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其中纤维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1。因此早期定量诊断纤维,对于提高治疗以及逆转,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将肝脏活检作为诊断纤维的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提出可采用无创影像定量检查,其应用价值显著。本文中重点分析CT、磁共振(MR)扫描技术用于纤维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为之后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定量诊断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touch)评价扶正瘀胶囊抗纤维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扶正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40例(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24周前后两组患者的Fibrotouch数值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Fibrotouch数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纤维的疗效优于单药恩替卡韦治疗。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系统 扶正化瘀胶囊 恩替卡韦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纤维的实质灌注情况。方法:对30例经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兔纤维模型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灌注峰值强度随着兔纤维程度(Sa~Sd)加重而逐渐减低,除Sb组与Sc组间峰值强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组与Sb组及Sc组间的对比剂到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呈逐渐减低趋势;Sd组的达峰时间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且其与Sa组及S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观察并评估纤维程度。

  • 标签: 肝纤维化 灰阶超声造影 定量评估
  • 简介: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纤维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纤维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纤维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纤维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前胶原/血液 透明质酸/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Ⅳ型/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指标学检测在纤维患者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选取了90例纤维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轻、中、重度三型,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探讨检测结果和患者病情之间的联系。结果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者的血清纤维指标、肝功能分级、血清PDGF-BB为正相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患者进行血清纤维指标和血清PDGF-BB指标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分析,为临床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给患者的生存治疗获得提升,治疗安全性比较高。

  • 标签: 肝纤维化 临床检验 血清学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纤维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32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86例)、中度组(121例)以及轻度组(119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四组成员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前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蛋白(LN)进行检测。结果慢性肝炎患者的以上指标含量均随着病情的严重而显著升高,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与对照组成员之间的以上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的肝脏炎性症状的活动分级、纤维的活动分期与病理学组织分度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可以利用血清纤维指标对慢性肝炎的纤维以及肝硬化程度进行判断。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PF)是以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进行性损害、大量肺间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聚集为特征,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临床疾病。迄今,对肺纤维尚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制剂。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扶正瘀胶囊联合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病患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9例。实验组联用恩替卡韦和扶正瘀胶囊,对照组单用扶正瘀胶囊。分析两组纤维程度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A、LN与PC-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扶正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纤维症状缓解,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应用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92例,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加用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的47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和纤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减膈下逐瘀汤可改善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加减膈下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应用6个月的扶正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后,观察肝炎纤维改变程度。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他们满足慢性乙型肝炎纤维的要求,且他们均不是脂肪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应用扶正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用药6个月后,观察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得硬度及肝功能。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硬度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治疗组扶正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较对照组恩替卡韦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作用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改善酒精性肝炎患者纤维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完成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纤维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GGT、纤维指标变化情况相对于对照组较低,TBIL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酒精性肝炎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肝功能指标以及纤维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在轻中度纤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3例弥漫性肝病患者行磁共振IVIM、DKI检查及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在磁共振图像上测得定量DKI相关指标和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快速ADC、慢速ADC、快速ADC/总ADC比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磁共振指标与纤维分期、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炎症评分)间的相关性,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纤维分期进展,MD、Dr、标准ADC、慢速ADC值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炎症评分程度加重,Dr值呈下降趋势,MK、Kr值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D、Dr值、快速ADC值与纤维分期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快速ADC值与纤维炎症评分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结论:磁共DKI及IVIM在轻中度纤维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DKI中MD、Dr指标和IVIM中快速ADC值有助于纤维分期诊断。

  • 标签: 肝纤维化 体素不相干运动 扩散峰度成像
  • 简介:囊性纤维(cysticfibrosis,CF)是白种人常见的致命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2500~1/3500,近年成人CF患病率正逐渐上升.随着CF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治疗水平的提高,CF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CF 消化系统 常见 治疗水平 遗传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接收的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检出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确诊25例患者出现纤维,超声检出22例,CT检出1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患者超声检查敏感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T检查,超声检查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个体患者门静脉内径、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以及静脉频谱变化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纤维临床检出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方法,对慢性肝炎纤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中TGF-β1mR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在TGF-β1基因的外显子1和2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MGB探针;构建TGF-β1质粒克隆,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带有目的片断的cRNA作为标准品,根据10倍系列稀释cRNA标准浓度对数和其循环域值(Cyclethreshold,Ct)制作标准曲线,检测PBMC中TGF—β1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重组质粒测序显示插入的片断为TGF—β1mRNA特异性片断,成功的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方法,灵敏度达6.81拷贝,线性范围为6.81~6.81×10^8拷贝,且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8%-2.27%和2.56%-2.61%,临床应用显示,27例纤维病人PBMC中TGF-β1表达量为1.20×10^8(1.80×10^7~9.80×10^7)拷贝数/10^5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0×10^7(7.24×10^6~5.00×10^7)拷贝数/10^5细胞(P<0.05)。结论: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高效等特点,为TGF—β1mRNA作为纤维的诊断指标提供方法学依据。

  • 标签: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 定量检测 肝纤维化 TGF-Β1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慢性乙肝纤维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乙肝纤维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2例则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75%,和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慢性乙肝纤维患者,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丹参粉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肺纤维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纤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显效32例,有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综合分析,早期确诊,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提高特发性肺纤维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PF)是以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进行性损害、大量肺间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聚集为特征,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临床疾病。迄今,对肺纤维尚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制剂。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纤维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纤维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纤维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纤维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纤维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纤维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纤维比例明显低于纤维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纤维标志物α-SMA亦低于纤维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纤维的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