。本版共21个章节,对血管介入放射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将自身临床经验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相结合,对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适应证、方法、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了准确、合理的评价。本版内容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更加实用,适合于血管内外科、介入放射学医师、心血管病医师、在校师生以及住院医师等参考使用。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血管外科学 出版 住院医师 治疗适应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及术后复查情况。结果CT表现:3例呈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呈地图样,边缘骨质硬化,内可见碎骨片,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范围大于骨质破坏范围;2例呈虫蚀样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界锐利,无明显硬化边,其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并突破骨质,侵犯硬脑膜及颅骨内、外板向眶内外生长。磁共振成像多表现为等或长T1长T2信号影,T2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其间可夹杂高信号。术后随访2年,3例病变基本愈合,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区别,5例钛网固定良好,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易与其他恶性病变相混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眼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清Rh(D)阴性表型汉族人群的分子背景。方法37份常规血清试验检测出的Rh(D)阴性江苏汉族人,采用PCR-SSP检测RHCE基因和RH(D)基因;并对存在RH(D)基因的个体进行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的测序。结果37例血清Rh(D)阴性献血者中,分子生物方法确认26例无RH(D)基因。存在RH(D)基因的11例中,3例为RH(D)和RHCE基因发生互换,6例为RHD(K409k)(第9外显子1227G〉A),1例为弱D15型(第6外显子845G〉A),1例为RH(D)*711delC(第5外显子711位碱基缺失)。结论一定比例的血清阴性Rh(D)人群并非真正的Rh(D)阴性,即表达弱D抗原。提示对血清Rh(D)阴性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RH(D)阴性 RH(D)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