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职业暴露风险及其评估方法。首先,介绍了职业暴露风险的概念和常见类型。然后,详细探讨了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包括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接下来,讨论了管理和预防职业暴露风险的措施。最后,总结了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预防和管理的必要性。通过本文,将了解职业暴露风险的概念、评估方法和管理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风险 评估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登记上报的21例职业暴露急诊护士进行人群分布、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环节、暴露源种类等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急诊护士中,护士职称12例(57.14%),其中以工作年限1-5年的低年资护士最多(9例,42.85%);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19例,90.48%);暴露部位主要是手指及手部(20例,95.24%);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是医疗锐器物处理(6例,28.57%),其次为采集血标本(5例,23.81%);最常见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乙肝(6例,28.57%);21例急诊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立即采取了局部紧急处置和相关汇报登记,根据情况对暴露护士给予预防用药,追踪检测未发生相关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急诊护士所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医院及科室应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暴露   针刺伤   防护措施
  • 简介:肿瘤科护士在工作时接触各种有害因素。危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肿瘤科护士从增强自我防御能力出发。寻找各种因素,采取对策以减少或避免危害因素,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总结和分析发生狂犬病职业暴露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本院12名医护人员对狂犬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狂犬病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12名医护人员中有6名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与医护人员接诊时未采取防护措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执行严密的防护措施,发生职业暴露未及时处理等相关。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职业防护和狂犬病的防治知识,使他们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注重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规范处理,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狂犬病 职业暴露 消毒隔离
  • 简介: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他的有药物损伤、钝伤/扭伤、放射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等。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疗护理 感染性病原体 防护 体液污染 锐器刺伤
  • 简介: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科学的防护对策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①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④预防药物伤害,增强护士对化疗药品的防护意识;⑤制定科学的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职业损伤 自我防护
  • 简介: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现阶段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低,防护措施不到位,使得护理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我院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明显提高,职业暴露明显减少。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知识 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 知识知晓率 工作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索了医院助产工作中主要的职业暴露危害原因,同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本次实验则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取了本院中96名妇产科的助产士,其中主管护师19人、护士33人、护师44人,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筹的分析,最后在探索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包含着诸多因素,在调查问卷中所示,护士中被锐器所伤的比例最大,有着78.79%,而主管护师和护师都是使用剪刀侧切产妇会阴时,被剪到划伤的比例最大,占比为31.57%、40.91%。结论:助产士在工作中所产生的职业暴露危害诸多,如果不重视很可能对助产士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则通过对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与防护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助产士健康做出积极影响。

  • 标签: 物理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助产士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能力与防范意识。方法:分析护理职业暴露现状,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急诊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与院感防控管理欠佳、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技能不规范等密切相关。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PIVAS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PIVAS护理人员6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全体人员的资料,掌握其工作的状态,对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不同工龄、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尽相同的职业暴露发生率,p

  • 标签: PIVAS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对采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措施保护血站护士,避免采血时给护士带来的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伤害,如采血过程中针头刺伤、皮肤接触等,通过改善采血环境来保障采血护士的安全以及血液样本的质量。

  • 标签: 血站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运用在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的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后,医务人员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医务人员 HIV职业暴露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现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关注和重视的一大问题。医务人员、警务人员接触艾滋病病毒(HIV)的机会较大,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充分掌握艾滋病的特点,了解职业暴露原因,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防护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对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和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患者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干预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和暴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03月-2021年03月的40例医务人员展开本次研究,分析集束化干预前后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判断、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职业暴露报告流程等的知晓情况明显提高,并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集束化干预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精神科门诊科室中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方法:对医院精神科门诊科室护理工作病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探讨分析护理工作病历资料中暴露出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决方案与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医院精神门诊科室护理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存在着各个类型的安全隐患风险,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的原因众多,包括护理人员自我保护与防护意识差、自我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以及不具备充分的消毒灭菌观念等;且导致安全风险因素产生的不同原因之间结果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精神科门诊部门护理工作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时常出现各方面的不安全事件,精神科门诊部门应当加强对暴露因素的分析,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

  • 标签: 职业暴露因素 精神科门诊部门 护理人员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