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病毒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各57例,分别设为病毒组和原发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超声影像学对比,组间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壁增强、肝脏形态缩小、弥漫结节状增生、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其区别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比较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 例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为甲组 ,另择取同期 50 例 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为乙组,均行超声诊断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甲组肝脏形态缩小发生率 (12.00%) 、结节增生表现发生率 (10.00%) 均低于乙组 80.00% 、 60.00% ,甲组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 (52.00%) 、肝内胆管壁增强发生率 (66.00%) 及细颗粒表现发生率 (60.00%) 高于乙组 6.00% 、 4.00% 、 8.00% , P< 0.05。 结论: 超声鉴别诊断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可行、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改善预后,值得推崇 。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酒精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的辅助检查差别。方法:选取本科2019年2月10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50例酒精肝硬化患者和50例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病例进行跟踪研究。比较两种肝硬化症的疾病发展、辅助检查和诊断区别。结果:AST/ALT和γ-GT两项指标对区分酒精肝硬化病毒肝炎肝硬化有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明确是否发展为肝硬化。结论: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初期要重点分析患者病情病史以及家族史,关注血清酶学检查结果,最终诊断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下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主要病因在临床上区分酒精引发原因与肝炎引发原因的本质不同与危害。方法: 选取我院 2011年 2月至 2015 年 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 307例,根据病因分为酒精引发原因形成的肝硬化 203 例和肝炎原因引发的形成的肝硬化 104例。为了更好的区分两种肝硬化的治疗与其它详细特性,分别在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性反应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主要指标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中,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在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脏器质性病变高于酒精引发原因而产生的肝硬化。结论: 酒精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肝炎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之间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通过临床特点分析,可做出鉴别诊断。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酒精 肝硬化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酒精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各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中具有腹痛、黄疸、肝肿大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总胆固醇、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胆结石、胰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相较肝炎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患者的预后更差,应及时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特点 腹痛 血尿酸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超声表现的差异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经肝功能检查、以及活组织检查确诊,根据其肝硬化类型分组为酒精肝硬化组(n=25)、肝炎肝硬化组(n=25);两组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肝右叶斜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值情况、两组诊断效能情况。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肝右叶斜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肝硬化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精准定位区分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具有无创、简易等检验优势,其检查结果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查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在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性。方法回顾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50例酒精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分析超声结果差异表现。结果酒精肝硬化患者左肝厚径、右肝斜径高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两组门静脉主干内镜、脾脏厚度差异不明显;两组不规则回声增高、弥漫回声增强、肝被膜锯齿状、形态失常出现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比较准确的鉴别。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超声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鉴别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中采用彩超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2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肝硬化类型将患者分为酒精肝硬化组(n=26例),肝炎肝硬化组(n=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超检查,统计相关结果。结果:检查后发现酒精肝硬化患者的右肝斜径和右肝喉镜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P<0.05);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相比无差异(P>0.05)。形态失常、不规则回声增强、回声弥漫增强相比酒精肝硬化较低,且该组患者的形态正常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P<0.05)。结论:无论是酒精肝硬化还是肝炎肝硬化采用彩超鉴别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彩超检查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彩超对酒精肝硬化疾病以及肝炎肝硬化疾病施以鉴别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8月收治的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展开分组;分别设为A1组(酒精肝硬化组15例)以及A2组(肝炎肝硬化组15例)。于临床施以彩超诊断,最终就彩超检测值展开对比。结果同A1组右肝斜径以及右肝厚径展开对比,A2组患者呈现出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酒精肝硬化疾病以及肝炎肝硬化疾病在进行鉴别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彩超方法加以检测,于右肝斜径以及右肝厚径检测值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彩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AC和HBC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AC患者和30例HBC患者,对比AC和HBC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类疾病患者腹胀、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黄疸、腹水、腹壁静脉曲张、ALT、AST、AST/ALT、GGT、ALP、TBIL、TBA(P<0.05)。结论   AC和HBC在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针对各类疾病的特征选择最佳的防治措施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对照组80例,采用保肝、抗纤维化和纠正肝功等治疗但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和肝功能改善(CTP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6月,12、24和50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0%、63.8%和38.8%,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在12月时两组患者的CTP评分无差异;在24和50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CTP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抗病毒 乙型肝炎肝硬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复查依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乙型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独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观察出院后12个月内2组治疗和复查的依从。结果观察组复查病毒载量、肝纤维化超声、肝癌筛查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病毒治疗、辅助治疗、合并症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和复查的依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病毒DNA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128例,分别运用普通PCR技术和磁珠法高敏感试剂盒检测HBVDNA阳性率。结果普通荧光定量检测HBVDNA阳性时未抗病毒治疗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HBVDNA总检出率在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当常规检测不能再检出HBVDNA时,建议采用高敏感的方法确定患者是否还存在低水平的HBVDNA复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抗原阴性 肝硬化 血清病毒DN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定 1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间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4月,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53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比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情况的变化、两组死亡和肝癌的概率。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无差异( P>0.05);治疗之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白蛋白高于参照组, P值 <0.05;就研究组而言,死亡和肝癌的概率低于参照组, 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避免病情恶性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长期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