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医源性乳糜的可能机制和预防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4320例心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37例乳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75岁,平均年龄22.3岁。患者在禁食基础上采用导管结扎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使胸膜固定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时间10-150d,胸腔引流4-35d。全组死亡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DIC死亡1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1-8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乳糜复发。结论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支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导管结扎术,静脉高营养,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胸膜固定等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心脏外科 医源性 乳糜胸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开手术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46例70-85岁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48h内占69.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窒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开术中、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但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积极的处理,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神经,消除术后缺氧和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控制心窒率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肿瘤 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 老年人
  • 简介: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 标签: 心电图 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骨折 创伤
  • 简介:外伤性颅内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ICU收治的2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例.对术前、术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心电图 ICU
  • 简介: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主动脉夹层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支架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 简介: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MIDCAB)主要是指经左小切口、右小切口或胸骨旁小切口行右乳内动脉(IMA)到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左乳内动脉到左前降支(LAD)的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最经典的术式是从左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然后吻合到左前降支。它是由Benetti于1995年首次成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微创手术
  • 作者: 杨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200
  • 简介: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将我院接收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入住ICU时间进行分组,分组设置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25例为术后直接进入ICU,后者25例手术48h后进入ICU,对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上述措施的可行性。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预后情况对比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术后及时进入ICU可以显著提升治疗及预后效果,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抑制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预后;ICU;并发症
  • 简介:为研究头部外伤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头部外伤者进行伤情分类和治疗,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头部外伤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经2w治疗后,心律失常较受伤时有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是头部外伤可促发各种心律失常,机制与头部外伤后的应激、疼痛、代偿、神经及精神作用和直接心脏损害有关。

  • 标签: 头部外伤 心律失常 心电图分析 常规12导联 心电图检查 发生情况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是心电图危急值内容,其发生原因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还可能为脑源性、外伤性等引起,现报道外伤致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外伤性胸痛、胸闷4小时”入院。4小时前因工作时前胸部不慎被铁片砸伤,当即出现剧烈胸痛,伴胸闷不适,无咳嗽及咯血,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咯血,生命体征稳定。急诊胸部+中上腹部CT示:(1)左上肺少量出血;(2)右下肺背侧渗出性病变;(3)心包积液(血)。急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98次/分;P-R间期固定0.15s;QRS波:时限0.13s,V1呈R型,R波升支有切迹,V4呈RS型,V5呈qRS型其S波粗顿,V2、V3呈qRS型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mv及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V2、V3导联异常q波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5mv及T波倒置,提示符合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脏挫伤心电图改变;(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时间21:09)肌红蛋白593.9ng/ml,肌钙蛋白26.73ng/ml,肌酸激酶(CK)1262U/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70U/L,白细胞29.4×109,中性粒细胞比例88.04%,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正常。超声多普勒提示:两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 标签: 外伤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是开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急诊床旁心电图是术后患者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认真分析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对及早诊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本院近4年来8例开术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诊断的作用。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开胸术
  •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伞 超声心动图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Ⅲ~Ⅳ级(NYHA标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并发症和诱困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上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RHF2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力衰竭 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研究段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方法:对91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上段硬膜外阻滞治疗1~2个月。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60%,LVEF明显增加,LVEDD较前明显缩小。结论:段硬膜外阻滞术治疗扩张心肌病效果显著。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TEB 扩张型心肌病 DCM
  • 简介: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已确立,环肺静脉电隔离是目前主流术式[1-4].该术式围术期血并发症发生率文献报道约0.2%[4,5],早期不易发现,国外文献报道有因血引起患者死亡的病例[6].本文报道l例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罕见并发症即严重血,分析其原因并引起临床警示.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血胸 罕见并发症 救治 肺静脉电隔离
  • 简介:过去有研究袁明:睡眠不足,长时间的工作和身体自然周期的紊乱会干扰司机和飞行员的表现。医疗上亦是否有类同的影响呢?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临床团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已确定:加班或长期的轮班会影响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表现。他们分析了18597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后,发现手术时间并没有对预后产生影响。

  • 标签: 手术时间 疗效 睡眠不足 自然周期 医务人员 术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CT MRI 外伤性视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