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诊断明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加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和感觉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中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例颅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20例,占66.67%;有效7例,占23.33%;无效3例,占10.0%;临床治疗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早期诊断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视力永久减退或者失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视神经损伤 诊治
  • 简介:腹部闭合损伤是外科常见创伤急症。我院1990年元月至2000年元月收治腹部闭合损伤12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3岁~79岁,伤后就诊时间30min~72h。车祸伤86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3例,其它9例。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正确诊断 就诊时间 腹膜刺激征 脏器损伤 车祸伤
  • 简介: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桡神经探查修复术在损伤病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工伤所致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骨折愈合,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自锁髓钉内固定加桡神经探查修复术治疗工伤致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疗效好。

  • 标签: 桡神经损伤 肱骨干骨折 自锁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近5年来腹部闭合损伤115例病例资料,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5例中男92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15~68岁,20~46岁72例,占62.6%,其中跌伤46例,暴力伤45例,车祸伤13例,船撞伤6例,压伤4例,牛角顶伤1例。致单一脏器损伤102例,两个以上脏器损伤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脾破裂 脏器损伤 结肠穿孔 子宫破裂 肝破裂
  • 简介:腹部闭合损伤是我科经常遇到的疾病,病人的预后与诊断、治疗的及时和有效有关,作者回顾分析了1993~1999年收治的明确诊断的60例腹部闭合损伤者(单纯损伤不包括在内),对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的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例诊疗 损伤例 腹部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中枢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25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1例,治愈8例,死亡3例;脑耗盐综合征1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都不相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脑耗盐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5年收治103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行一期手术治疗的阑尾周围脓肿术后无肠瘘、无腹腔脓肿、无腹膜炎、无切口感染出现。结论:只要操作得当,早期阑尾周围脓肿的一期手术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 一期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对36例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单形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即刻及术后2月的疗效;测定射频消融术前以及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损伤。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能有效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远期成功率为94.4%。hs—CRP、CK—MB和cTnI射频消融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7d后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高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 简介: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974年King等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先后设计出若干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以来,先后用Sideris封堵器治疗ASD5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9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房间隔 导管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有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的进行急诊手术,控制患者的出血量与污染,并给予创伤患者液体复苏,纠正患者休克等情况,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后方可给予手术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治愈出院,救治总成功率为90.56%,有7例死亡,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感染3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总死亡率为9.44%。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严格按照损伤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救治方法,在复苏的同时及时给予出血与污染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29例治愈,13例好转,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性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引起的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按摩、牵引、神经根组织、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0.23±7.7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15±2.33)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患者13例,中症患者22例,重症患者10例;C3-C4逐渐盘突出者10例,C4-C5突出16例,C5-C6突出13例。C6-C7突出6例。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颈项僵痛,上肢麻醉,并伴有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放射疼痛麻木;X线片、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构椎关节法神骨质增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手术病人。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腰丛 坐骨神经
  • 简介:目的:观察小腿皮肤扩张后转皮瓣治疗踝、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患者,皮肤缺损最大22×10cm,最小16×8cm.手术方法:小腿前内侧设计安装皮肤扩张器,扩张3~5周后,局部皮瓣转移或交腿皮瓣转移,修复足、踝皮肤缺损、骨外露.结果:9例皮肤扩张转移皮瓣均全部成活,经6个月随访,功能良好.结论:小腿皮肤扩张后转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 标签: 组织扩张术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APACHE11评分,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各项参数;根据RIFLE修订标准将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三期,比较三期患者的预后。结果:ICU中重症患者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21.31%,死亡率为57.69%;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其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较高.与存在基础疾病及MODS有关;在老年病人中急性肾损伤三期之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明显性。结论:重症病人年龄越大,病情越重,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 标签: 重症患者 急性肾损伤 预后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入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即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抗休克等处理,并于16:20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 标签: 急诊手术 心脏损伤 麻醉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 心包摩擦音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1),且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在开腹胆囊切除术者占60%,腹腔镜胆囊切除者占23%;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占60%.结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对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胆道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修复胆道损伤、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轻型颅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等症状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2例轻型颅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的患者均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动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脑保护药物等对症处理(常规治疗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组症的基础上同时加心理干预治疗(心理治疗组).结果:两组头痛头昏等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头痛头昏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轻型脑损伤致头痛头昏等症状治疗可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可减轻患者经济与痛苦.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头痛头昏 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治疗 症状治疗 治疗组
  • 简介:损伤的亚低温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介绍本科的亚低温治疗实施方案,和按方案实施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证明本方案切实可行。本次临床工作中选用SjO2(颈静脉氧饱和度),AJD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L(动静脉乳酸浓度差)和rSO2(局部脑氧饱和度)等脑氧和代谢方面的监护,虽初次使用也取得成功。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氧饱和度 颈静脉 实施方案 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