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死刑存废之争,日益激烈,然又久久相持不下。对比死刑存废之各种观点,主要集中于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刑罚学基础,围绕这三个焦点展开的论证各有其合理性及非合理性。实际上,死刑的存废问题,对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归根结底是一个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自然、法定的分类理论,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对于自然保留死刑,对于法定废除死刑,如此可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基本功能。

  • 标签: 死刑废除论 死刑保留论 自然犯 法定犯 界限
  • 简介:编辑同志:我支部于去年12月发展了一名党员,今年3月该党员因病长期离开工作岗位治病、休养。请问:该党员的预备期怎么算?党组织对其教育考察工作怎么做?其转正问题是否受影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翻阅了相关文件和资料,均未找到答案,只好请教贵刊,望给予解答。谢谢!

  • 标签: 预备党员 预备期 治疗 工作岗位 考察工作 党组织
  • 简介:鉴于共同正犯与单独正犯之间的结构性与规范性差异、共同正犯与狭义共犯在处罚条件意义上的共同性,为包括共同正犯在内的所有犯罪参与行为寻求统一的实质处罚根据是妥当的。这种统一的参与处罚根据观念应当是在"参与违法相对性"和"违法二元论"基础上的"功能性实行行为助力"。根据这一观念,我国"主体间"参与处罚条件设定缺乏限定参与处罚范围的合理机制。

  • 标签: 参与犯 实质处罚根据 功能性 助力
  • 简介:2011年11月22日凌晨。鞍山市。走下警车的那一刻,面对故土的冬天,盛吟仿佛经历了一场“春秋大梦”。离开故土的5年,“改头换面”的她,本以为人们再也找不到过去的自己,再往前走就是花团锦簇的生活了。但法网恢恢,正义之剑最终还是挑开了她伪装的“面纱”,迅速把她打回了原形——

  • 标签: 诈骗犯 鞍山市 经历 正义
  • 简介:<正>点儿小错,长个记性,这样孩子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早上临出门时,我再次提醒儿子:"书本文具都收好了吗?"儿子很不耐烦:"收好啦!收好啦!真是口罗嗦!"事实上,我已经发现他的语文书和练习册落在抽屉里,但我不动声色,硬是没告诉他。

  • 标签: 儿小 语文书 不能犯 不知道 上学路上 电脑游戏
  • 简介:在基本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实施的基本犯罪行为出现过限,这既是犯罪转化的动因,亦是理解转化本质的关键。基本犯罪行为的过限超出了基本犯罪构成的范围,不仅如此,过限部分存在着“不能单独成罪却具有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需要定罪处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案就是刑法将过限部分与基本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相结合从而成立刑法规定的另一个犯罪,并以此罪定罪处罚。这是转化固有的属性。

  • 标签: 转化犯 基本犯罪行为过限 重合的犯罪构成
  • 简介:过失危险违反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其实质是故意犯罪,不应以加大业务过失的处罚为理由设置过失危险。我国刑法没有过失危险的立法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罪状中的危险应从刑法规范论的角度进行理解,不能望文生义。针对一些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造成危险状态的行为的归责问题,立法不应设置过失危险而应设置新的抽象危险类型。

  • 标签: 过失犯罪 罪质 危险 抽象危险犯
  • 简介:特定的作为义务的存在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也是认定不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旨在探讨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建议通过立法将其明确加以规范,以真正贯彻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

  • 标签: 犯罪行为 作为 不作为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风险社会的到来,危险在刑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明确危险之危险状态的判断标准,既是司法实务中裁判危险是否成罪的关键,也是对危险理论相关争议进行廓清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在明确危险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危险状态判断的各家学说进行评析,进而提出危险状态评判的实质、时点和标准,并对具体危险和抽象危险中危险状态的判断提出基于中国立场的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危险犯 危险状态 判断标准
  • 简介:故意被认为是对实现构成要件的知与欲,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客观上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的事实,即有可能侵害法益的风险。如果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不是客观上可能实现构成要件的事实,故意就不成立。否定客观构成要件,即否定了故意,客观归责理论使得故意认定的重心移转到客观构成要件上。针对过失责任,客观归责论提出较有体系的限制标准。违反注意义务在传统过失理论当中是和过失划上等号的概念。相对于注意义务的违反,客观归责理论有较详细的具体内容,且其提出有说服力的标准,有助于一般人清楚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注意义务这个用语在法律上不明确,如果以客观归责的内容作为判断标准,将能清楚表达过失的意义。

