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成纤维细胞作为一种间充质细胞,调控着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生物学和电生理活动,并在心肌梗死时通过替代已破坏的心肌细胞来保持心肌结构的完整性。近年来,运用转录因子、microRNAs将心脏成纤维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心肌样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心脏直接重编程体外和体内相关实验研究,并分析这一技术在修复坏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细胞直接重编程 心脏成纤维细胞
  • 简介:《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版)》(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JGC,ISSN1671—5141/CN11-5329/R)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由王士雯院士创办于2004年,目前编委会由分布在35个国家的350多位心血管专家组成。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也是唯一的反映老年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英文期刊,致力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交流,特别是将国内老年心脏病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介绍给国外同行。开设的栏目有述评、综述、临床和基础研究论著、病例报告等。

  • 标签: 老年心脏病学 英文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征稿启事 杂志 医学学术期刊
  • 简介: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不同部位时是否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符合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药物优化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CRT植入,根据中左前斜X线冠状静脉逆行造影结果将左心室侧壁电极位置分为前侧壁(n=20)、侧壁(n=45)、后侧壁(n=24)3组,分析术后1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参数改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和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侧壁与后侧壁组△LVEF、△LVESD、△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优于前侧壁组(均P〈0.05);侧壁及后侧壁组心衰再入院率及全因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均明显低于前侧壁组(均P〈0.05)。结论:CRT左心室电极植入左心室侧壁及后侧壁临床疗效优于前侧壁,提示左心室电极位置影响CRT反应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电极位置 临床疗效
  • 简介:原发性移植物衰竭是心脏移植术后短期内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术后30天内死亡的首要原因。来自受体、供体和移植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发生。在过去十年内,机械循环支持的进步给这一并发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体外膜肺氧合可以给予移植心脏更多的时间,使其从暴露的多重应激事件中得以恢复,它的早期应用逐渐成为治疗PGF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心脏移植 移植物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对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体重控制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减重手术(LRYGB与LSG)的病态肥胖患者48例,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对比肥胖相关的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观察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LRYGB组20例,LSG组28例。术后6个月LRYGB组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高于LSG组((73±0.04)vs(59±0.05,P=0.03)),术后12个月2组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RYG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SG组((2.42±0.16)vs(3.29±0.20,P=0.006));叶酸水平显著高于袖状胃切除组((15.58±1.99)vs(7.59±1.59),P=0.022))。结论2种手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可看出,在单纯控制体重方面比较,2种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肥胖相关疾病及营养状况方面,LRYGB组略优于LSG组。但这只是重度肥胖患者短期的术后疗效,长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病态肥胖 减重 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究单纯肿瘤摘除与部分胰腺切除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胰岛素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9例胰岛素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肿瘤摘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3个月,高于部分胰腺切除组的7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大部分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治疗大小合适的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单纯肿瘤摘除的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更佳。

  • 标签: 胰岛素瘤 手术方式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内分泌科就诊的3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配对原则选择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心室舒张功能(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踝肱指数(ABI)差异,初步探讨亚临床甲减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偏高(P〈0.001),总胆固醇(TC)水平亦偏高(P=0.002),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43)。两组间E/A、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可能引起老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影响需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 2型 心功能 踝肱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8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前后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pH、PETCO2和p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机能、呼吸效率,促进残留二氧化碳排出,提高呼吸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 纳洛酮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MSP的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物直径4.2~7.0cm,手术时间80~320min,中失血量200~1000ml,中胰头侧胰腺保留〉1.5cm,胰尾侧胰腺除保留〉5cm;术后第3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2.5—12.5ml和568.4—1013.0IU几,第7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1.0~19.8ml和45.4~76.3IU/L;术后住院时间10-25d。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单吻合者,均在未行再次手术处理的情况下3个月自行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新发糖尿病和肿瘤再发。18例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行MSP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较好地保存了胰腺功能,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该式安全可行。

  • 标签: 中段胰腺切除术 胰颈体良性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改善GK大鼠血糖水平的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SG/MJIB)组,袖状胃切除手术(SG)组,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MJIB)组和假手术(SHAM)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GK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胃肠激素(Ghrelin和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SG/MJIB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第2周。SG/MJIB组的0GTr曲线下面积(AUC)较其他3组相比明显减少(P〈0.02)。SG/MJIB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较MJIB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01)。GLP-1的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G/MJIB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该作用独立于对体重和进食量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胃肠激素在T2DM发病和治疗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袖状胃切除术 空回肠旁路术 血糖 GHRELIN GLP-1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尿液皮质醇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86例风心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换瓣患者,中予甲泼尼龙1000mg,术后前3天每天上午予地塞米松10mg,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及7天血清皮质醇浓度、24h尿皮质醇总量,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切口愈合、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围手术期各对应检测时刻点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天与术前相比,血清皮质醇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后逐渐回升,术后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24h尿皮质醇在术后第1天升至最高水平,术后第3、5、7天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愈合不良,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风心病患者围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患者围期血清皮质醇的影响与术前心功能分级无明确相关性;围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自身皮质醇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影响仅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风心病瓣膜替换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患者康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