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健康教育的形式,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本院骨科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对了解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与效果、功能锻炼及程序、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支具的使用、体位与正确的生活方式等项目需求率高;患者最需求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其次是"图片讲解"形式。结论应针对置换术患者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加强围手术期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实施多形式、阶段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创造安全的围手术期环境。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已行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THR术后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就医的156例THR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THR患者的心理弹性平均分为(2.31±0.56)分,总分及各因子的均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01);患者性别、手术类型、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共可解释方差变异量的30.2%。结论THR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注意调动社会支持力量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其对疾病压力的有效应对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助行方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早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8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腋式拐杖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框架式助行器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半年内跌倒率、假体松动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和生活质量评分、髋关节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

  • 标签: 不同助 假体早期 全髋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细节护理 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教育和健康教育手册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作用。方法对150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及家属进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观看视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电话随访1~2年。结果150例患者掌握预防假体脱位知识,无1例假体脱位患者;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98.67%。结论视频教育和健康教育手册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预防假体脱位效果显著,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视频教育 健康教育手册 预防 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
  • 简介:目的编制中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评价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框架。经文献回顾和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经预调查、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条目进行修订和筛选,并评价其信效度。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在0.90以上。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2、0.38。形成的最终量表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维度共2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826%,量表Cronbaeh’s仅系数为0.942;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5。结论编制的中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该类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病人医护连续性 量表 信度
  • 简介:目的观察滚动式冰敷压迫疗法在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术后均予镇痛治疗及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冰敷疗法,观察组采用滚动式冰敷压迫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72h静息状态及术后24h、48h、72h活动状态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低于对照组,术后1d、2d、3d、7d膝周肿胀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d、2d、3d、7d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定体系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滚动式冰敷压迫疗法相对于传统冰敷疗法更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患肢肿胀,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滚动式 冰敷压迫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VAS疼痛评分,治疗3周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后VAS评分、Rasmussen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促进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护理干预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目的观察肩关节被运动对起搏器术后肩周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脱落4例,实际对照组77例、观察组79例。制定肩关节运动方法,术后24h对两组患者按运动方法进行宣教及指导,对照组鼓励自主运动,观察组由护士协助进行肩关节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及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估肩周炎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d肩关节功能得分观察组(86.40±5.53)分、对照组(82.84±7.08)分,经比较,P〈0.05;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得分观察组(97.30±2.64)分、对照组(92.80±6.14)分,经比较,P〈0.05。术后肩周炎观察组3例(3.8%)、对照组12例(15.6%),x2=6.2333,P〈0.05。结论起搏器术后1~7d进行肩关节被动运动能降低患者肩周炎发生率。

  • 标签: 肩周炎 起搏器 肩关节 被动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full-thicknessresection,EFR)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48例胃底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FR术,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FR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32)min。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1例发生气腹、1例出现术后发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所有并发症均经内镜及内科治疗成功处理。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日为(6.0±0.52)d。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胃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总结1例婴儿痉挛症使用丙戊酸钠出现血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护理要点为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感染、出血的预防,做好皮肤和黏膜护理,同时加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给药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儿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丙戊酸钠 全血细胞减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腹腔镜下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择期腹腔镜下膀胱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FTS的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大便时间及总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可有效缩短患者肠道通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快速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术 护理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模式服务,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护理后1、3个月,评估两组在服药依从性、病情活动性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病情活动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QQ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可以显著提高R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病情活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延伸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运用五指关节法进行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提高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和规范轮换率,降低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我院我科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9—11月5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5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试验组,接受五指关节法指导。评价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及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胰岛素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五指关节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腹部注射轮换,可降低胰岛素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知识知晓率和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行为达标率。

  • 标签: 五指关节法 胰岛素注射 注射部位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