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分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降低了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重复抽血率、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尽快为患者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确诊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痛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急诊科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胸痛急诊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至2016年期间共收取30例急性胸痛病患,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阐述。结果所有30例病患中,救治有效率为28例(93.33%),其余2例发生死亡,死亡率(6.67%)。结论病患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诸多,但是心源性胸痛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另外临床救治意识需要对病患的病因和诊断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对提升救治效果、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的意义深远。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护理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6例进行研究。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均行常规急诊护理,而研究组同时应用急诊护理途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途径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护理途径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90例,其中实施急诊室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的胸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1d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诊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胸痛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由于急性胸痛在本中心直属分站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胸痛病因分为心源性胸痛组(45例)与非心源性胸痛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患者NT-proBNP、Myo、hs-TnI、CK-MB、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组IMA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结论在查体、问诊、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能够快速、准确鉴别急性胸痛的性质,降低心源性胸痛的漏诊。

  • 标签: 实验室检查 急性胸痛 心源性 非心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扫描在急诊胸痛病人检查中的优化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胸痛三联征检查,并纳入同期进行单纯CT扫描检查的11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院士数据分别采取多平面重建(MC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手段进行成像,所有操作均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分析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优化结果,评价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进行胸痛三联症CT扫描的平均耗时为(4.6±0.3)s,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疾病的诊断时间。两组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的总体冠状动脉图像优良率为96.7%(154/160),对照组的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CT扫描技术,即胸痛三联症CT扫描具有快速、诊断准确且图像质量高,能定量且定位准确的对胸痛病因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 CT扫描 影像学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头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对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为建立前,选取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建立后,选取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救治情况。结果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完成、心电图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建立、急诊总时间均明显比建立前短(P<0.05);建立后急诊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衰的发生率明显比建立前短(P<0.05)。结论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可以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88例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计量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时间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为81.8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痛患者中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抢救 胸痛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医学部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诊的200例胸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治疗。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6%(96/100)及护理满意度95%(95/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8%(68/100)及护理满意度61%(61/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阶梯思维模式,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痛 急诊科 降阶梯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n=35)和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验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和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胸痛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急诊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提高了急诊胸痛患者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为其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胸痛 急诊分诊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病死者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药”同时,跟随医院药学的开展,药学人员的服务职能正由以药物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笔者对门诊患者用药咨询探讨如下。

  • 标签: 职业指导 药物疗法 门诊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咳嗽(未威胁生命的急性咳嗽)导致胸痛与患者本人体育锻炼强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全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咳嗽患者100例,咳嗽严重,临床诊断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分为胸痛组和对照组,结合后期随访,排除除上述两种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病例56人,胸痛组10人,对照组46人,所有病人同时填写“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结果统计学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乏体育锻炼的严重急性咳嗽患者更容易表现为胸痛

  • 标签: 急性咳嗽 胸痛 体育锻炼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模式,查看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中西医辩证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的情况,并查看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辨证护理 冠心病PCI 术后胸痛 影响
  • 简介:随着医疗服务观念的逐渐转变,门诊护士由过去单一的"老弱病残"转变为现在的优质服务形象。作为医院服务的前沿,门诊护士的素质、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给社会各界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作为门诊护士,在有别于紧张的病房环境,

  • 标签: 门诊医疗 护士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如因各种原因造成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而且易发生医疗纠纷。据国外学者统计,

  • 标签: 门诊医疗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门诊收治的30例患者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结论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能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促进患者康复,建立健康行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门诊进行筛查的120例高危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针对性的产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高危妊娠孕妇中给予产前管理,有效提高孕妇的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管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