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开展1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壁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8例患有不同胸部疾病的患者,均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VATS辅助壁小切口微创手术。结果本组患者创伤明显减轻,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微创胸外科理念指导下,VATS辅助壁小切口微创手术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微创伤 胸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大手术后并发乳糜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1258例开手术后并发乳糜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的诊断时间为术后2~8天,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7~21天痊愈,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胸部大手术后应警惕乳糜的发生,治疗一般根据胸腔引流量的多少选择保守或及时手术治疗.术中谨慎操作是预防乳糜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开胸手术 胸导管损伤 乳糜胸 术后并发症
  • 简介:920047529例纵隔肿瘤X线误诊分析/崔允峰…//山东医药.-1991.31(11).-51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6例,肺内病变10例;确定病变于纵隔.但定性错误13例.误诊原因:①X线表现为一侧胸部不透光。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②X线表现为肺内病变误诊为肺良恶性肿瘤.③常见纵隔肿瘸位于不常见部位致定性错误.④非畸胎类肿瘤的钙化而误诊.⑤合并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积液 良恶性肿瘤 肺内病变 侧胸部 分叶征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腰段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寻T11肋椎角大小对L,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置钉的影响及其与侧方成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6例L1椎体爆裂骨折。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8.45±18.49)岁。损伤椎体均为L,椎体。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车祸伤23例,重物砸伤6例。损伤至入院时间2h至24天,中位数24h;损伤至手术时间2—17天,中位数6天。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3例,B级9例,C级14例,D级20例,E级20例。手术固定范围:T12~L2固定64例,T12~L1固定12例。手术前后常规拍摄损伤节段为中心的脊柱正侧位片。肋椎角是脊柱正位像的中轴线与T12椎体上终板的延长线在手术侧(如左侧)第11肋骨的交会点与T11椎体左上角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冠状面Cobb’s角测量方法为固定螺钉所在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与固定螺钉所在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而不是伤椎的上位椎体上终板延长线与伤椎的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延长线的交角。以肋椎角的平均值为基点分为两组,分别是〈60°组和〉60°组。测量比较两组的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分别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肋椎角与椎体螺钉A、B角及术后冠状面Cobb’s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0°组36例,〉60°组40例,两组的术后冠状面Cobb’s角、椎体螺钉A角、椎体螺钉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s角、A、B角与肋椎角的大小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T11肋椎角的大小即第1I肋骨的倾斜程度与术后冠状面Cobb’s角及椎体螺钉置钉的角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发表的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方面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累计腔镜组702例,开放组854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MD=4.48,95%CI:3.00~5.97,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MD=-22.70,95%CI:-23.40~-22.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MD=-2.38,95%CI:-2.49~-2.28,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MD=-5.32,95%CI:-6.01~-4.6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OR=0.31,95%CI:0.21~0.48,P<0.05),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MD=1497.65,95%CI:1403.86~1591.44,P<0.05)。结论经乳入路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META分析 腔镜 胸乳入路
  • 简介:目的比较经与经腹食管裂孔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92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左入路(经组)47例,经腹正中入路(经腹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经组相比,经腹组患者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多[(8.1±5.0)枚vs.(5.1±4.4)枚,t=3.000,P=0.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7±6.9)天vs.(15.9±7.4)天,t=2.773,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vs.44.7%,χ^2=10.895,P=0.001),其中肺部感染(2.2%vs.14.9%,χ^2=4.649,P=0.031)、心律失常(4.4%vs19.1%,χ~2=4.722,P=0.030)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纵膈或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切缘阳性和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的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比经入路手术在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及水CEA、NSE、CYFRA211水平在恶性水治疗前后的变化,判断对晚期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病人共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36-82(平均56)岁。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乳腺癌6例,胃肠道癌4例,所有病人均使用沙培林(OK-432)20KE+丝裂霉素10mg,胸腔内注射行粘连术(事先水引流完全),粘连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及水CEA、NSE、CYFRA211水平,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组粘连前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无显著性差异,水CEA水平在粘连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有显著性差异,水NSE及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恶性水经局部化疗药灌注粘连后仅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不能有效阻止肿瘤进展。

  • 标签: 血清 胸水 CEA NSE CYFRA211 恶性胸水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壁肿块、咳嗽5个月于2010年12月23日入我院。曾有咯血,痰量少,无发热、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无效。入院前2天行胸部CT平扫:见右侧下壁肋骨骨质破坏,并见一大小约5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尚清,右下肺背段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3.7cm×2.8cm,有分叶及毛刺;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小结节高密度影;提示肺占位、壁占位。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胸壁转移 误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左侧壁肿块10余天”于2013年8月19日入院。专科查体:体温正常,左侧壁近腋窝处可及约10cm×8cm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楚,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胸部增强CT提示:左侧大肌偏外侧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

  • 标签: 胸壁 血管内皮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乳糜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行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乳糜并发症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24h胸腔引流量250~400ml,予禁油腻食物并予以高蛋白支持;6例24h胸腔引流量400~700ml,予生长抑素治疗并间隙性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1例24h胸腔引流量700~1200ml,予胸腔灌注金葡素注射液。结果11例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拔管后无胸闷、气促、心率加快症状,3d后复查胸片未见明显积液。结论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易损伤导管分支及交通淋巴管,引起乳糜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精准的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乳糜胸 临床诊治 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