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日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稳定绞痛(SAP)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普遍对冠心病的治疗不积极,不能坚持用药。本文采用社区入户调查的方式,分析156例确诊的稳定绞痛患者服药情况,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冠心病 药物治疗依从性 调查
  • 简介:【摘要】不稳定绞痛(UAP)具高发性,为不稳定斑块与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冠脉痉挛,导致冠脉不完全闭塞,有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风险性。目前临床治疗UAP主要以抗血栓及抗缺血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降血压及调血脂等,以舒张患者冠脉,解除冠脉痉挛,并使侧支循环尽快形成,使冠脉供血增加,降低心肌收缩性,减慢心率,从而使心肌对氧的需求降低,改善心功能。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分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6例,均用西医常规方法。对照治疗组加用温阳强心汤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心电图 心脏微循环 诊断标准
  • 简介:1例78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定绞痛入院治疗,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降压等治疗,并于入院第3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情况稳定。针对患者心绞痛发病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效果不佳,行乙醛脱氢酶(ALDH)和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作为选用和调整药物依据。患者ALDH为WM(GA)型(低活性),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不能作为急性心绞痛的治疗药,必要时含服速效救心丸;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酶活性低,对ACE抑制剂(ACEI)和AT1受体阻断药(ARBs)敏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经合理优化治疗方案,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观察脑心通对不稳定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不稳定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以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脑心通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的次数和时间)、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69%。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心电图ST-T改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脑心通是治疗不稳定绞痛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脑心通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依普沙坦治疗不稳定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普沙坦600mg,1次/d,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变化,血压水平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改变,左室肥厚的逆转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变化、血清ET和NO水平改变、左室肥厚逆转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普沙坦治疗不稳定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

  • 标签: 依普沙坦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的5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黏滞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对冠心病不稳定绞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井陉县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前壁缺血25例,病变率:LAD>LCX>LMCA、RCA;心电图结果显示,下壁缺血19例,病变率:RCA>LAD>LCX>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侧壁缺血22例,病变率:LCX>LAD>RCA>LMCA;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广泛缺血24例,病变率:LMCA>LAD>LCX>R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电图 冠心病 不稳定型 心绞痛 诊断价值
  • 简介: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绞痛(unmabM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佐治不稳定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不稳定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依那普利10mg/d,阿司匹林0.1g/d,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1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周比索洛尔,起始量1.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5~10mg/d,行程为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纽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佐治UA,只要掌握好比索洛尔的适应证,并根据病情调整比索洛尔的剂量,可取得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佐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绞痛 156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我院收治的 312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156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 156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在冠心病稳定绞痛的治疗领域使用冠心舒通胶囊的应用价值,并充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确切的评价。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160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组,一组实验组,其中包含85位患者,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共有75位患者。两组患者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对照组的病人只能享受到医院提供的常规治疗服务,而实验组的患者不仅会接受常规治疗,并且会在此基础上叮嘱病人按时服用冠心舒通胶囊,病人需要按照一次一粒,每天三次的服用方式进行使用。结果从治疗的有效程度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的对比结果具有较大差异,可以将此次比较结果作为结论得出的依据。除了这方面比较之外,我们本篇文章中还统计了两组患者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小一些。结论在患有冠心病稳定绞痛疾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冠心舒通胶囊的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治疗质量,对规避治疗风险、降低病人不适反应出现的可能性等作用,促使冠心病稳定绞痛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舒通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镇痛、卧床休息、吸氧、钙离子拮抗剂、抗心律失常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氯吡格雷,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8.0%,观察组为2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是治疗不稳定绞痛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收治的 136 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各 68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2.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发作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发作时间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绞痛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富马酸比索洛尔 瑞舒伐他汀 血脂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UA)与心脏性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362例uA患者,按照危险性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n=175)、中危组(n=103)、高危组(n=84),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抗凝、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并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心脏性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2例UA患者18.2%发生心脏性事件,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发生率分别为8.0%、24.3%与32.1%,高危组、中危组分别与低危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高危组与中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A危险性分层越高,心脏性事件危险性越大。而且在中高危层显著增加,临床上可将中危、高危合在一起进行判定,更易于掌握与运用。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危险性分层 心脏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