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例如免疫介导的肝毒性的发生。深入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过程中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可能机制、危险因素等,有助于更好地临床管理。

  • 标签: 肿瘤 自身免疫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毒性
  • 简介:摘要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相同,免疫抑制剂也会引起心血管事件,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会日益成为影响这类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文章重点论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心脏毒性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肿瘤 免疫检查点 心脏毒性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
  • 简介:摘要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和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FAK可以转移到癌细胞的细胞核,调节炎症基因表达,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TME),促进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抵抗,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FAK的研究与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 标签: 局部黏着斑激酶 肿瘤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调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肿瘤微环境对增强效应细胞体内杀伤效应、提高NB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NB细胞注射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2.5 mg/kg组、DOX 5 mg/kg组、多巴胺(dopamine, DA)50 mg/kg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筛选,每组20只。分别于NB细胞接种后第7天和第12天注射DOX、DA,于NB细胞接种后第14、17、23天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瘤体内MDSC数量分布及凋亡率、T细胞周期、Treg水平和TAM分布,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IL-10、TGF-β含量,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根据抑瘤效果选择抑制MDSC最佳药物及浓度。制备NB抗原特异性CTL。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DOX组、CTL组、抗GD2组、DOX+CTL组、DOX+抗GD2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治疗对比研究,每组20只。在抑制MDSC基础上实施NB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检测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对比各组瘤体中浸润CTL、颗粒酶和穿孔素表达,外周血IL-2和IFN-γ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时间变化,各药物筛选组和对照组比较,MDSC增长比例显著降低(P=0.001),瘤体中T细胞增殖和对照组比较先升(P<0.001)后抑(P>0.05);TAM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弱;Treg水平受抑;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和IL-10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药物筛选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组表现最为显著,肿瘤生长最缓慢,抑制MDSC作用最强。小剂量DOX干扰后荷瘤小鼠实施免疫治疗,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瘤体浸润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上升,颗粒酶、穿孔素浓度上升,外周血IL-2、IFN-γ浓度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抗GD2组、DOX2.5+CTL组和抗GD2组浓度相对较高。各免疫治疗组肿瘤体积两两比较,除抗GD2组和CTL组、DOX+CTL组和DOX+GD2组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DOX可作为免疫调节剂靶向抑制NB肿瘤微环境中MDSC,消除免疫耐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DSC可双向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T细胞过继性免疫有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小鼠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种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未成熟髓样细胞的异质群体,它们在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感染和炎性疾病中可抑制免疫反应。近年MDSC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实体肿瘤中,但MDSC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知之甚少。文章就MDSC在血液系统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淋巴瘤、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中的特性、功能和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68例放化疗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实施分组探讨,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分别34例。结果:研究组溃疡、皮肤皲裂、皮肤感染、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化疗 重度骨髓抑制 护理对策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Tumstatin 中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 T7 肽片段可能的调控靶蛋白,进一步研究 T7 肽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方法: 1 .建立 HepG 2 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T7 肽低剂量 (2.2mg/kg/d) 组, T7 肽高剂量组 (4.4mg/kg/d) 组, 5-FU(20 mg/kg) 组,每组 10 只。连续干预 21 天 , 观察 T7 肽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 COX-2 蛋白水平表达 。 结果: 5-FU 组, T7 肽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个给药组 IR 分别为 63.6% 、 50.6% 、 28.6% 。 T7 肽高、低剂量组中 COX-2 蛋白表达降低( P<0.01 )。 结论: T7 肽可抑制 HepG 2 肝癌组织中 COX-2 的表达,抑制肝癌的生长,降低肿瘤重量和体积。

