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肘关节僵硬是在其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创伤后很容易发生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关节囊的增厚并且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肘关节的功能造成障碍,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意义重大。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松解和保守治疗,但是手术松解可能会导致僵硬复发和神经、血管的并发症,带来很多副作用。在没有异位骨化的情况下,相比手术治疗,保守疗法中的人工植入关节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关节种类多样,与物理治疗相配合治疗关节僵硬效果良好。本文将就人工假肘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做出综述研究。

  • 标签: 肘关节创伤 肘关节僵硬 人工植入 肘关节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就髋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8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温哥华分型包括A型、C型各4例、B型10例,并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A型患者4例仅接受单纯钢丝固定,其余10例B型和4例C型患者均接受了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其骨折端完全愈合,未出现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螺钉稳定、钢板无折断,假部位稳定无松动。结论: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容易出现假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分型并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温哥华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尺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1例行定制型肘关节置换术治疗尺骨鹰嘴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计算机检索1990~2014年,Pubmed、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文献,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及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研究并讨论。结果本例患者随访5个月,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0分升至术后5个月80分,肘关节屈伸范围从60°(30~90)°改善至120°(0~120)°。6篇文献详细报道了尺骨近端肿瘤的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其中4篇报道7例尺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病例。结论尺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定制型肘关节置换治疗,术后随访效果满意;对尺骨近端恶性肿瘤、复发肿瘤及浸润范围过大肿瘤,定制型肘关节置换术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肘关节假体 骨巨细胞瘤 尺骨鹰嘴 定制型假体
  • 简介:摘要肘关节僵硬常见于肘部创伤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临床常表现为肘关节伸直受限>30 °、屈曲角度<120 °、伴或不伴旋转障碍,常用的分型有Kay分型、Morrey分型。临床治疗目的为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维持稳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两大类,其中关节镜治疗的适应证为保守治疗3 ~ 6个月无效,伸直受限>30 °,屈曲角度<130 °者,对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禁忌证包括骨性强直或严重的纤维性僵直、改变肘关节正常解剖的既往手术史,如:尺神经前移术等、肘关节周围有感染灶。手术体位为侧卧位或俯卧位。消毒前应仔细确认相关解剖标志,并做好标记。注水后应再次确认以免引起医源性损伤。患者麻醉后应先行手法松解,关节镜手术完成后应再次于术中行手法松解。由于肘关节周围血管神经较多,术中易导致医源性损伤。因此穿刺很重要,最初软点穿刺注水后,其他入路均直视下穿刺。对于前间室常用2个入路,即近端外侧入路:外上髁近侧2 cm,前方1 cm;近端内侧入路:内上髁近侧2 cm,前方2 cm。对于后室有3个入路,直接外侧入路:肱骨外上髁、鹰嘴尖端和桡骨头的三角中心;后外侧入路:屈肘30°,尺骨鹰嘴顶点近端3 cm,沿肱骨外上髁嵴,紧贴肱三头肌边缘的外侧;后正中入路:尺骨鹰嘴后方近端3 cm,后外侧入路内侧2 cm。对于屈曲畸形患者建议先前室、后后室,而对于伸直畸形建议先后室、后前室。桡骨头周围的滑膜尽量切干净以恢复旋转,应保留环状韧带以维持稳定性。关节镜下处理肘关节僵硬应注意安全第一,术中清理松解尽量彻底,控制前后室的操作时间。术中的手法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效果很重要。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关节镜 松解 疗效 手法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髋关节松动中,选择应用髋关节部分翻修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患者均予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接受的60例髋关节松动患者进行平分,即纳入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单纯行髋臼翻修或股骨假翻修术,后者应用全髋关节翻修术,开展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照上,得出两组的数据相差较大,观察组均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将其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术后3个月,前者该项指标显著提升(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髋关节松动中,选择应用髋关节部分翻修术更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情况,在短期内尽快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

  • 标签: 髋关节部分 翻修术 髋关节假体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在治疗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方面,锁定钢板方法的潜在价值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40例接受锁定钢板的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桥接及间接复位技术,以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为辅助手段,对临床效果产生的资料进行深层次研究。结果40例患者在该治疗方法作用下,彻底杜绝了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状况,钢板无异常,螺钉固定平稳,骨骼获得了理想的愈合效果。愈合时间在8至13周之间,总体平均为11周,在某些异体植骨的患者身上没有出现异体骨吸收的不良反应。结论利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治愈的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愈合快、创伤小、恢复速度显著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当中非常理想的一种措施。

