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酒精肝硬化(ALC)和病毒肝炎肝硬化(LC)在腹部超声下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80例肝硬化患者,并将其随之分为ALC组40例和LC组40例,对两组的腹部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LC组患者的左肝厚度要明显大于L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门静脉主干内径以及脾脏厚度和LC组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的患者在腹部超声下形态失常、不规则回声增强、弥漫回声增强,也会明显少于L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可以对酒精肝硬化以及病毒肝炎肝硬化进行有效的鉴定,因此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 酒精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 简介:摘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戊型病毒肝炎致可逆肝硬化患者1例,故作报道。

  • 标签: 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0例酒精肝硬化(AC)与260例肝炎肝硬化(VC)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结果经比较得知,AC组患者的血清GGT明显升高,AC组患者在胆囊炎、脂肪肝、胰腺炎、胆石症的发病几率上明显高于VC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差异显著,GGT是诊断酒精肝硬化临床特征的重要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助于酒精肝硬化患者更快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观察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酒精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肝炎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泸州叙永县中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50例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对两种病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继而探究相应防治策略。结果两种病症患者肝硬化临床特征、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肝炎肝硬化防治主要以消除肝炎病毒或控制在2000IU/ml以下是治疗的关键;而酒精肝硬化则需要戒酒、调整患者肠道菌群为主,中医治疗方案则对上述两种病症均显示出效果确切及无毒副作用优势,成为肝硬化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病毒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在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脑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脑病患者32例,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划分,干预组实施早期干预护理,即在在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肝脑病的诱因,对照组采用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等常规护理。回顾相关资料。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对HE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早治疗可显著提高疾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肝性脑病 早期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5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被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9例接受ETV抗病毒治疗,B组28例接受ADV+LAM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Child-Paugh评分。结果54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中A组1例,B组2例未完成治疗而列为失败。治疗结束后2组在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Child-Paugh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V与LAM+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不同程度地逆转肝硬化,疗效确切。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病情观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水恢复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关病情观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腹水恢复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加强病情观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护理干预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丹皮汤治疗病毒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毒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本院自拟丹皮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81.25%显著提高(P<0.05)。结论自拟丹皮汤辅助治疗病毒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丹皮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12、24周后TBIL、AST、ALT及HCV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较大的改善。结论针对丙型肝炎给予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抗病毒治疗,可切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拉米夫定对病毒肝炎肝硬化并肝源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从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病毒肝炎肝硬化并肝源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4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拉米夫定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护肝脏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个月,监测患者服药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肝功能改善情况,对比疗效。结果经过4个月的治疗,拉米夫定组肝功能改善、血糖情况控制稳定28例,好转率87.5%;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17例,好转率53.1%,拉米夫定在治疗病毒肝炎肝硬化并肝源糖尿病上相比于一般治疗方法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治疗和改善病毒肝炎肝硬化并肝源糖尿病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法在临床治疗上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拉米夫定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源性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夫妻间一方为乙肝后肝硬化,夫妻间乙肝接触传播的感染率。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为病例组,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性别、年龄等因素,配比选择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对,其中,每组男性患者为34人,女性患者为20人。其中病例组的配偶中,HBsAg阳性为4人。对照组的配偶中,HBsAg阳性为3人。病例组配偶HBsAg阳性率为7.4%,与对照组配偶HBsAg阳性率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配偶,感染乙肝的风险无增加。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传播 配偶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调取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先用单因素分析,选取有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得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有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碳酸根、内生肌酐清除率、总蛋白、肿瘤标记物等项目,再使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总胆红素、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肝脑病、血清碳酸根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时预测和控制乙肝肝硬化病情的发展。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划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抗纤维化治疗,持续6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情况。结果二个疗程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采用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80例进入研究,对其进行3-10年的随访,统计其相关的随访资料并对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资料完全的为174例,在随访期间累计有51例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累计发生率为29.3%,通过对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ALT、HBeAg、HBVDNA及观察时间分级这四个影响因素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为其高危因素,而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随着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治疗降低其ALT水平可降低其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病毒肝炎中所起到的价值,以提高临床上对肝硬化病毒肝炎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肝硬化的患者、46例病毒肝炎的患者以及44例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用常规生化检验的方法进行血清四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检查,比较经检查的入组对象最终检查结果。结果肝硬化组胆碱酯酶和清蛋白值均比病毒肝炎组和对照组的值低,总胆红素和胆汁酸的测定值要比病毒肝炎组和对照组的值高,肝硬化组患者的各指标的检验阳性率均高于病毒肝炎组各指标的检验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四项生化指标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相关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清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红素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结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结果。结果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化验指标可以检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受损的情况,能够为肝硬化程度评估提供标准,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10月期间进行的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肝功能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在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等指标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Child-pugh分级情况中,随着分级提升,肝功能指标随之降低。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肝功能检验可以有效的了解肝功能受损情况,对疾病的检出与治疗恢复情况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00例对照组与200例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并分析血清A/G比值变化与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关系。结果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死亡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存活组;肝硬化B级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A级组,C级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A级组与B级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清A/G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A/G比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清A/G比值 肝炎肝硬化 预后 肝功能损害程度 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