  • 标签: T7 肽 COX-2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 目前以肿瘤疫苗和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 。 ctla-4 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能够下调免疫应答。 如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CTLA-4 抑制剂对于肿瘤展现了优秀的治疗成果。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有关不良事件也成为新的问题 。 本文主要针对 CTLA-4 和 CTLA-4 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CTLA-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耐药复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的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既往治疗、PD-1抑制剂治疗及预后。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8例GTN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2.9岁(31~39岁);病理类型:绒毛膜癌7例,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FIGO预后评分:7~12分(高危)4例,≥13分(超高危)4例;8例患者均有肺转移,同时伴脑转移2例、肾及肠道转移各1例。(2)既往治疗:①化疗:8例GTN患者平均接受了21.1个疗程(5~30个疗程)的化疗;化疗途径主要为全身静脉化疗,有1例患者因脑转移接受了甲氨蝶呤鞘内注射。②手术:8例GTN患者中,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盆腔手术5例次,肺叶切除术6例次,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次。③放疗:8例GTN患者中,2例接受了放疗,其中1例因肺转移行肺部放疗8次,另1例行肺部、右骶髂关节及头颅放疗共22次。(3)PD-1抑制剂治疗:8例GTN患者耐药复发后均接受了PD-1抑制剂治疗,平均9.0个疗程(2~1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无一例重度不良反应发生。(4)预后: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中,4例患者在PD-1抑制剂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巩固治疗0~9个疗程,随访2~7个月均无复发;1例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12个疗程,在第6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维持正常1个月后血清β-hCG水平升高,因疾病进展接受贝伐单抗治疗;3例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更换其他化疗方案治疗。结论PD-1抑制剂可作为耐药复发GTN的补救治疗措施,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临床需积累更多病例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等综合评估其疗效。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抑制剂 抗体,单克隆,人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微小RNA-6832-5p(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膀胱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富含脯氨酸11(PRR1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及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膀胱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膀胱肿瘤细胞株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hsa-miR-6832-5p的下游靶基因。分别转染hsa-miR-6832-5p模拟物和miR-NC至hsa-miR-6832-5p表达水平最低的膀胱肿瘤细胞株,命名为miR-6832-5p组和miR-NC组。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sa-miR-6832-5p和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膀胱肿瘤组织中hsa-miR-6832-5p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膀胱肿瘤细胞株中hsa-miR-6832-5p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膀胱上皮(P<0.05),其中T24细胞表达水平最低(P<0.01)。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hsa-miR-6832-5p可直接作用于富含脯氨酸11基因(PRR11)的3′-非翻译区(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hsa-miR-6832-5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iR-NC组(P<0.01)。miR-6832-5p组细胞中PRR1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iR-NC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qPCR结果一致。与miR-NC组比较,转染hsa-miR-6832-5p后膀胱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Hsa-miR-6832-5p在膀胱肿瘤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降低,hsa-miR-6832-5p可通过下调PRR11基因的表达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RNAs 富含脯氨酸11 肿瘤细胞,培养的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慢性炎性疾病。自身免疫异常能够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妊娠也能够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病情,故孕前、妊娠期及产后控制疾病状态十分重要。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被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在自身免疫疾病合并妊娠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抑制剂 自身免疫疾病 妊娠
  • 作者: 郑璇 李玉凤 王剑 马一夫 章广玲 刘艳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慢性病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063210;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063001 ,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063001 ,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唐山 063001 ,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215000 ,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慢性病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0632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转移至肝脏的病灶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建立原代人肝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原代TA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NFs和TAFs进行鉴定,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二者的纯度。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Fs和TAFs中miR-10a的表达水平,并在低表达miR-10a的细胞中过表达miR-10a。随后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分别检测miR-10a对该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IL-6、IL-8、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NFs和TAFs中均不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在两细胞中均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NFs中弱表达,在TAFs中强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NFs与TAFs中α-SMA阳性率为95.0%和95.3%。miR-10a在TAFs的表达水平为NFs的0.65倍(P<0.01)。过表达miR-10a后TAFs在第3、4和5天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同时期的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P<0.05,P<0.01);TAFs的迁移能力在24 h和48 h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25%和15%(P<0.01,P<0.05),TAFs中IL-6、IL-8、IL-1β的表达水平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4%、27%和42%(P<0.01,P<0.01,P<0.05)。结论miR-10a在TAFs中呈低表达,miR-10a过表达抑制了TAFs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炎性因子IL-6、IL-8、IL-1β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AFs抑制肝脏形成转移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部分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已有较大局限性,近年免疫治疗发展迅速,显著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活化及表面多种异质性受体(兴奋性或抑制性)表达上调。