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预防 护理 食管癌 根治术 感染
  • 简介:我们1993—08/2003—12共收治腹部闭合损伤438例,手术探查34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损伤19例,占同期探查病人的5.5%。初次手术17例,再次手术3例。术前确诊11例,死亡2例。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 病人 手术探查 体会 再次手术 术前
  • 简介:十二指肠损伤破裂是较难处理的腹部损伤之一,由于十二指肠解剖位置的特殊,不仅易造成误诊,而且处理难度大,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近年来先后收治儿童外伤十二指肠损伤1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外科治疗 剖腹探查术
  • 简介:脑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收集1998-10/2003-11因交通事故等所致DAI病人22例,分析CT及临床表现,讨论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病死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型
  •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IM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hAPACHEⅡ评分、Bahhazar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胰腺炎 肠黏膜 损伤 内毒素类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成人脂肪肝和肾小球滤过估算值(eGFR)水平减低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0例机关职员进行年度健康体检,使用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使用瞬时弹性检测仪测定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计算eGFR。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92例成人中,B超证实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154例(52.7%);与138例无脂肪肝组比,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血红蛋白、AST、ALT、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甘油三酯、尿酸和CAP等指标显著增高,而eGFR(107.95±35.38mL.min^-1.per1.73m^2对122.95±66.19mL.min^-1.per1.73m^2)则显著降低(P〈0.05);在292例研究对象中,eGFR与CAP值呈负相关(r=-0.137,P=0.020),并且eGFR随着CAP值的增高而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肌酐、CAP值是影响受检者肾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超诊断的NAFLD患者存在亚临床型肾脏功能减退,肝脏脂肪含量增多与健康体检成人eGFR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对NAFLD患者,需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控衰减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 简介:目的: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更好的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气管导管的外露指示气囊通过三通、延长管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压力导联线相连,压力校正完成后,通过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一次气囊压力。结果: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F=8.367,P=0.001,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至少有两个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小时、7小时、8小时气囊压低于起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压力与监测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气囊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气囊存在微漏气,气囊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使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发现压力不足,保证气囊压力处于控制范围。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压力传感器
  • 简介:背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其血清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及合并胰外脏器损伤方面存在相关,但有关IL—1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u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肺损伤中的作用却鲜有报道。目的观察IL-18在SAP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18在SAP合并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SAP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eathcontrol,HC)和SAP6h、12h、18h组。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AMS)、肺湿干重比率,留取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8在肺脏中的表达和定位,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肺内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P各组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随时间明显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P组中IL-18在肺泡巨噬细胞胞浆中的表达较HC组明显增多。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SAP组各时间点IL-18表达明显升高,与HC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AP时肺组织中IL—18主要由肺巨噬细胞生成,IL-18可能在SAP合并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18 肺损伤
  • 简介:卡络磺钠是外科手术后常用的止血药,效果好,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促进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2003-04-19我科1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点滴卡络磺钠时出现皮肤花斑,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静脉点 滴卡络磺钠 皮肤花斑 病例分析
  • 简介: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目的:探讨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结果:共纳入DILI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1∶1.32,平均年龄(50.6±17.9)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高(43.1%)。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要肝损伤类型(84.3%)。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依次为中草药、心血管系统药以及激素和内分泌代谢药,分别占51.0%、19.6%和9.8%。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涵盖全身多个系统。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5.9%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大部分DILI患者预后较好,治愈和好转分别为21.6%和66.7%,死亡为5.9%,死因均为肝衰竭。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ILI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草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入院时ALT、AST、TBIL、白蛋白水平和PT、INR与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溃疡大小与胃癌检出的关系。方法以溃疡直径:≤1cm;>lcm、≤2cm;>2cm为标准,将溃疡分为A、B、C三组,分析每组的恶性溃疡检出。结果三组恶性溃疡检出分别为:10%、41.46%、50.94%,溃疡越大,溃疡恶性可能越大。结论对每一例胃溃疡都应多点取材,病理检查。

  • 标签: 胃镜 溃疡大小 胃癌检出率 病理检查 胃溃疡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与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铁蛋白 脂质过氧化 丙二醛
  • 简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及心肌氧耗量增加等循环不良反应为麻醉剖腹手术期间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卡托普利对安氟醚吸入麻醉剖腹手术期间循环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NO/ET、平衡及TXB2/PGF1α比值的影响。

  • 标签: 卡托普利 安氟醚 麻醉 剖腹手术 应激反应 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