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trigeminal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每10万人中就有100~200例神经患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儿童少见,女性的患病率约高于男性两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伽马射线 射频热凝 副反应
  • 简介:原发性神经多发于中老年,发病率约15.5/10万人;疼痛影响刷牙、洗脸、咀嚼等日常活动,可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神经(trigeminnal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典型与非典型TN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不一,给治疗方案的选择带来了较多困难,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治疗 慢性疼痛 治疗方案 日常活动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神经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神经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神经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针剂稀释后,进行选择性神经浅表神经干注射,其中第2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于患侧眶下孔处注射;第3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则注射患侧下齿槽神经干;单纯下唇部疼痛则注射患侧颏孔.隔2~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好转,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60例原发性难治性神经患者,58例(96.6%)治愈,1例(1.7%)好转,1例(1.7%)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0例患者均无听觉损害症状以及体征,经眶下孔及颏孔注射者,注射1~2次后局部出现红、肿、痛甚至淤斑,治疗后1个月自行消失.结论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神经,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注射,疗效好且经济实用.

  • 标签: 硫酸链霉素 药物治疗 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利多卡因
  • 简介:桥小脑角血管走形异常并压迫神经神经的主要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已经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但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我们采用锁孔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疗效,在预防手术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锁孔手术 减压治疗 手术并发症 桥小脑角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ITN)的效果。方法对132例ITN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随访77例,其中早期选择神经根邻近半月节处照射治疗16例,后期选择神经根人脑桥处(脑桥段)照射治疗6例;选用4mm单准直器照射56例,多准直器照射21例;照射中心剂量〈70Gy27例,70-90Gy50例。结果随访3~47个月,平均25.6个月,66例(85.7%)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1例(53.2%),部分缓解25例(32.5%);无效11例(14.3%);出现相关并发症(面部麻木)13例(16.9%)。结论伽玛刀治疗1TN有良好效果,是一种安全、成熟、副作用少的治疗技术。

  • 标签: 伽玛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神经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6例原发性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46例患者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责任血管为单根者共40例,其中动脉压迫34例、静脉压迫6例;多根责任血管者6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9例(84.8%),疼痛明显缓解7例(15.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神经的理想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慎密的手术计划、明确责任血管、适当的减压材料、充分的减压神经以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神经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神经患者68例,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PSQI评分(6.92±1.53)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3.23±3.12)分(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疼痛程度、发病部位均为神经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神经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发病部位、疼痛情况、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神经极少发生于青少年,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神经疗效,并就其病因及其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所有年龄小于18岁的原发性神经患者资料,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0.5~7年,治疗有效率94.1%,未出现脑出血,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青少年原发性神经由于血管压迫引起,但责任血管类型与成人不同,静脉压迫及混合压迫占有重要比例。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神经的首选方法,全程有序探查责任血管,重视静脉处理及充分减压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青少年 微血管减压术 静脉 疗效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右侧舌缘阵发性刀割样疼痛5年.加剧1年余”人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舌缘阵发性刀割样疼痛,进食、刷牙、说话可诱发,伴舌后部、咽部及右侧下颌角阵发性刺痛,进行性加重致吞咽困难,诊断“右侧舌咽神经”,予强的松、卡马西平等及注射肉毒碱、针灸、封闭等处理。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鉴别诊断
  • 简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神经外科如何治疗神经。你知道吗,神经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有时候疼痛会像电击一样突然袭来,让人痛不欲生。但是别担心,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帮助你缓解这种痛苦。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的疗效.方法V1痛者穿刺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射频控温热凝眶上神经或渭车上神经;V2支穿刺圆孔或眶下孔,也可圆孔加眶下孔,射频控温热凝上颌神经或眶下神经;V3支穿刺卵圆孔或颏孔,也可卵圆孔加颏孔,射频控温热凝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结果经1~4次射频治疗,本组74例均完全止痛.结论该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极广,止痛效果确切,可重复多次施术.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控温热凝法 作用机制 无菌性炎症
  • 简介:本文报告我院1986年~1997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神经194例中,22例继发性神经,占11—3%。其中胆脂瘤17例,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乳头状瘤l例,经手术生切.除1例有轻度面瘫(经3个月治疗恢复),经6个月至8年随访无复发。本文就继发性神经痈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显微手术 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神经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神经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神经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远期疗效 伽玛刀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神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Tria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神经外科治疗手段.

  • 标签: 神经导航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神经是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多数临床资料证实血管压迫神经根入脑干区(rootentryzone,REZ区)是原发性神经的主要病因,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神经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对收治的29例神经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就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疗效
  • 简介:神经(TN,trigeminalneuralgia)是指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神经的病因不明,WalterDandy认为原发性神经多由神经在脑桥被异行扭曲的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compression,MVC)引起[1],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术后复发 微血管压迫 反复发作 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