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松动假体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膜部分有黑色;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膜向溶骨性膜的转变,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关节 界膜 无菌松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黄斑裂孔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翻转术、传统内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研究年限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择取样本为本院收治50例黄斑裂孔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传统内膜剥离术,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翻转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玻璃体切割;内界膜翻转术;内界膜剥离术;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膜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膜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膜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24例(24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450μm,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纯内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膜剥离术,第2组为联合内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2、3、6个月BCVA(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6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100%,单纯内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2例,重新行游离内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BCVA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 标签: 黄斑裂孔 游离内界膜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 7 年 1~ 12 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 24 例( 24 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 ≥45 0μm ,随机分为两组:第 1 组单纯内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膜剥离术,第 2 组为联合内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 1 、 2 、 3 、 6 个月 BCVA (最佳矫正视力) 和 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 1 ~ 6 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 100% ,单纯内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 2 例,重新行游离内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 BCVA 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 标签: 黄斑裂孔 游离内界膜 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我院接收的104名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接受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86.7%,整体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1%,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时使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中药的成本相对西药来说更低,副作用也低于抗生素,因此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过程中应使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方式。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用两种不同试剂对不同状态的热轧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用中碳微合金钢的奥氏体晶进行了热化学浸蚀法显示,并对影响奥氏体晶显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控温控时水浴锅采用传统饱和苦味酸滴加微量氢氟酸和二甲苯的试剂可清晰显示不同状态下的奥氏体晶.

  • 标签: 奥氏体 晶界 微合金钢 调质 浸蚀 热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剥离黄斑区视网膜內膜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50眼的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膜手术,两组患者手术中均给予依据其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例如填充硅油、惰性气体、光凝等等.患者手术后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4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一期复位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剥离黄斑区视网膜內膜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后视力,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关键词黄斑裂孔;內膜;高度近视;中图分类号R7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9-02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8岁,主诉胸闷胸痛入院。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二维常规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可见高回声附加团块,边界较清晰规则,多角度显示均与心房壁延续,且与心房壁呈同步运动,无自主活动(图1A、1B)。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房顶部局部附加高回声团,性质待定。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房 界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膜移植,内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及对黄斑区解剖结构和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IMH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切割+内膜剥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内膜移植治疗,B组联合内膜翻瓣治疗,C组联合自体血填充治疗,比较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椭圆体带(EZ)的缺损直径、黄斑中心凹下(SFCT)脉络膜厚度。结果: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EZ的缺损直径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SFCT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膜移植、内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IMH皆可有效促进黄斑裂孔闭合,但在促进黄斑区解剖结构恢复方面,内膜移植及翻瓣的效果优于自体血填充。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移植 内界膜翻瓣 特发性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填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住院手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样本量70例,然后将这些样本量随机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对照组,该组中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35例)接受玻璃体切割术予以治疗,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的患者(35例)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填塞术联合治疗;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进行统计评估。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可知,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情况,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比对照组要薄(P<0.05);分析两组术后裂孔闭合情况,研究组闭合概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概率80.00%(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填塞术治疗之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提高术后裂孔闭合的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术 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MHRD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剥离术组(玻璃体切割+内膜剥离术),各44例。统计患者住院时间、视力水平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内膜剥离术组住院时间、视力水平恢复时间短于玻璃体切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内膜剥离术联合对MHRD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术 联合治疗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官兵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值“+”和“+

  • 标签: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 变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