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滨单药和吉西滨联合替吉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滨联合替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滨联合替吉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替吉奥 进展期胰腺癌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血小板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乌丁(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P患者21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P(MAP、MSAP和SAP)。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以及常规治疗与UTI治疗组间血小板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入院时PLT较低(P<0.01),MPV、PDW较高(P<0.05);治疗1周后,MSAP、SAP组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MSAP、SAP组UTI治疗后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MSAP:92.3%对81.2%,P<0.01;SAP:90.0%对80.8%,P<0.01)。结论:老年MSAP、SA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与MAP患者明显不同,可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UTI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老年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 乌司他丁 老年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进一步评价单磷酸阿糖腺苷抗乙肝病毒作用,特别是探讨其疗效、副作用与疗程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满足条件:①年龄15~45岁;②TBIL<34.2μmol/L,ALT<600u/L;③HBVDNA阳性伴或不伴HBeAg阳性,且不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④近1年内未接受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单磷酸阿糖腺苷每日0.4g静脉滴注,按用药时间分为30天、45天、60天三组。结果①疗程结束时、结束后3个月时、结束后1年时HBeAg总阴转率为29.41%、19.12%、20.59%;HBVDNA总阴转率为42.86%、34.29%、31.43%。②疗程结束时、结束后3月时、结束后1年时HBeAg阴转率:①组为29.41%、17.86%、17.86%;(D组为32.50%、17.86%、21.43%;(D组为33.33%、215.00%、25.00%。HBVDNA阴转率:①组为42.86%、26.67%、23.33%;②组为47.50%、39.28%、35.71%;③组为50.00%、41.67%、41.67%。③治疗后50天内三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50天后3组共有4例病人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3.33%(4/12);有1例出现严重双下肢神经肌肉疼痛伴有睡眠障碍,且有自杀倾向,发生率为8.33%(1/12)。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单一剂量下随疗程延长HBeAg与HBVDNA阴转率均增加,远期疗效相应提高。副作用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副作用逐渐出现,但停止用药后未再出现。严重神经肌肉疼且伴有自杀倾向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副作用 静脉滴注 抗病毒药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治疗CHB患者的疗效。方法43例HBeAg阳性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接受恩替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时,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15例(34.9%)4,8周时转阴28例(65.1%),而HBeAg阴性组分别转阴15例(83.3%)和17例(94.4%,P=0.001和0.018);两组在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713和0.138);在34例HBVDNA定量〉10^7copies/ml与27例HBVDNA定量〈107copies/ml两组中,治疗24周时,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11例(32%)和19例(70%,P=0.03),治疗48周时,则分别为23例(68%)和22例(81%,P=0.22)。结论本研究提示恩替卡治疗CHB有很好的抗病毒活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胰性脑病(PE)和尼克脑病(WE)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AP病人3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78例,发生脑病8例,其中PE5例,WE3例。死亡3例。PE2例,WE1例,2例WE经注射维生束B1而治愈。结论PE多发生在SAP的早期或病情反复时;WE发生于SAP或AP的恢复期。禁食时间长、反复呕吐及全胃肠外营养中未补充维生素B1是导致急性胰腺炎者维生素B1缺乏,从而发生WE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韦尼克脑病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例,其中12例为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者。治疗48周,检测血清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和ALT。结果治疗48周时,全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1.3×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56.4%,HBeAg转阴率为35.9%,HBeAg/抗-HBe转换率12.8%,ALT复常率为69.2%;YMDD变异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7.9×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50.0%,HBeAg转阴率为25.0%,HBeAg/抗-HBe转换率8.3%,ALT复常率为58.3%;HBVDNA〉10。copies/ml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到6.8×10。copies/ml,HBVDNA转阴率为0.0%,无HBeAg转阴和抗-HBe血清转换,ALT复常率为50.0%。结论阿德福酯是一有效的抗HBV药物。对HBVDNA野生株、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均有抑制作用,HBVDNA基线水平低者疗效好,HBVDNA〉10。copies/ml者,疗效差。

  • 标签: 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发病率
  • 简介:阿德福酯(adefovirdipivoxil)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欧美等国已用于乙型肝炎治疗,我国目前也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拉米夫定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年.现将两药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治疗 抗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临床应用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接受恩替卡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恩替卡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25.60±35.82U/L,TBIL18.82±9.76μmol/L;对照组ALT45.57±44.42U/L,TBIL24.33±12.14μmol/L,两组相比,P〈0.05。结论恩替卡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恩替卡单一用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复方甘草甜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1,6-二磷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1,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1次/日;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30ml,丹参250ml静滴,1次/日.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纳减、恶心、呕吐、腹胀等常见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TBIL、ALT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肝炎重度,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退黄降酶作用.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联合 1 6-二磷酸果糖 治疗 慢性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方法9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恩替卡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恩替卡治疗后24周和48周时血清HBVDNA水平小于1000copies/ml比率分别为73.9%(34/46)和85.7%(36/42),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等于0.009和0.00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4.8%(39146)和88.0%(37/42),高于对照组的52.5%(21140)和44.1%(15/3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为0.000);Child-Pugh计分分别为8.42±2.78和8.92±2.7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也比对照组的10.75±3.14和11.41±2.69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44)。结论恩替卡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DNA水平,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计分等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恩替卡韦