  • 标签: 客观归责 故意 客观构成要件 过失 注意义务
  • 简介:未成年教育改造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未成年重新犯罪率偏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劳动绩效,致使教改功能弱化;义务教育地位缺失,相应投入无法跟上;职业技术教育乏力,技能培训难以开展;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工作开展失去依据。为此,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重新犯罪,需要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完善监管法律体系,构建未成年监管统一体系;摆正监管、矫正职能.突出教育改造中心地位;以再社会化为导向,扎实提高未成年就业能力;建立重新犯罪评估体系,构建无缝对接帮教机制。

  • 标签: 未成年犯 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 对策
  • 简介:在大陆法系国家,对于预备与未遂的界限有两种立法模式。通过对两种立法模式下预备与未遂界限的理论阐释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应以“行为人为实现犯罪的决意而实施对刑法分则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具有迫切危险的行为”作为预备与未遂的界限。在预备与未遂界限问题上,中国应选择德国和意大利的立法模式,司法适用中,应建构刑事判例制度。

  • 标签: 预备 未遂 立法选择 司法适用
  • 简介:相对于认定故意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有诸多疑难而言,在过失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之中承认原因行为的实行行为性并没有太多争议。但无论如何,过失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至少在表象上有别于一般的过失,其特点就在于可以划分为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这两个阶段,而在结果行为阶段又的确是丧失了责任能力甚至是行为能力。相关判例印证了在自陷无责的情形中构成要件模式的正确性,即原因自由行为实质上并不是一种需要特殊归责的构造,而只是一种现象上有独特之处,但完全可以被包括在一般的归责形态(无论是过失还是故意)之中的说明形式(说明实行行为到底在何处)而已。要成立过失形态的原因自由行为,关键在于如何在具体情况下认定行为人的过失心理,它可能有三种表现形式。

  • 标签: 原因自由行为 过失犯 结果行为阶段 丧失行为能力 丧失责任能力
  • 简介:目前,全国各地普遍依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框架,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制度建设和实践工作中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矫正项目、适用比例及范围等内容提出完善建议,以期降低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犯罪率,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标签: 未成年犯 社区矫正 问题 完善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自启蒙时代以来,刑罚不再是统治者恣意使用的暴力手段,而必须满足特定的理性化要求。在保证预见可能性的前提下,国家只能以谦抑的刑罚实现法益保护目的。如果刑罚违背了这一理性,就必须予以排除。应当说,中止在排除刑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犯罪后及时避免了既遂,同时满足自动性的要求,他就不是刑罚惩罚的对象。在这里,自动性无疑成为解除行为人刑罚的关键推手。长久以来,自动性要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实定法、理论学说及司法实务的认可,但是一旦涉及自动性的司法认定问题——如何判断行为人中止犯罪具有的自动性?——仍然缺乏清晰的回答。以至于有学者感叹,在中止的研究中,"最为值得讨论,也是问题最多的,就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任意性)。"正如人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 标签: 自动性 司法认定 中止犯 犯罪中止 主观说 种类物
  • 简介:隔时是一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现象。本文从分析隔时的概念入手,对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观点予以客观评析,得出一种较为宽泛的解释,并进而分析了隔时的存在范围和特征。有关隔时的研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即隔时中犯罪时间的确定。由于犯罪时间在不同的刑法制度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在确定隔时犯罪时间时,必须考虑具体刑法制度的需要,不应该有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统一标准。

  • 标签: 隔时犯 犯罪行为 犯罪结果 犯罪时间
  • 简介:身份与共犯的问题被称之为"刑法学之绝彰",可见其涉及理论的繁复。其中以无身份者介入纯正身份共犯体系的问题最为典型。该议题的主要争论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纯正身份的共犯;其二,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成立共犯该如何定罪处罚。本文将以一则案例开启对此问题的讨论,并试图在身份、共犯等概念和犯罪共同理论以及二元共犯体系中去寻找身份之于共犯、身份之于正犯的作用机理,并希冀由此形成类似案件的定性思路。

  • 标签: 纯正身份犯 定性思路 二元共犯体系
  • 简介:对未成年进行有效矫正并预防再犯罪,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同时警示其他未成年人,无疑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中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未成年的服刑矫正过程切入,以浙江省未成年管教所、浙江省女子监狱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未成年的矫正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论与未成年的身心特点,构建了未成年个案矫正模式及其针对性的矫正项目.具体包括再犯预防教育、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技能训练、心理矫治、家庭治疗第一

  • 标签: 未成年犯 矫正质量 再犯预防 个案矫正模式
  • 简介:对于危险,通说的观点否认了危险状态出现后自动而有效地防止实际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但是,根据相关理论以及结合刑法典的有关规定,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不仅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而且也是刑法谦抑性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危险犯 中止形态 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