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在心脏瓣膜置换后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164例,采用前后测量的方式,将164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的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组)和观察组(微信健康教育组)各82例。对照组执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微信群及微信平台推送相关内容,增进互动。分别于患者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情况、复诊情况、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微信健康教育的接受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药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情况、复诊情况、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微信健康教育的接受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采用微信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及时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减少用药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增进了医患关系,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健康教育 微信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施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包括手术前的护理指导、手术日的功能锻炼和手术后循序渐进的髋关节运动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步行状态及肢体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周后髋关节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步行状态与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计划与监督管理,能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肢的肿胀,有利于手术后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第425医院创伤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评价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按性别、BMI评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偏高的患者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6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BMI正常及偏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对超重人群的功能锻炼宣教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提升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SF-36量表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髋关节置换后出院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4例髋关节置换后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髋关节功能锻炼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话随访,实施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随访实施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髋关节置换后出院患者关节功能训练的积极性及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话随访 健康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在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膝功能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康复护理管理小组,前意向阶段实施行为信念干预,意向阶段实施行为计划干预,行动阶段实施自我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模型中危险感知、积极结果预期、行为意愿、自我效能、行为计划评分及患膝关节活动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的康复干预措施能更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训练效果,促进患膝功能早日康复。

  • 标签: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 全膝关节置换 膝功能 康复
  • 简介:6例心脏移植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做好心脏移植术前、术后护理,对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脏移植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的盆腔器官脱垂病人20例,给予围期精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0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期精心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术 护理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的一类常见病,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自觉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因此有很多病人至成年时才进一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方法为手术治疗,目前有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及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后者较前者创伤小,除年龄过小或合并精神疾患等难以配合体位要求者。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溶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膝关节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的差异及出院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内实验组关节僵硬与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人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29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3例,切口感染1例,囊袋破溃1例,脂肪液化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病人均恢复正常.[结论]围期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起搏器 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田玉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抢救及护理,全部抢救成功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临床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分析我院抢救及护理方法,并探讨加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经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L-Index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病情凶险,加强急救与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抢救成功后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 简介:平山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又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最早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报道,多发于日本、中国等亚洲地区[1.2].平山病多见于男性,发病隐匿,好发于青春期,表现为手指、腕关节及前臂远端肌肉的萎缩,随病变进展逐渐出现相应肌群萎缩。

  • 标签: 平山病 手术治疗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颈椎病围期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以期提高颈椎病手术患者围期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椎病围期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舒适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因中硬膜破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3d后拔除,漏口修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出院时,患者均已切口拆线,且愈合良好,能自行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5d,平均(8.6±1.5)d。结论围期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提高颈椎病手术患者围期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颈椎病 围术期
  • 简介: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fistula,RVF)又叫粪瘘[1],患病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却很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RVF一旦形成,绝大多数都必须采取手术治疗[3];但多存在治愈率低和复发率高等弊端;同时还经常继发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等并发症[4];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如何争取一次性手术成功,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肛门括约肌 围手术期护理
  • 作者: 赵园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对儿童围手术期患儿焦虑水平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7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8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焦虑水平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时、静脉穿刺时、术后24小时的焦虑评分以及患儿的合作程度、家长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访视时的焦虑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围手术期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在各个时间点的焦虑程度,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和治疗的合作程度、家长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程度,改善了手术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是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护理方法,值得给予临床推广和运用。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对于浸润性和多发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1]。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的手术之一,具有创伤大、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中失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手术涉及尿流改道及尿路重建等问题,加上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变和疾病的预后因素,对患者心身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患者常对造口护理无信心,且怀疑自己能否适应有造口的生活.

  • 标签: 膀胱癌 全膀胱切除术 生存质量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