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的160例能定期随诊病人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并记录其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统计其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抗凝并发症发生,随诊1年中,发生脑血栓者1例(发生率1.0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02%),出血者9例(发生率3.06%)。结论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值1.5-2.0能有效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华法林 心脏瓣膜置换 低强度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是观察进行飞信随访服务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抗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飞信随访服务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飞信随访服务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飞信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抗凝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飞信随访服务组患者比常规健康教育组患者在按时服药、饮食调理、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方面依从性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飞信随访服务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飞信教育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结论给予髋关节置换患者针对性的围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成功转复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58例(房颤组),心脏瓣膜病58例(瓣膜组),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30天、术后180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YKL-40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YKL-40(3.05±2.76mg/L,3.71±0.62ug/L)明显高于瓣膜组患者(1.49±1.07mg/L,2.80±0.54ug/L)(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30天(3.05±0.57ug/L),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前(3.71±0.62ug/L)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后30天(3.05±0.57ug/L)无明显变化(P=0.421)。瓣膜组及房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后30天(3.65±2.63ug/L,4.51±2.83mg/L)较术前(1.49±1.07ug/L,3.05±2.76mg/L)上升(P=0.000,P=0.000),在术后180天(1.43±1.32ug/L,1.78±1.21mg/L)较术后30天又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术后180天血清IL-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结论血清YKL-40及IL-6与房颤关系密切,房颤射频消融成功转复后患者血清IL-6和YKL-40水平下降。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 白细胞介素-6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肺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肺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肺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PEEP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护理及其配合。方法对3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手术配合、术后正确地搬运患者等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周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中观察、熟练的中配合及术后正确搬运患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髋关节 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的术前、中及术后给予认真细致护的理。结果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全部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认真、细致及详细的围期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价值及意义。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的正确与否,对膝关节置换病人治疗效果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康复程序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中的应用,达到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正确应用康复程序目的,通过评价-修订计划(实施)-再评价-再修订计划(实施)的良性循环过程,使病人获得正确、科学的指导,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结论给予髋关节置换患者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病变,它可以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脊髓病变甚至可能造成四肢运动功能损害、感觉异常等。人工间盘的设计理念之一是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另一设计理念是降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它既能保持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又能避免临近关节受到连累,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实际意义。2013年11月,我科成功为一名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经颈前路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的系统、精密的观察和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重要作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护理及其配合。方法对52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中配合。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随访,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全膝关节 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期的应用。方法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接受围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围期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SS评分功能、痛疼、总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SS评分活动度、屈曲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中、差优良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感染、痛疼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关节僵硬、血栓形成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期能更好的改善髋关节的功能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并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常规切口 人工全髋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护理配合措施,力求促进患者手术成功。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46例手术均安全成功,无一例发生感染,没有明显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髋关节置换的难度和创伤较大,必须提前备好中所需的器械和物品,保持其性能良好,认真观察手术进展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 传统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病人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47例重症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的护理,总结经验。结果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但中术后可出现血浆分离器破膜、过敏反应、低血压、低血钙等并发症。结论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中术后的密切观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血浆置换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高龄患者进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因为股骨颈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进行综合护理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高其恢复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III型5例、IV型17例、V型12例。结果34例经过1年至5年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下沉及松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5.2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创伤小,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可以早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