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胜任为目标的岗前培训对提高骨科新护士胜任的效果。方法成立骨科新护士培训管理小组,以胜任为目标制订培训大纲,设计课程,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培训2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骨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骨科护理能力考核。结果骨科新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骨科护理胜任得分均提高(P〈0.01)。结论以胜任为目标的岗前培训对骨科新护士的胜任提高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 新护士 胜任力 岗前培训
  • 简介:胜任本位教育是一种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和方针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此,从胜任、能力、素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讨胜任、能力和素质的异同,从护理教育的角度介绍胜任冰山模型和胜任的分类。通过分析胜任本位教育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探讨护理胜任本位教育的实质,介绍胜任本位教育的实施方法、步骤、原则及常用的教学和评价方法。

  • 标签: 教育 护理 胜任力本位教育 胜任力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士在医疗活动中的岗位角色也在不断丰富和转变,其作为医疗服务体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水平。因此,全面提升临床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岗位胜任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1],将其应用于护理领域,对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标签: 护士 岗位胜任力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 本文阐述了胜任、护士胜任的概念,对国内精神科护士岗位胜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分析了国内有关精神科护士岗位胜任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国内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及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岗位胜任力 研究现况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岗位胜任是指能够促使手术室护士胜任其岗位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产生能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显著绩效而表现出的护理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形象、价值观、动机和特质等。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制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为核心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提升护士专业素质和综合护理能力。低年资护士作为临床护理的后备力量,其能力是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和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寻求科学、有效的护士培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 低年资护士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护士核心胜任培养方法。方法 以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护士2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1月,详细统计所有护士的一般资料,使用《岗位胜任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核心胜任现状,并总结培训方法。结果 20例护士中,岗位胜任现状总分为(68.84±12.65)。 实施以"岗位胜任"为导向培训法后护士的岗位胜任评分是(87.12±9.87),与实施前比较,差异P

  • 标签: [] 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护士 核心胜任力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训法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全日制本科护生基于岗位胜任培训的现状调查并分析,为优化本科护生岗位胜任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岗位胜任。方法:采用“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岗位胜任自评表”,对某三甲医院骨科已完成2个月实习的共59名全日制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9份。结果:全日制本科护生完成某三甲医院骨科2个月实习后,针对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等方面进行自评,结果示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低于其他能力评分。结论:为提高全日制本科护生的岗位胜任,需带教老师结合本科护生自身实际,采用多方法混合培养模式,引用“互联网+”线上教学系统等方法,着重培养本科护生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本科护生 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对中医医院年轻护士岗位胜任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新聘的年轻护士60名,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采用护士胜任力量表分别在教学前后对年轻护士的岗位胜任进行评价和比较;比较年轻护士教学前后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考试成绩。    结果: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后,中医年轻护士的岗位胜任评分显著高于教学前;年轻护士教学后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考试成绩均显著教学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医年轻护士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其对于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技能的掌握,提高其岗位胜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导师制教学模式 中医 年轻护士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儿科分层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研究对象是我院的30例护士,护士可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分层培训体系,参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士进行基于岗位胜任的分层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 标签: 儿科护士层级 培训 岗位胜任力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实习成绩与全国执业护士考试成绩的关系,建立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胜任的预测模型.方法在某省属护理院校收集228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课程成绩、实习成绩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构建其基本胜任的预测模型.结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23门课程成绩、4个科室实习成绩密切相关(r=0.147~0.589,P<0.05);其中外科护理学X1、内科护理学X2、计算机基础X3与社区护理学X4等课程成绩进入学生专业实务能力水平(Y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1=46.446+0.326X1+0.269X2+0.117X3+0.131X4(F=31.313,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36.2%;妇产科实习X5儿科实习X6与外科实习成绩X7进入专业实践能力(Y2)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2=44.744+0.367X5+0.136X6+0.321X7(F=28.852,P=0.000),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28.1%.结论加强计算机基础、护理专业课及临床实习的教学,有助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基本胜任的提升.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胜任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依据胜任冰山模型、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各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分值,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分别为91.30%和88.8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0.912,专家咨询可靠性和代表性好。经过2轮专家对指标的筛选和修正,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35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胜任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反映了护理人才培养标准,可以为护理本科生教育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教育 护理 核心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发展以胜任为核心的社区护理学课程改革方案并验证其教学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试验组采用以岗位胜任为核心的护理学课程改革方案,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成绩及学生课程评价得分差异,并对学生课程主观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课程成绩分别为(92.79±2.33)分和(92.45±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P>0.05),试验组学生对课程评价得分为(98.17±4.48)分,高于对照组(93.34±7.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3,P<0.05),且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观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以胜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设置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符合教育学的基本理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服务能力。

  • 标签: 社区护理学 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核心胜任的护理实习生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0年7~2022年6月我院86例护理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普通组与观察组,普通组43名,实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43人,采用“临床路线”教学方式。每个实习生结束后都要有一个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评估,并进行自我评价,比较两组护士的核心胜任情况。结果:实习初期两组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分以及各维度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习结束时,实习人员的主要能力总分、临床护理能力、支持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结论:在实习的中期和后期,评价型临床思考水平显著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心胜任力 护理实习生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护士岗位胜任与绩效分配相结合,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以及心血管内科共5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1月为时间分割点,此时间点前为干预前,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此时间点后为干预后实施基于护士岗位胜任的绩效分配管理;对比干预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中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重症分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夜班岗位(27.59%)、责任护士(36.21%)及教学组长(29.31%)的倾向性均高于干预前(10.34%)、(18.97%)、(13.79%),而干预后护理人员对辅助岗位的倾向性(24.14%)低于干预前(55.17%),(P<0.05)。结论:基于护士岗位胜任的绩效分配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调整护理人员的岗位倾向性。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绩效分配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的22例伤口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立了包含知识能力、技能操作、沟通协调、情感态度、自我发展五个维度的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其有效性。结论:所构建的胜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指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居家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助于促进专业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居家护理 胜任力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可以提高本科护生职业胜任的临床教学模式.[方法]将59名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护生采取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相结合的带教方法.于实习结束后分别对护生的职业胜任进行测评.[结果]经过40周的临床实习后,观察组护生职业胜任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领导和创新能力外,其余维度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胜任.

  • 标签: 护生 职业胜任力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对提升实习护生岗位核心胜任的效果。[方法]将2011级8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模式,2012级108名护生作为试验组,在常规带教模式基础上实施Sandwich教学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综合案例考核成绩、核心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和2012级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生综合案例考核成绩(88.08分±3.35分)、核心能力(141.64分±54.61分)及护患沟通能力(176.39分±20.34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85.73分±2.80分,112.64分±33.72分,166.07分±1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多数护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满意。[结论]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护生岗位核心胜任

  • 标签: Sandwich教学法 实习护生 临床实践教学 岗位核心胜任力 护患沟通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实用且符合我国护理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专家讨论等方法初步确定指标草案,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修改。[结果]最终确定5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确定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护理学 本科毕业生 胜任力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的核心胜任、工作倦怠、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医院护士核心胜任调查问卷、工作倦怠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2016年6月前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执业的534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心理弹性的总分为63.97分±13.29分;胜任、主观支持对心理弹性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职业心理、成就感降低对心理弹性水平具有直接效应。[结论]护士心理弹性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胜任、职业心理、成就感降低、主观支持是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胜任力 工作倦怠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