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膝关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体位、病情观察以及注意并发症、并做好功能锻炼。32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6年,平均2.2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松动、移位,均取得确良良好效果。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周到的康复指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确保手术成功,从而解除膝关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置换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人工全膝关置换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与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5例采用人工全膝关置换治疗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成功45例,患者膝功能良好。结论人工全膝关置换术后患者膝关功能恢复与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密切相关。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人工膝关置换(TKR)作为膝关炎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解除关节病变诱发的疼痛,对畸形进行及时纠正,并完善其功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而术后必须要开展无痛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但开展康复训练时关节易发剧烈疼痛,部分患者配合度低,往往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本文主要立足于人工膝关置换角度,深入探究术后早期无痛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旨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无痛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关节置换期输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病例系统回顾性纳入2019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初次髋关节置换(THA)、膝关置换(TKA)的患者数据。对比初次THA及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及输血与未输血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期输血危险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是围期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 034例患者,2 072台初次THA及TKA;男705例,女1 329例;年龄(60±24)岁。其中初次单侧THA患者1 099例,同期双侧THA 3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897例。在所有患者中,共有11例(0.54%)在围期接受了红细胞悬液输注,平均输血量为(2.6±1.2)U;2例(0.09%)TKA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初次THA患者的平均输血率为0.79%(9/1 137),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为0.22%(2/897)。输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较低(P=0.041),术前并存血液系统疾病的比例更高(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术前Hb未达标是围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63,P=0.018)。结论在加速康复理念及现代血液管理策略的干预下,初次THA和TKA围期输血率已显著降低;术前Hb水平达标应是围期血液管理的重要门槛。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加速康复外科 异体输血 血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置换患者早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膝关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用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膝关功能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d及术后2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置换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精神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质量,减少关节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护理 膝关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全膝关置换(TKA)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而取得软组织平衡是TKA的重要目标,软组织不平衡常导致膝关翻修。传统的软组织平衡方法依赖者的主观判断,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传感器智能垫片能将膝关内外侧间室应力进行量化,者可以此为参考进行相应的软组织松解,理论上能改善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本文将对传感器垫片辅助TK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生物传感技术 软组织平衡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膝关置换中内侧副韧带(MCL)断裂使用半月板进行修复的病例。本病例采用半月板修复膝关置换中MCL断裂并获得成功,目前本治疗方法少见相关文献报道。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副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单膝关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采取单侧全膝关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单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活动度、膝关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侧膝关置换相比,双侧膝关置换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置换中止血带应用导致的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并探讨缺血性预处理缓解再灌注带来的损害。方法本研究以采取椎管内麻醉行全膝关置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止血带前1分钟及松开止血带后5分钟和20分钟时,抽取研究对象的血。用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卵磷脂氢过氧化物测定法分别测出活性氧的量及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结果本研究发现首次松开止血带后5分钟和20分钟活性氧(ROS)量显著增高;第二次松开止血带后5分钟,活性氧量虽然增高,但第二次灌注后20分钟恢复正常水平。ROS峰值出现在第一次灌注后20分钟。脂质过氧化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虽然松开止血带后ROS量显著增高,但就行全膝关置换病人而言,缺血性预处理可缓解缺血带致再灌注所带来的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置换后功能康复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200例(259膝)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膝关置换的类风湿关节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于初次膝关置换后1周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AROM)训练、平衡功能、步态训练及日常活动训练。根据术后膝关残存屈曲挛缩角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3组。对比分析患者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主动膝AROM及最大屈曲、伸直角度的改变情况,患者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比较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患者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男17例(20膝),女183例(239膝),年龄(57±13)岁,病程(16±10)年。与功能康复治疗前相比,患者出院时屈曲角度、伸直角度、AROM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分别为76°±12°比112°±9°、12.9°±10.2°比2.4°±4.6°、63°±15°比110°±10°和3.7±1.2比2.0±0.4,t=39.0、15.1、41.3、21.2,均P<0.01)。康复治疗后,轻度屈曲挛缩中178例(80.2%)膝关可完全伸直,中重度屈曲挛缩中17例(45.9%)可完全伸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1),总体治愈率75.3%。141例患者(70.5%)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均经对症处理,但中重度贫血与轻度或无贫血患者相比,住院时间较长[(13±5)d比(11±5)d,t=2.2,P=0.028]。结论功能康复训练是纠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置换后残留膝关挛缩的重要手段,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输血技术在单侧初次膝关置换中使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单侧初次膝关置换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前不采自体血,观察组术前采自体血,比较两组中及术后的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两组PT、APTTFIB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例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血常规提示有中度贫血,输异体红细胞悬液1.5U后改善;对照组术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冒冷汗、乏力、结膜苍白等表现,甚至有出现心悸、心率增快、持续性低血压表现,予输1.5-3U红细胞悬液后症状改善,其中出现不同程度输血反应16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输血技术能显著减少输异体血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刺激红细胞再生,提高患者造血速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自体输血 膝关节置换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比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作者: 杨海澔李伟张广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股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的引流量情况、手术后的失血量,总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骨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为治疗该病患者提供较为突出的临床依据,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膝关置换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单髁置换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HSS评分以及ROM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单髁置换膝关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患者膝关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