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stent,SES)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aclitaxel-elutingstent,PES)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SES和PE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及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Meta分析显示:SES组与PES组病死率(OR=0.98,95%CI:0.74~1.31,P>0.05)、心肌梗死率(OR=0.86,95%CI:0.69~1.07,P>0.05)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94,95%CI:0.67~1.32,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OR=0.67,95%CI:0.51~0.89,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08,95%CI:0.68~0.94,P<0.05)和支架内再狭窄率(OR=0.44,95%CI:0.24~0.7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似,但与PES比较,SES能明显降低支架术后TLR、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紫杉醇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选择出1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碘131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各组患者皆为73例,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碘131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5%要明显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2.2%,数据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复发率1.4%显著低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复发率28.8%(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7%明显要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9%低(P<0.05);碘131治疗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1%要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7%(P<0.05)。结论碘131治疗甲亢的近期疗效要显著比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方法好,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但是碘131治疗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要比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高。

  • 标签: 碘131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 近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Firebird2TM药物洗脱支架和Excel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97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Firebird2TM支架组(52例)和Excel支架组(45例),分别于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5日对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95±15.99月。结局变量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心功能分级)。结果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9.16岁,男性比例59.78%,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入院时诊断、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Firebird2TM支架组患者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血运重建1例,全因死亡3例;EXCEL支架组患者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靶血管血运重建3例,全因死亡5例,MACE发生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cel药物洗脱支架长期治疗效果不优于Firebird2TM药物洗脱支架。

  • 标签: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本文着重阐述了胃食管反流可采用联合抗反药物治疗法治疗,笔者认为只要反复仔细观察,采用合理的治疗法,用对药,以更好的推进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联合抗反药物 观察
  • 简介:它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减轻压力。别着急,还有更多:它也可降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几率,甚至可延长生命。这个灵丹妙"药"其实并不是药物,而是运动。但是,只有约一半的成人进行足够的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对于有心脏疾病风险或已有心脏疾病的人,运动尤其有用。"医生非常擅长开具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但不擅长开具已有的一种最有效治疗,那就是运动。

  • 标签: 最佳药物 疾病风险 运动强度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体力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药物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80例患者治疗后经DCG检查治疗有效71例,治疗有效率为88.75%,无效8例,无效率10%,恶化1例,恶化率为1.25%。患者治疗后心率每分钟减缓5~20次,平均(12.6±1.4)次,患者治疗后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复律、非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几大类,本文拟综述近年来房颤在临床上的药物治疗现状。

  • 标签: 房颤 药物治疗 抗凝
  • 简介:一、高血压治疗的问题、知晓率、用药率、控制率低(防与治兼顾)如何改善?1.评估CVD危险度,找出高危病人、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P.artstiff).2.提高药物治疗的顺应性(efficacy/sideeffect↑).3.多基因病特点,低计量联合用药(每日1片!)列为一线.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进展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
  • 简介: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前期介绍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B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氢氯噻嗪 硝酸甘油 哌唑嗪 地高辛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卒中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降脂治疗与卒中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汀类在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一)三种常用的降压药可能防止骨折塞嗪类,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所有这类药物都是降低血压和缓解心脏负担的。除此以外,它亦鲜为人所注意到,它同时还可以防止骨折。由于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在高血压的防治药

  • 标签: 受体阻滞剂 骨骼 骨折发生率 高血压药物 骨质疏松症 降压药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在年龄大于45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从1988—1994年的2%,升至2005—2008年的25%。大约有117万的美国人在45岁以上,也就是说有将近29万服用他汀类药物,其数字相当于整个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总和。有一个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了服用他汀类的增长情况: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卫生统计 数据显示 佛罗里达州 美国人 服用
  • 简介:中国目前约2.66亿高血压患者中,5%~30%属于顽固性高血压[1]或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抵抗。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将高血压抵抗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达标,因此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高血压抵抗的非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非药物治疗 难治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 单纯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
  • 简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强力抑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在降低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尤其是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奠定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的多种有益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糖代谢及肿瘤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一些本该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其血脂不能达标,以及达标后不适当地减量、停药等问题.其中,对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对其使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降血脂药 洛伐他汀 斯伐他汀 肝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有效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用药疗程长,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类药物均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丙戊酸类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丙戊酰胺等。二者对肝脏及血液系统均有潜在影响,而且可能发生皮疹,尤其卡马西平可能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

  • 标签: 丙戊酸钠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卡马西平 类药物 抗癫痫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血虚即血液亏虚,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失去正常的营养供给所表现的虚弱症候。类似于西医所说的贫血。

  • 标签: 血虚 症状 补血 食物 药物 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