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正>目次一、对题目的几点说明二、共识是如何形成的?社会共识的功能是什么?三、中国社会变迁与宪法治理四、全球化背景下宪法治理面临的挑战五、宪法共识与"后三十年宪法发展"今年是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作为宪法学者,我想做一个对宪法颁布三十年历程的思考。所以今天讲的部分内容,是我论文中的内容。虽然观点不一定成熟,我希望正式发表之前通

  • 标签: 宪法统治 宪法治理 社会共识
  • 简介:八二宪法代表着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的一次深刻转变,对此,似乎不应提出重大的异议。但对这一转变的内涵却有必要加以澄清。这种转变不能单纯从政策学或所谓的基本路线的角度来识别,还有一个比政策或路线更为基础的形式维度。

  • 标签: 宪法观 人民共和国 基本路线 政策学 法史 异议
  • 简介:宪法实施方式的争论根本上在于对宪法性质的认识不同。而宪政作为克服权力专制的控权机制性质决定了宪法的根本作用是规范和控制权力,人民立宪本来就是为了控制政府。从而作为一种权力运行规则,宪法实施即意味着以外在控制阻却权力主体违宪行为机制的建立,而不是指权力主体的自觉守宪和进行“宪法贯彻”。同法律实施离不开中立的司法机构一样,宪法实施也需要宪法审查机制的建立,否则,就不会有真实的宪法实施。

  • 标签: 宪政 宪法 宪法实施方式 宪法审查
  • 简介:八二宪法颁布30年来,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解释的理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研究重心上的重要转移,即从对宪法解释体制的研究转移到对宪法解释本体论问题——例如宪法解释的性质、目标、方法的关注上来。这一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在进入新世纪后更加明显。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观察,我国宪法学研究重心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宪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化。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做简要的回顾并稍加评论。

  • 标签: 宪法解释体制 解释理论 学术研究 本体论问题 法学研究 宪法理论
  • 简介:八二宪法颁布实施至今已经三十年整,这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88年4月12日、1993年3月29日、1999年3月15日和2004年3月14日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四次局部修改。三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主流政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与此相关的宪法学方法论和基础理论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 标签: 宪法观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济体制改革 1982年宪法 变迁 对外开放程度
  • 简介:宪法解释权的产生,源于宪法适用主体的多元性。由于宪法适用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存在各完法适用主体对宪法理解的不尽一致。为消除对宪法解释的不一致,保障宪法权威,维护宪法秩序.就必须赋予一个专门机关以宪法解释权,由它对宪法进行最后的权威解释。宪法解释权的本质是一种终极性的裁判权,而不是对于宪法解释的垄断权,因此它并非宪法适用的前提,宪法解释权的授予,不应以民意为归属,而应以智慧为考量。

  • 标签: 宪法解释 宪法的解释 宪法解释权
  • 简介: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 标签: 税收立宪 税收 税权 税收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
  • 简介:在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对宪法功能的普遍认识是它主要在于约束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概括来说,就是限权和人权。但在这两种功能之外,宪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统一法律。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法,提供了一切政府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具体到政府行为的类型来说,

  • 标签: 现代法律秩序 宪法功能 公民基本权利 政府行为 法律实务 政府权力
  • 简介:一、历史的叠加无论就正文而言,还是就修正案而言,八二宪法都是历史的叠加。当然,任何一部宪法都可谓是历史的产物,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世记”,但八二宪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段一以贯之的历史的自然的和连续的展开,而是充满诸多断裂与矛盾的历史的叠加。层层累积的历史意味着,八二宪法内部必然是多重的复合结构。

  • 标签: 复合结构 宪法 一以贯之 历史 叠加 修正案
  • 简介: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的元问题,是探讨中国宪法变迁的前置性问题。现行宪法颁行以来,学界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形成了多样但又具同一性的宪法概念,并实现了一个根本转变——从突出"管理性"的国家总章程转向了强调"权利性"的国家根本法。同时,现行宪法颁行以来的"宪法概念"史也是一部实质宪法的界定史,更是一部突出阶级性和根本法属性的实质宪法史。

  • 标签: 宪法 总章程 管理性 根本法 权利性
  • 简介: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须澄清: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 标签: 课程体系 实在法体系 宪法的基本构造 宪法的本质 宪法教学方法
  • 简介:韩大元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作为宪法的精神特征,始终指导和影响着宪法制度的发展.并把国家和社会生活引导到人性关怀的基础之上。宪法发展的逻辑基础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障,宪法精神表现为公平、平等、自由和宽容,而人文精神集中概括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现代宪法特征,1982年宪法文本彰显人文精神,其颁布是全社会呼吁人性关怀的一种制度性回应:宪法结构体现人文精神的要求.

  • 标签: 人文精神 现行宪法 1982年宪法 人性关怀 社会生活 宪法制度
  • 简介:<正>目次一、政治宪法学的出场二、政治宪法学的问题意识三、政治宪法学:政治学抑或宪法学四、规范主义的政治宪法学五、政治宪法学与历史主义关于中国大陆近几年兴起的政治宪法学,由于其熔铸古今的思想性及其强烈的现实感,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倡导者之一,在当今中国社会面临政制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我

  • 标签: 政治宪法学 政治规范性 宪政转型
  • 简介:儿童属于特定的弱势群体。弱势儿童群体集中体现社会弱势群体所遭遇的困境,是当前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脆弱的“弱势群体”。我国应该转变立法理念,确立起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规定“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操作性强的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门立法,加强儿童权利的司法保障;尤其应通过行政力量保障弱势儿童群体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和受教育权。

  • 标签: 儿童 宪法权利 制度保障
  • 简介:刘茂林、秦小建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论宪法权利体系理论的完善》认为,1982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改革开放过程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过程.宪法的核心使命是在于以前瞻性的认识指明国家的发展方向.承载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价值的宪法权利体系.就是这一使命的直接担当者。当前由于转型时期的超常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当下中国,未能领会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对于改革开放的价值指引作用。

  • 标签: 宪法权利 体系理论 1982年宪法 国家根本法 改革开放 人的自由发展
  • 简介:在法学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的当下,将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是摆在法学教育者面前的突出课题。法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法学普通教育的一种特定层次教育模式,法律高职的特点为宪法学教学确定了基调。如何通过宪法学教学,深化法律高职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是对高职宪法学课程定位的目的所在。宪法学自身的教学功能为宪法学课程定位确立了基准,社会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为宪法学课程确定了方向,要实现宪法学课程的定位目标应当将宪法学与其他高职法律课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法律实践观念与法律思维定势。

  • 标签: 法律高职教育 宪法学 课程定位
  • 简介:由广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首次共同主办,由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为期一天的“宪法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粤闽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12月3日在广东商学院广商酒店顺利召开。粤闽两省宪法学界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法学研究 科技发展 宪法 广东商学院 成功 科学技术协会
  • 简介:本文从高职宪法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入手,论述高职宪法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我们学院的自身实际,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对高职宪法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高职 宪法课程 多媒体 教学方式
  • 简介:一个国家宪法文本的形成无不体现时代的烙印、主流价值观的渗入。公民基本权利的立宪发展彰显国家追求进步、追求法治的姿态。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前行也往往仰赖于宪法文本的规定或者解释,公民基本权利观念也总是在现实与文本之间寻求突变。分析我国现行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内容的表达方式,虽然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现实问题,

  • 标签: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文本 权利保障制度 主流价值观 权利观念 权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