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实施PICCO将其分为普通监测组(63例)和PICCO组(61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等。结果: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t=5.333;P<0.05);治疗后24h,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t=3.518,t=6.724;P<0.05)。PICCO组与普通监测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较低,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较短,平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日超滤量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t=4.139,t=5.540;P<0.05)。两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24h尿量提升,血肌酐水平降低;PICCO组治疗后7d与普通监测组治疗后7d相比,24h尿量增高,血肌酐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t=5.787;P<0.05)。结论: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减少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PICCO)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治疗在其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辅助治疗。对比干预前后组间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并发症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 胸腔内血容量 心脏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血透患者容量管理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血透对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容量管理行为 综述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状态评估和管理策略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研究涉及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旨在评估这些方法在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诊断准确性上优于其他方法。液体复苏有效提升心输出量和尿量,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和血压。此外,积极的并发症管理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强调了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在急性循环衰竭管理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循环衰竭,容量状态评估,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容量管理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常规方案,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容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常规方案后,孕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容量管理后,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容量管理有利于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产妇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降低手术对新生儿的危害。

  • 标签: 剖宫产容量治疗 腰-硬联合麻醉 母婴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心力衰竭患者推进容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2年10月-2024年1月,将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两组,各43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容量护理管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整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整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心理健康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容量护理管理,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容量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药品属于一种较为特殊销售商品,由于药品的质量与病人健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所以,药品生产企业要将生产控制流程列入工作重点,有效减少风险,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小容量注射剂属于无菌制剂工艺,该剂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生产制造过程工艺严密复杂,有着较多的风险管控点,如何能够确保注射剂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是药品生产企业面对的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次旨在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中,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借鉴。

  • 标签: 风险管理 小容量注射剂 生产质量管理 应用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管理师介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由健康管理师介入,进行全程化、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科学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容量管理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管理师介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管理师 慢性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分级管理在腹膜透析容量超负荷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腹膜透析容量超负荷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例数为100例,起始时间为2019年3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0月,常规护理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层分级管理者50例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体重以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后P<0.05。结论:腹膜透析容量超负荷患者护理管理中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价值显著,可缓解患者病情。

  • 标签: 分层分级管理 腹膜透析 容量超负荷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简称测定装置)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实际作用,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间隙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效果提供依据。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可指导临床护士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规范化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容量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容量管理情况以及再入院几率。结果 出院时和出院后 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 SCHFIv6.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 3个月的 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协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自我容量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且降低再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肝叶切除术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cmH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cmH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min(T1)、肝叶切除结束时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肝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2、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肝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 标签: 每搏变异度 精准肝叶切除 容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30例实施个性化容量管理,视为研究组,对比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个性化容量管理,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容量管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中药煎煮历史悠久。机器煎药1996年从韩国引入,较好的解决了传统中药煎煮的不足,药液灌装因无法精准测量盛药桶中药液量,所以灌装均是预设单包容量(如200ml/包)完成操作。这种操作很难做到“药液灌完同时包数刚好”的理想状态。

  • 标签: 中药煎煮 机器煎药 灌装 激光药液容量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于我院收治的6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比观察资料,并按照随机抽选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容量管理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再住院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患者的EHFScbs评分、心率、LVEF指标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6min步行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方面包括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良好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具有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理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人数共90人,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采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进行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SAS、SDS评分。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EHFScbs评分、心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在LVEF、6min 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护理专案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被动抬腿实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差值(ΔMAP、ΔCVP、ΔHR)、每博心输出量变异度(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容量负荷实验结果分组,心指数增加≥10%为容量反应阳性,数据纳入有反应(R)组,<10%为容量反应阴性,数据纳入无反应(NR)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R组ΔMAP、ΔHR高于N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0、5.24,P均<0.05),R组容量负荷实验后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大于负荷实验前,SVV、HR小于负荷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75、8.23、3.76、16.26,P均<0.05),ΔMAP、ΔHR、SVV预测容量反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80、0.86,最佳切点分别为ΔMAP≥6.50%、ΔHR≥7.50%、SVV≥11.50%,特异性分别为83.81%、73.02%、70.31%,敏感性分别为70.72%、73.23%、87.81%,ΔCVP、GEDVI、CV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5、0.48、0.57。结论ΔMAP、ΔHR、SVV能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而ΔCVP、GEDVI、CVP不能很好地预测容量反应性。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被动抬腿实验 容量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