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乳腺磁共振检查方法,结合临床需要,对乳腺磁共振检查流程进行标准化并优化扫描序列及参数,为常规乳腺体检及疾病筛查提供参考标准,使得乳腺磁共振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磁共振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磁共振检查中运用了脂肪抑制技术的50例病例进行本次的研究,对检查后的图像进行质量分析,了解脂肪抑制技术磁共振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例病例检查后的图像经过图像质量分析,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及病灶的显示均到影像诊断目的。结论在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中,合理的利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检出率,为影像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磁共振 脂肪抑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技术是有机物结构测定的有力手段,不破坏样品,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从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发展为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从传统一维谱到多维谱,技术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也越广泛。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分子结构测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一起被有机化学家们称为“四大名谱”。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应用进展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12月- 2017年 11月来我院磁共振室接受检查的 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尿管结石 10例,输尿管肿瘤 2例,肾结核 2例,肾癌 1例,膀胱癌 2例。尿路梗阻病例中, MRU对尿路梗阻部位、梗阻段以上尿路积水均显示清晰。阴性 2例,可清楚显示肾盂肾盏,部分小肾盏杯口状改变欠清晰,输尿管断续充盈。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尿路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损伤患者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磁共振诊断和CT诊断,其中磁共振诊断结果为观察组,CT诊断结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用于脊柱损伤患者的诊断能够准确诊断出患者脊柱损伤具体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脊柱损伤 磁共振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在磁共振成像中,谱仪梯度属于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将采集到的梯度波形进行分析,能够将波形的特点提取除开,进而确定硬件电路、脉冲序列编写是否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以实验的方式展开分析,首先将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陈列出来,接着分析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最后总结了全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谱仪梯度 波形特点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多种疾病的病理进展和病灶特征。在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T1/T2信号强度、内部信号改变以及包膜形态,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发现病灶中的脂肪变、出血、坏死以及钙化等情况,从中了解病情的进展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了解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多种途径,探讨其发展与创新方向。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颞颌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间入住我院的58例颞颌关节疾病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颞颌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结果通过对58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同时进行X光等多设备检查。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效果显著。结论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颞颌关节 核磁共振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 CMBs(脑微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脑小血管病范畴,但具有出血倾向,在 GBE(磁共振梯度回波成像) T2W1扫描下,表现为 2-5mm的圆形信号减低区,属于微小血管病变标志物。 CMBs的发生与脑血管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临床对 CMBs的不断深入研究, CMBs与认知功能损害受到临床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 CMBs的发病情况、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等展开综述。

  • 标签: 脑微出血 磁共振 梯度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也要求医疗设备要更加先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而核磁共振设备作为一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应运而生,它主要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检测,检验的精确度比较高,技术手段也比较先进。但是由于核磁共振设备的购置以及日常维修费用比较昂贵,就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将从核磁共振设备日常维修及维护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标签: 核磁共振设备 维修 维护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作为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的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原子核(氢核)自旋的运动的基本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过射频脉冲激后产生的信号,病用用探测器将检验的结果输送至计算机,并经过相应的处理将探测到的信号转换成图像呈现在屏幕上的一种现代技术。借此,笔者主要从凶险型前置胎盘评估的角度对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于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升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和改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本次接受检查的78例患者检查出89个突出的锥间盘,在突出位置上,单纯L4-5突出为50个,单纯L5-S1突出为32个,L4-5合并L5-S1为7个,单纯L4-5突出比例较高;在突出类型上,中央型突出者为43个旁中央型19个,左后方突出型13个,右后方突出型14个;在退变程度上,轻度退变者为55个,无退变19个,重度退变15个;在突出程度上,膨凸型、突出型、脱出型分布分别为30、32和27个。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MRI检查后,能详细了解,突出的个数、位置、类型、程度及退变程度,在临床上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核磁共振影像 分析
  • 简介: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精力不足,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激越,甚至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幻觉、妄想等。2017年,全球抑郁障碍患者已达3.22亿人,约占人口的4.3%,并且成为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1]。现有的研究认为MDD是一种包含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亚型为焦虑性抑郁障碍(anxiousmajordepressivedisorder,AMDD)。国外研究发现AMDD比例很高,约占MDD的45.1%~53.2%[2~4]。

  • 标签: 抑郁障碍 焦虑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受损 异质性疾病 MDD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诊断以及常规T2WI诊断,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及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整理讨论。结果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死,而常规的T2WI只显示了其中44例患者且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大于6h。其梗死面积显示在24h内磁共振弥散成像大于T2WI。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较常规T2WI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为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可动态观察疗效,能够有效监测脑梗死的发生,值得面向大众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梗死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永存三叉动脉 MRA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为 PTA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 PTA的 MRA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3例 PTA均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汇入基底动脉, 6例位于右侧, 7例位于左侧。按 Saltzman分型, I型 9例 (9/13, 69.2% ), lI型 4例 (4/13, 30.8% ),无 III型病例。结论 MRA为 PTA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 PTA的解剖结构。

  • 标签: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应用于卵巢肿瘤中的影像诊断结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5例,观察影像诊断结果。结果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卵巢纤维瘤、卵巢癌、畸胎瘤影像检出率分别为95.00%,100.00%,95.45%,与未检出率对比差异明显;且卵巢纤维瘤、卵巢癌、畸胎瘤,在磁共振下的影像特征明显,P<0.05。结论磁共振应用于卵巢肿瘤中的影像诊断中,可保障卵巢肿瘤的检出率、图像清晰程度,同时,磁共振的影像诊断影像中,可充分展现疾病发病特征,影像诊断效果较好。

  • 标签: 磁共振 卵巢肿瘤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256例乳腺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乳腺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的诊断检查,分析结果。结果经石蜡病理结果证实共计376个病灶,良性206个,恶性170个。MRI增强检出162个恶性病灶,检出166个良性病灶。钼靶X线检出良性病灶136个,恶性病灶140个。彩超检出良性病灶192个,恶性病灶128个。结论乳腺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准确性更高,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准确性更高。两者诊断乳腺疾病方面效能相当,均比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在开展诊断时,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 标签: 乳腺疾病 彩超 钼靶x线检查 核磁共振
  • 简介:颅底凹陷症(basilarinvagination)是一种较复杂的枕颈交界区发育畸形,经常合并其他发育畸形,以往都由X线片诊断。近年来随着磁共振(MR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MRI检查。传统X线有较多的诊断标准,但很多不适用于MRI诊断。MRI有较高的分辨率,没有了邻近结构的重叠,对显示解剖结构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对2013年7月到2016。

  • 标签: 颅底凹陷症 分型方法 解剖学 不同类型 手术方法 齿状突
  • 简介:子宫内膜癌常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常发生在女性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1,2]。目前,常用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式为手术治疗,在术前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分期对提高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规的术前分期在临床的应用当中存在较多局限性,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3,4]。本研究为了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现作出以下报告。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手术治疗 术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方法:收治 2016-12至 2017-12共 80例 膝骨关节炎患者。常规组:应用CT诊断研究组:应用核磁共振诊断。。 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高于常规组,两组进行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安全可靠性高,可三维成像,有着无辐射、无害以及无创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核磁共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