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小板监测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治疗中调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对血小板功能进行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调整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随访3个月后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的手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血小板聚集药又称血小板功能抑制剂,60年代已在临床应用,当时将该类药归属于凝疗法范畴。随着对血栓性疾病发生机理的认识,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新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不断涌现,血小板聚集药物已成为单独的一类药物,在血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目前所使用的血小板聚集药的安全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 用药安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是神经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导致药物抵抗的风险基因和位点。方法:以神经介入常用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研究对象,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结果与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公认的基因位点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CYP2C19弱代谢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CYP2C19仅能解释约12%的药物抵抗,因此临床并不推荐常规进行该基因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因素仍在研究当中。此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病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药物抵抗的研究有待加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抵抗 基因变异 CYP2C19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重点介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5类血小板药物中的4个代表性药物,包括其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联合用药等。

  • 标签: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那格雷 噻氯匹定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伴随血小板药应用日趋广泛,由此出现的"抵抗"现象非常突出,本文剖析其机制和应对措施。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药物抵抗和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中血小板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动脉介入的基本药物之一。多因素所致的抵抗中,基因多态性为首要原因。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氯吡格雷抵抗及血小板药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用引起的不良相互作用。

  • 标签: 抗血小板药抵抗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 相互作用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口服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口服普拉格雷片口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低(P<0.05);同时实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反应指数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血小板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氢氯吡格雷片 普拉格雷片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重点回顾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噻氯吡啶类血小板药物医学研究。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替卡格雷 普拉格雷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均分四组,每组患者比例20例。予以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75mg阿司匹林、100mg阿司匹林和150mg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A、研究组B和研究组C,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研究组A、研究组B和研究组C的血小板聚集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研究组A、研究组B和研究组C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另外两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在75-150mg最佳,可以起到血小板的作用。

  • 标签: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老年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 治疗效果
  • 简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人口的老龄化,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不论城市或农村,中国近年脑血管病在全国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或第二位,农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後期升至第二位。国内完成的17个城市和21个省的农村神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 标签: 抗血小板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 城市居民
  • 简介:【摘 要】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来分析血小板联合强化降脂对及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因子以及血脂指标的影响,并探究其安全性。方法:划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选取范围,并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2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选取之后使用随机表数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该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进行治,该组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结果:治疗4周之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小板以及强化降脂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抗血小板治疗 强化降脂治疗 急性脑梗死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主因进食哽噎伴返酸、剑突下烧灼感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钡餐示:食管下段一长约5cm的狭窄,上段食管扩张.胃镜示:食管下段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中度非典型增生.半年来在消化内科治疗,先后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食管球囊扩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决定手术切除狭窄段食管.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机采血小板 无效 食管下段 非典型增生 食管扩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将选取我院 60例中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1月之间,将 60例参加实验的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常规治疗的 30例定义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物治疗的 30例定义为观察组,对患者的指标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主要包括血脂指标、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观察组胆固醇、血小板黏附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67%(29/30)较对照组 73.33%(22/30)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脑血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身体指标恢复以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血脂指标、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另外,对不适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可见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药物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双重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进展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D20抗体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CD20抗体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30例,对照组10例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的缺铁性贫血病人,进行骨髓体外培养,分为3组(加CD20抗体、加半量CD20抗体、不加CD20抗体)。于培养前、培养3d、6d、9d,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前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1)。加全量及加半量CD20抗体组培养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lgA、PAIgM)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CD20抗体能够降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CD20抗体量至少在每4×10^6白细胞计数加0.05mg时即可达到有效浓度。CD20抗体可以应用于临床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 血小板相关抗体 抗CD20抗体 临床应用 治疗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功能低下[1]。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前暂停还是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术后如何优选血小板药,一直是困扰临床治疗的问题。本文结合行CABG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借助有效的血小板检测方法辅助栓方案实施,提出临床药师的监护建议。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血栓弹力图 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