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本纽20例,均为男性,年龄28~71(平均42)岁;应用彩超、多排cTA等检查明确诊断;DeBakey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I型5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行Betall+全弓置换+象鼻子技术手术治疗;Ⅱ型3例为急性期,2例采用BetaU+半弓置换手术;Ⅲ型12例,急性期10例,慢性期2例,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死亡4例,病死率20%;手术无死亡,I、Ⅱ型各2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症状,经治疗后好转;Ⅲ型术后效果均良好。结论:主动瘤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DeBakeyI、Ⅱ型病例需行血管置换术;DeBakey型病例采用腔内隔绝技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 作者: 况志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况志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糖类及肉类的摄入也逐渐增多,再加上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被高血压所困扰,最后患上主动脉夹层的也越来越多。身边一个老奶奶不小心摔倒,到医院查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后不到一天就去世了。因为感受到了叔叔阿姨的悲痛,同时也知道得了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老人很多。所以整理出关于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各种知识及防护知识,分享给被此病困扰的人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67.35%。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之外的疾病。结论MSCTA适用于主动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MPR和CPR对主动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A型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急性A型主动患者的随访结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主动的急诊外科治疗,主要是切除主动中的内膜易破裂、撕裂部分,对剥离内膜进行修复,然后行人工血管移植置换/成形,并建立起主动管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心肌缺血、心瓣膜病变进行处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8例,发生呼吸衰竭、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延迟苏醒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要降低ASAAD的病死率,尽早手术是关键。术式的选择要根据夹层破口范围、位置、根部增宽、主动瓣等情况来决定,“手术简化、效果良好”是基本原则。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外科 手术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主动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期间应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并给予患者积极的循环干预、呼吸干预、神经干预、消化干预和抗感染干预等护理工作,以有效保证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抗感染 神经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诊断腹主动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采用RT-2800线阵探头,Toshiba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位,沿腹主动走向进行纵横向扫查,观察其管腔的内径,夹层的宽度,剥离的长度。内膜有否搏动,是否有入口或血栓,以及腹主动其它分支的情况等。结果:本组5例夹层处的腹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均为部分剥离,无环形剥离。长轴切面上可见腹主动内细而弱的回声光带,随心动周期而改变位置。剥离长度最长的从主动根部贯穿整个腹主动直到髂总动脉分又处,最短的仅在腹主动中段长2.8cm。假腔的宽度0.4cm~2.8cm。结论:对于有上腹痛的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应重视用B超沿血管走行追踪排查,如有条件,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破裂入口处及真假腔内血流情况。

  • 标签: B超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高血压
  • 简介:本文对2例临床结果迥异的主动动脉瘤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主动动脉瘤这一临床急症的诊疗经验。主动动脉瘤诊断需围绕突发胸痛这一核心症状,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尤其及时行主动双源CT成像可早期成功诊断,而尽早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患者术前猝死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调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8例超声心动图和增强CT明确显示升主动受累的A型主动患者资料,其中10例术前猝死,作为实验组;其余38例未发生术前猝死,作为对照组。摘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相关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列出与A型主动术前猝死关系密切的变量。先将各变量用单因素分析以P<0.25为标准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变量进一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以P<0.25为标准,筛选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有BMI、血清总胆固醇、夹层累及主动窦部及假腔血栓化四个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BMI和夹层累及主动窦部两个因素与A型主动患者术前猝死呈正相关,而假腔血栓化与术前猝死呈负相关趋势。结论临床医师在A型主动患者的救治中应快速准确评估BMI、夹层累及主动窦部及假腔血栓化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前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主动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 。 方法 在我院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治病的患者,总共有 90 个例子,将这些例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45 例,让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加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作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研究组的降压效果很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 急性主动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病发率。 关键词 :急性主动;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 简介:主动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动脉瘤死亡率2天内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收治2例急性主动(Ⅱ型)患者,并成功地进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 夹层动脉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原因,提高对主动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和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995—2013年本科室对由主动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16例猝死病例进行尸检分析,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6例病例中,伴有主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Ⅰ级~Ⅳ级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0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心包填塞,6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循环障碍。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主动中膜分离并呈退行性变,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变性甚至消失,并可见血肿及含铁血黄素,弹力及胶原纤维断裂,部分区域呈黏液性变。结论主动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分子遗传学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主动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争取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尸体解剖 病理学 猝死
