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278例心脏瓣膜置换后出院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启发性询问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电话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胎儿发育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整个孕期均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瓣膜血栓和栓子栓塞并发症,其中足月正常妊娠8例,早产2例,产后大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胎儿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无胎儿畸形发生。在妊娠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现象,经治疗后没有发生流产。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孕妇及胎儿不会产生影响,安全方便,不会引发胎儿畸形,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妊娠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对健康状况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研究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模式采取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采用自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护理满意度与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自我管理明显优于照组,两组病人的各项评分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使患者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有效改善,病人因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差而引发并发症的情况得到有效降低,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提高病人满意度,对病人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自我管理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治疗中辅助作用。方法选取80例心脏瓣膜置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吸氧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溴己新注射液静脉滴注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可有效控制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 标签: 盐酸溴己新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39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要比对照组的82.05%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率上,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效果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全髋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骨科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全髋置换治疗)和对照组(25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肢体缩短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肢体缩短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稳定内固定,降低并发症率,建议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0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折情况,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BFHR组和THR组各自50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BFHR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5年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THR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BFHR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住院天数少的特点,适用于身体比较差的老年患者,而THR组治疗股骨颈骨折后,具有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范围广。

  • 标签: 双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势,但全髋关节置换远期疗效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85例,给予综合的中护理。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通过手术期,并一返回病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结论加强中护理管理,重视中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手术成功的保证,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与全髋关节置换(THR)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疗效差异。方法86例FNF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4例,行THR治疗,对照组42例,行AFHR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HR和THR治疗FNF,均取得一定疗效,THR总优良率较高,但出血量大和住院时间长,因此在治疗方式选择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病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充分准备,麻醉配合,安全手术体位,中巡回和器械护士密切配合。结果20例手术顺利完成,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中密切配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应用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依据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3.33%,观察组优良效率为92.50%,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41.67%,观察组优良效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压疮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O15年5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髋关节置换后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和提升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压疮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护理难度大,需术前术后严密观察,详细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愈合。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置换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针对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针对对照组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患者短,术后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及下床活动的时间比观察组患者早,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观察组患者低。结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护理。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3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同时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护理后,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局部红肿疼痛,1例实施双膝同期置换,其余患者并发症发生。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较为满意,满意度为98%。术后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可弃拐行走。术后患者总优良例数为47例,占94%,与术前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落实手术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手术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对3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科学的手术前后护理及训练指导。结果通过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36例患者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未发生相应的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杜绝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并发症和病残、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 置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以医院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胫骨内侧或外侧平台骨缺损患者10名作为观察组,普通膝关节损伤患者1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n=10)应用矩形金属垫块处理,对照组(n=10)无胫骨平台骨缺损采取普通膝关节置换,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矩形金属垫块修复胫骨内侧或外侧平台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得到肯定,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 标签: 置换 胫骨 假体 矩形金属垫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83例86髋,随机分为两组,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B组)。A组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7例50髋,男26例,女21例,年龄23~76(平均62.3)岁;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36髋,男22例,女14例,年龄45~71(平均59.5)岁;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8~12(平均9.3)cm,手术时间62~108(平均84)min,中出血量115~265(平均236)ml,术后引流量133~325(平均180)ml,输血量0~400(86)ml。B组手术切口长14~20(平均18.2)cm,手术时间80~120(93)min,中出血量156~300(255)ml,术后引流量90~388(252)ml,输血量0~600(142)ml。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 标签: 外侧入路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