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不吃饭.人可以活20天,不喝水,人可以活7天,不睡觉,人最多活5天。睡觉比吃饭、喝水更重要,它占据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在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之下.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n%。30%的成年人惠失眠症,睡眠不足、入睡困难、精神疲劳、睡不醒、睡眠浅、易惊喜、睡梦多、黑白颠倒……睡眠的多少以及质量直接影响着美丽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 荷尔蒙 数据显示 生活质量 生活压力 睡眠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改善环境和心理护理等,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病人睡眠障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睡眠因素,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对65例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OSAS病例42例。提出做好患者监测前心理、生理及环境准备,熟练监测中多导睡眠仪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测后皮肤护理、电极维护及健康教育可保证监测效果,使患者得到合理诊治。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越要时扩刨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卡介苗 接种 不良反应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在MRI上特征性的病变分布和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曾由MRI诊断的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例及特征性MRI表现。结果双侧枕顶叶对称性分布的蝴蝶形病灶,病变由下向上、向前发展,累及颞、额叶。结论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及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无骨性伪影等优点,可清楚显示该病变的特征性改变。

  • 标签: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脑白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重血浆置换(DFPP)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DFPP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7月我科开展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共行DFPP治疗33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发生率为15.1%;发生溶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发生滤器凝血1例次,发生率为3.0%;因跨膜压、血浆入口压高,改换其它治疗方式2例次,发生率为6.0%。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结论合适的血浆成份分离器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应用,有效的血流量,严密的病情观察,适宜的分浆、补浆、弃浆量设置,可以减少DFPP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 标签: 双重血浆置换 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常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休息。本文通过采用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生活护理、用药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使大部分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痴呆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表现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200例中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主要表现为全身灼热感、恶心、呕吐,9例中1例出现大汗淋漓、血压急剧下降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转危为安。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术中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副作用 护理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郁安神法对睡眠剥夺大鼠褪黑激素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睡眠剥夺72小时,分别在睡眠剥夺0h,24h,48h,72h检测大鼠褪黑激素含量。结果在0h,24h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褪黑激素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第48h,72h两个时间点上,两组的褪黑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8ht=-3.247,P=0.003;72ht=-4.770,P=0.000)。结论中药解郁安神法可以促进试验大鼠褪黑激素含量的升高,是解郁安神方调节睡眠的机制及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一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给予抗癫痫、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呼吸道、导管管理,加强皮肤、鼻饲护理,对患儿家长采取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取得患儿家长配合。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的66例住院病人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14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发生ADR;使用药品中,抗菌药居首位,占62.1%,其次是中药,占19.7%;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占90.9%;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51例抗菌类药物发生的患者,根据医院设计的登记表,登记内容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名称、ADR表现是否符合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类21例,占41.18%,青霉素类5例,占9.80%,喹诺同类18例,占35.29%,大环内酯类,2例,占3.92%,氨基糖苷类1例,占1.96%,其他抗菌类药4例,占7.84%。不良反应患儿,发生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有皮肤病变者38例,循环系统病变者有35例,呼吸系统病变者9例,消化系统病变12例,神经系统病变13例,泌尿系统病变1例。结论了解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儿童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是减少儿童抗菌药物ADR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6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206例患儿随访3个月,打鼾、呼吸暂停现象消失,白天精力充沛,复查PSG各项指标,189例患儿各项指标均正常,17例患儿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鼓膜置管患儿拔管后听力恢复,无并发症。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OSAHS 儿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施行CT增强扫描药物注射前的心理护理、加强扫描中的配合及用药后的观察。结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扫描质量及诊断准确度。结论护理工作谨慎有序,对患者及时观察、准确判断、迅速处理,早期预防CT增强扫描中的药物不良反应,使CT增强患者安全,满意地达到预期目的。

  • 标签: 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时间段糖水摄入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予以指导无偿献血工作,减少和预防献血反应。方法给予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口服糖水的方法来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献血前口服糖水组和献血前、献血中都口服糖水组的反应率分别为0.63%和0.30%,差异没有显著性(X2=3.58,P>0.05),但同时低于献血中口服糖水组的1.6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献血前口服糖水对献血不良反应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糖水 献血反应 口服 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