  • 简介:1病例资料某女.56岁,因上腹持续性绞痛2小时于2003年2月27日收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末服药治疗。入院体检:BP160/110mmHg,上腹偏左压痛,余无特殊,血常规示:Hb120g/L.WBC11.3×109L,尿常规无异常。经抗感染,解痉治疗后腹痛消失.次日测血压正常,B超示:肝、胆、脾、胰、双肾、膀胱未见异常。3月1日应患者要求出院。3月2日晚9时30分患者因上腹阵发性胀痛3小时,伴呕吐再次入院,查:BP100/70mmHg,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下腹正中及偏左压痛,余无特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病理性Q波及ST段改变,左房负荷过重。尿淀粉酶80u/L,尿糖+1,尿酮体+2,微量血糖15.3mmol/L。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要表现 急腹症 左房负荷过重 ST段改变 病理性Q波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主动动脉瘤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进行诊断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64例主动动脉瘤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均开展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分析影像学结果。结果:从数据可见,Debakey1型主动瘤的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共有13例,Debakey2型则有4例,Debakey3型的则有47例。在所有患者中,真假腔有64例,膜分离错位64例,但内膜破口则有5例,主动分支受累则有38例。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全主动造影检查对于主动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无创伤,可以代替DSA有创检查,应用价值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全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效果 Debakey型
  • 简介:目的分析在主动动脉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在我院门急诊检查,确诊为主动动脉瘤的患者43例,以2009年4月至2017年3月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予以患者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磁共振检查,43例患者均显示内膜瓣形态及真假腔,为夹层动脉瘤基本征象,在SE序列中,所有患者均显示为真腔流空无信号,而GRE序列中呈现出高信号真假腔;中等信号强度内膜瓣于真假腔中37例,附壁血栓形成无法清楚显示者6例。结论在主动动脉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诊断效果和价值,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磁共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对主动动脉瘤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方法对临床疑似为主动动脉瘤的5倒病倒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并且通过磁共振检查进一步得到证实。结果磁共振检查主动动脉瘤准确,且可进一步分型。结论对临床怀疑主动的病倒应综合全面分析,并需辅以磁共振检查。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磁共振检查 心电图检查 病因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在硝普钠治疗主动并高血压的基础上应用氯丙嗪的价值.方法28例主动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硝普钠组和氯丙嗪+硝普钠组各14例.2组均用硝普钠,以20μg/min开始持续静脉泵入,每隔5min将硝普钠的用量增加5μg/min.氯丙嗪+硝普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丙嗪,始终以5μg/min静脉泵入.之后根据病情加用美托洛尔或其他降压药物口服,必要时再增加硝普钠用量,将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控制在65次/min左右.观察30min内血压控制情况、美托洛尔日用量及累计止痛、止吐药物应用次数.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2组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收缩压在氯丙嗪+硝普钠组10min及以后时间点,舒张压在15min及以后时间点时下降幅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氯丙嗪+硝普钠组15min及以后时间点下降幅度更大,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和心率均控制理想时氯丙嗪+硝普钠组的持续用药时间比硝普钠组明显缩短[分别为(74±10)、(56±12)h,P=0.030],此时硝普钠组美托洛尔日用量明显高于氯丙嗪+硝普钠组[分别为(65±20)、(46±19)mg,P=0.043].另外,硝普钠组累计止痛药物及止吐药物应用次数多于氯丙嗪+硝普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分别为(3.4±1.1)、(1.0±0.8)次,P=0.001;(1.4±0.8)、(0.4±0.3)次,P=0.005].结论氯丙嗪是一种辅助硝普钠治疗主动并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药物.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氯丙嗪 硝普钠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主动临床检出率与发病率显著提高。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凭借其扫描范围大、时间短、后处理能力强且无创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全身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基于此,文章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主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在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所具有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例,将16年5月前手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6年5月后手术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 作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累及弓部的主动患者2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针对2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患者实施杂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患者经杂交手术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患者实施杂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安全性较高,无显著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观察并推广。

  • 标签: 杂交手术 累及弓部 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