  • 标签: 锁定钢板 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 简介:关节置换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置换术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置换术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 标签: 逆置式 人工 全肩关节 假体 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研究骨折治疗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股骨假周围骨折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伴有多种合并症。因此,在改进骨折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围手术期的治疗,进一步认识除骨折类型之外的其他各项影响预后的因素。通过对此类患者治疗过程进行更全面和更长期的随访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周围骨折的认识,结合其他类型老年骨折的治疗进展,改善假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关节假体 骨折 现状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杆菌关节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策略选择与转归。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布鲁杆菌关节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61.5±11.5)岁(范围45~79岁);体质指数(23.0±2.8)kg/m2(范围18.4~26.1 kg/m2)。5例为农村居民,1例为城市居民;4例为农民,1例为牧民,1例无业;1例有疫区接触史,1例曾从事屠宰行业;急性PJI 3例,慢性PJI 3例。3例为膝关节PJI,其中1例因膝关节绒毛结节滑膜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因膝关节关节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为髋关节PJI,其中1例因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因股骨头坏死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表现为全身发热,5例局部伤口红肿,4例合并窦道。入院当日5例有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血C-反应蛋白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例血白细胞介素-6升高、2例血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关节活动受限:3例髋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75°,伸直0°;3例膝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67°,伸直-8°。X线片表现:1例假松动伴感染,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2例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的患者均有病理中性粒细胞计数阳性,关节周围组织或关节液布鲁杆菌培养阳性者4例(1例为混合感染),血布鲁杆菌抗体阳性2例。结果急性PJI中2例采用保留假清创及更换衬垫术、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慢性PJI中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2例采用一期翻修术。抗生素治疗中均使用了利福平、多西环素等布鲁杆菌特异性抗生素,疗程3~12周。出院前5例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降至正常范围,2例血白细胞介素-6降至正常范围(有1例未检测),4例血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5例体温降至37.3 ℃以下。1例术后间断出现发热,并于2个月后出现切口红肿渗液,输注左氧氟沙星后痊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感染均未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假在位良好。结论对布鲁杆菌PJI,布鲁杆菌培养阳性及布鲁杆菌抗体阳性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治疗上采用保留假的清创术或翻修术,结合布鲁杆菌特异性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假体相关感染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收治的 23 例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采取锁定钢板治疗,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3 例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后,骨折的固定良好且牢固,并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患者,同时异体移植患者的术后情况也比较良好,并且也未出现异体骨吸收的现象。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而言,采取锁定钢板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恢复效果好之外, 同时也少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人工髋关节假体 周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崔泽升牛素玲夏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肘关节功能障碍常见原因有骨折、软组织创伤、异位性钙化、烧伤、手术等。上列原因产生肘关节广泛粘连或骨化是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理疗、按摩、功能锻炼等非手术疗法仅使部分病人功能恢复。作者从1998年开始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松解肘关节治疗26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本文对手术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假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周围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周围感染的病历资料,男女各6例;平均年龄(60±9)岁。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彻底清创,取出聚乙烯衬垫,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周为一周期,待感染控制后取出间质体更换同种型号衬垫并关闭术口。术后使用万古霉素稀释后关节腔注射,并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4周治疗,术口均甲级愈合,复查白细胞、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30.1±17.8)个月。患者均无感染复发或新的感染,术后3月VAS评分及HSS评分[VAS评分(1.1±1.0)分;HSS评分(87.3±5.4)分]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5.5±1.4)分;HSS评分(43.0±16.2)分]相比明显改善(t=8.713,P <0.05; t=8.970,P <0.05)。结论保留假清创结合抗生素骨水泥间质体填充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周围感染中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且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感染 清创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骨水泥固定型假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非骨水泥型假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非骨水泥型假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关节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其诊断、抗感染治疗等诸多方面仍缺乏高等级的文献证据,无法基于循证学方法给予标准化答案。现以相关指南为依据,并综合国内外文献,从感染科角度概述PJ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治疗PJI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生物膜 假体周围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并股骨骨折的翻修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松动和股骨骨折的患者,翻修距初次假置换术时间为6~90个月。18例患者中有6例为无菌性的假松动,12例患者股骨骨折,其中骨折患者根据Vancouver标准划分A型患者1例,B1型患者5例,B2型患者3例,B3型患者1例,C型患者2例。不同类型患者接受不同的翻修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6-36个月的随访。结果患者翻修手术后切口都是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没有复发股骨骨折和假松动,也没有出现感染。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松动或股骨骨折,需要全面地评估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翻修方案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随访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假体松动 股骨骨折 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