免疫检查点具有免疫抑制性调节作用,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正常生理状况下,配体受体结合,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通路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当免疫检查点过表达,抑制性通路占主导地位,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避。PD-1和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质是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相应的免疫检查点,恢复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在特定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已有良好效果。本综述阐述了PD-1和PD-L1抑制剂在肿瘤免疫逃避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 简介:摘要抵抗细胞凋亡是许多血液肿瘤的关键致癌机制。bcl-2是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的重要抗凋亡蛋白,因此靶向抑制bcl-2成为目前抗血液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维奈托克(venetoclax)是一种选择性bcl-2抑制剂,现已被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文章综述了bcl-2家族在调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维奈托克在相关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淋巴瘤 基因,bcl-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探讨体内转染干扰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KCa3.1)的表达在乳腺癌增殖、肿瘤新生血管中的效应。方法收集随机选取的23例2018年至2019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癌新鲜组织标本,分离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建立22例裸鼠乳腺癌原代细胞成瘤模型;合成胆固醇修饰小干扰RNA(siRNA)并鉴定其转染效率,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siRNA干扰)及对照组(11例,阴性对照),检测体内转染Chol-siRNA干扰KCa3.1对乳腺癌成瘤组织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预先设计的siRNA1与siRNA2均可对乳腺癌原代细胞中KCa3.1产生有效干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为(71.03±9.97)%及(65.81±9.18)%(t=21.034、20.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建立22例乳腺癌原代细胞BALB/c裸鼠成瘤模型,成瘤率为70.96%;成瘤组织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NN4干扰效率,Chol-siRNA组中KCNN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5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成瘤组织肿瘤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3.42±7.89)%,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19±4.32)%(t=11.1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CD31的阳性表达率为(17.49±4.15)%,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8±5.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8.77±7.61)%,siRN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7±9.62)%(t=8.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Ca3.1参与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成功在体内成瘤模型中验证了干预KCa3.1对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 胆固醇 小干扰RNA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关于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釆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RCT研究,共1 0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或化疗联合西药组相比,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组在改善外周血白细胞[标准化均数差(SMD)=1.32,95%置信区间(CI)为0.76~1.89,P<0.000 01]、血小板[加权均数差(MD)=25.05,95%CI(8.00,42.10),P=0.004]、血红蛋白[MD=24.14,95%CI(16.34,31.94),P<0.000 01]和临床症状[相对危险度为1.38,95%CI(1.25,1.52),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黄芪联合当归为主的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细胞水平,减轻骨髓抑制,同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且部分结果存在较大异质性,因此尚需更多严格设计的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黄芪 当归 骨髓抑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作用机制使然,出现了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特殊肿瘤应答模式,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了应用18F-FDG 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在中国,自2013年正式开始ICIs的临床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产生,如何在肿瘤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牵头,针对PET/CT检查规范、ICIs治疗后PET/CT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带动相应领域的技术普及与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免疫检查点 PET/CT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少数患者会发生超进展性疾病(HPD),导致生存期缩短及生命质量急剧下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解救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显示,HPD的发生与高龄、肿瘤复发、多病灶转移等临床因素相关;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抑制性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聚集、异常炎症反应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等多种途径。合理筛选、精准检测、密切监测以及联合治疗可能降低免疫治疗发生HPD的风险。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超进展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自己主管的病人中接受治疗的 30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对他们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并观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做出记录。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自己主管的病人中接受治疗的 30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对他们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并观对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生活质量做出记录。 结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