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出院2年内干预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并发症、抗凝药物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药物依从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实验组,但实验组下地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5.67±11.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51±8.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使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提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HARRIS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式把7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4.7%,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78.9%,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细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药物治疗,为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60例发生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各30例,其中G^+菌51例,G^-菌6例,真菌3例,葡萄球菌属为主要检出菌,共45例,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患者根据药敏选择用药,疗效确定。结论:G^+球菌为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患者用药教育,保证治疗疗程,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假体周围感染 细菌 耐药 药物治疗
  • 简介:在医学上彩超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显像较为清晰,因此可以提供给医生非常准确的判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患者,在彩超检查时都需要做好准备,特别是心脏彩超患者,若检查时没有做好准备措施,有可能会对检查顺利开展造成影响。下文对心脏彩超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 简介: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不仅如此,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目前,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已作为构筑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的重要手段,并在多个国家的指南中获得了广泛共识。

  • 标签: 中医康复 心脏康复 中医理论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设计调整扫描参数、心律药物调控及不同匀场方法并回顾性分析图像质量,探讨心脏电影扫描中的质控因素。方法对本院门诊和住院部25例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在心脏电影扫描过程中不同VPS(每个心动周期内所采集的K空间数目)、不同心律状态及不同匀场方法所获得的心脏电影图像进行盲评并记录,所用设备为GE公司Signa1.5THDx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不同VPS、心律药物调控前后、不同匀场方法都会影响磁共振心脏电影图像。结论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参数设置、药物辅助调控以及匀场方法都会影响图像质量并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在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心律不齐患者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也需要合理的药物调节。

  • 标签: 磁共振 心脏电影成像
  • 简介:我今年78岁,去年6月份安装了3个心脏支架,医生给我开了氨氯地平片、倍他洛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说要吃1年。现在我的小腿中间到脚背中间皮肤发黄很明显,不痛不痒,很干燥,请问这是否和吃药有关?是不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我的血压和心跳都很正常。

  • 标签: 心脏供血不足 皮肤瘙痒 阿托伐他汀钙片 氨氯地平片 心脏支架 倍他洛克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属于正常妊娠;观察组45例,属于不良妊娠。统计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如心功能分级、心脏病类型、高血压、孕次等。结果两组心脏类型、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及孕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总胆固醇(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病类型、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孕次均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应采用风险分级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心脏病 妊娠结局
  • 简介: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绞痛的特征是集中于胸部、颈部和左臂的不适感,它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诊断和评估冠心病的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修正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及急性缺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治疗药物 稳定性 冠状动脉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药物
  • 简介:随着二政策的开放,有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加上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响,很多准妈妈担心孩子会不会出现心脏问题,特别是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更深受困扰,心脏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 标签: 心脏病 遗传 高龄产妇 心脏问题 准妈妈 家族史
  • 简介: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该病不仅发展速度快,且发病年龄提前,给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脏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康复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探讨骨科关节置换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对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320例(108例膝关节置换,212例髋关节置换)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管理。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对2种护理方法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疼痛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A、止痛药应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根据疼痛评分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可有效镇痛,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促进了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改善疼痛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多模式镇痛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39例)及常规治疗组(38例),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持续吸氧,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缩短1d;治疗后4h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手常规治疗组(P〈0.05),患者缺氧改善明显,舒适度提高。结论无创通气方法治疗心脏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提高舒适度,促进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心脏手术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00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连续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所占比例(PNN50)]的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总早搏次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5±623)、(3451±504)次/24h;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7±498)、(4981±447)次/24h;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减少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室性早搏次数,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频发性室性早搏 心脏电生理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腹腔镜下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EM)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开腹TEM(开腹组,n=70)和腹腔镜下TEM(腹腔镜组,n=60)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治疗效果相同,且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出血的止血方案。方法76例剖宫产中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纱布填塞,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对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4.8%(28/3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出血量为(896.23±185.47)ml,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的(549.82±132.51)ml(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52±1.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9.23±1.56)h,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切除率为9.1%(3/33),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能减少出血量,及时控制出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术中出血 子宫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