  • 简介:阿德福酯(ADV)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临床应用中引起肾损害的情况偶有发生。我们报道1例长期超量服用阿德福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Fs)患者。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8年,下肢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3年,行走困难5个月于2011年3月3日人院。患者被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20年。缘于2003年患者开始出现ALT轻度升高,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2006年出现“耐药变异”,改为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酯20mg/日治疗,2008年开始感觉右侧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发展到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肋骨疼痛不适,未处理。2010年11月上述关节疼痛加剧,不能下地行走,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HBVDNA、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阿德福酯(ADV)组(5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在治疗48周时,ADV组AST、ALT(62.6±28.5U/L、56.8±21.2U/L)明显低于对照组(92.6±42.5U/L、87.8±34.2U/L,P〈0.01),ALB、PTA(31.5±5.0g/L、4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2g/L、37.5±6.5%,P〈0.01);ADV组HBVDNA水平、Child-Pugh评分、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8±1.1lgcopies/ml、7.0±1.8和35.8%,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lgcopies/ml、10.1±2.3和79.3%(P〈0.01);在治疗96周时,ADV组AST、ALT、TBil、GLO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V组HBVDNA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慢性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0%、12.0%和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37.5%和29.2%(P〈0.05或P〈0.01).ADV组病死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阿德福酯明显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预后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以垂体后叶素使用最为广泛,文献报道施宁在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有效。我们应用施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施他宁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临床疗效 门脉压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耐药性。方法48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治疗,另4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连续观察96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96周病死率分别为10.41%(5/48)和22.91%(11/48,P〈0.05);治疗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1);治疗组96周未见耐药发生,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有10例和12例发生耐药。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治疗能改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降低耐药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初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酯治疗或拉米夫定单药治疗24周后,对HBVDNA未阴转者再加用阿德福酯治疗,观察48周。结果两组HBVDNA总体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HBVDNA≥107copies/ml患者,两组HBVDNA阴转率于第4和16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第24周(x2=4.573,P〈0.05)和第4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89,P〈0.05)。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宜选用联合方案进行抗病毒初始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初始优化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恩替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恩替卡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Beckman-Coulter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结果在治疗6月结束时,63例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转阴,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25.4%)HBeAg阴转;恩替卡治疗前后CD3、CD4和CD8比率分别为1002.3±356.5、563.2±185.6和435.6±156.8,及1350.5±258.3、745.0±223.4和601.5±336.5(P〈0.05);C3和C4水平分别为0.705±0.102g/L和0.135±0.082g/L,及1.185±0.189g/L和0.216±0.046g/L(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恩替卡治疗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T细胞亚群 补体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德福酯对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线粒体的可能损伤。方法本研究包括18例服用阿德福酯2年、25例服用3年和22例未服用阿德福酯的CHB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者PBMCs中线粒体DNA(mtDNA)含量(mtDNA/nD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F2一isoprostanes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2年组患者mtDNA含量为0.6±0.4copies/cell,3年组为0.8±0.5copies/ce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2copies/cell,P均〈0.05);2年组F2一iso—prostanes含量为1.5±0.8ng/ml,3年组为2.2士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7±2.7ng/ml,P均〈0.05);2年组TAOC含量为3.0±1.1单位/毫升,3年组为2.3±1.4单位/毫升,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单位/毫升,P均〈0.05)。3组问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2.404,P〉0.05)。结论长期应用阿德福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PBMCs中mtDN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其意义还有待探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阿德福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4例,其中(A组)21例接受阿德福酯和拉米夫定合用3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用阿德福酯1年,B组23例给予阿德福酯加拉米夫定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时,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1.9%,82.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8%,78.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1.1%,26.3%。结论阿德福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长期联合拉米夫定能提高HBVDNA阴转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