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与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共进行胸腰椎后路手术615例,非内固定手术318例,后路内固定手术297例。其中胸腰椎后路手术感染9例,非内固定手术术后感染5例。对这14例因胸腰椎退行性脊柱疾病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81岁,平均58.6岁。结果14例患者最终切口均甲级愈合,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未见感染复发。内固定组优7例,良2例,无一般及差评,优良率100%;非内固定组优3例,良1例,一般1例,无差评,优良率80%。结论早期彻底清创,置管冲洗,结合抗生素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内植物取出,是处理胸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切口感染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手术 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对腰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1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所有患者经MRI检查后,对其表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进行为期3-14个月的随访,17例患者恢复到正常状态,3例患者存在活动受限现象,1患者存在腰疼现象。结论对腰椎间隙感染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隙感染 早期诊断 MRI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5-01
  • 简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是仍有较多可能引起手术失败的因素,其中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控制术后感染是保证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感染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期文献报道TKA术后感染率为1%~5%[1],现在的感染率可控制在0.5%~1.0%[2-3]。但是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不断增加,TKA术后感染的绝对例数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感染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清除将可导致关节的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最终不得不进行感染的清除,进行二期翻修手术,这将增加平均住院日,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4]。所以如何提高TKA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率将是广大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现就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TKA术后早期感染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C 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新生儿感染患者中,检测降钙素原对病情的诊断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早期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采集静脉血液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分别比较两组新生儿以及观察组中重度感染和轻度感染患儿的降钙素原检测水平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14.0%),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感染组患儿降钙素原阳性率(81.5%)明显高于轻度组(14.7%),检测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健康新生儿相比,早期感染患儿的降钙素原阳性率提高,检测水平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改变。因此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降钙素原 病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早期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WanFang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早期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0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队列研究,共计81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短期病死率[OR=0.57,95%CI(0.42,0.77),P=0.0003]和长期病死率[OR=0.57,95%CI(0.43,0.77),P=0.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结论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早期手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就诊观察的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两组,每组各49例新生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新生儿的脐部皮肤;观察组的新生儿则在我院新生儿科无人陪病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并配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沐浴,喂奶等进行护理照料。将两组婴儿的脐部皮肤感染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7例婴儿脐部健康正常,2例婴儿脐部受到轻微感染,其健康率达到95.9%。家属满意46例,其家属满意度达到93.9%,对照组健康婴儿40例,9例婴儿脐部受到感染,其健康率为81.6%。家属满意38例满意度达77.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有效的预防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 新生儿脐部皮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200例,然后随机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和治疗后分别进行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降钙素原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降钙素原变化明显比细菌感染组患儿大,且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作为一项快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2.5岁。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3例,胫骨干骨折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于内固定术后5-14天(平均10天)发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氏菌感染2例。术中保留内植物,彻底清创后应用VSD技术分层封闭创面,5-7天更换VSD敷料的同时行创缘部分减张缝合处理,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完全关闭创口。结果应用VSD技术治疗7-15天后,所有患者均创面洁净及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此期间更换VSD敷料1-3次(平均2次)。末次手术均采用直接缝合方式完全关闭创面。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于末次手术后20-32周(平均25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感染无复发,采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为22-29分,平均26分。结论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骨折维持稳定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 标签: 骨折 四肢 感染 引流术 封闭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血MMP-9及IL-6在胎膜早破时的变化,探讨其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胎膜早破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45例)脐血脐血MMP-9及IL-6的表达,比较胎膜早破组和正常对照组、宫内感染组与非宫内感染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胎膜早破组脐血MMP-9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宫内感染组脐血MMP-9及IL-6均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均P<0.05),且两指标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765)。结论脐血MMP-9及IL-6的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脐血 MMP-9 IL-6 宫内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CRBSI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比较PCT、hs-CRP、IL-6对CRBSI诊断的价值。结果28例疑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RBSI。疑诊CRBIS当日,CRBSI组患者的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CRBSI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92(0.85,0.99)、0.75(0.62,0.88)、0.80(0.67,0.92)和0.64(0.50,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PCT和IL-6对ICU患者CRBS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腹外疝修补术后早期切口感染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769例患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15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感染。由外院转入11例切口感染患者,转入时切口均已发生感染,其中8例已打开切口换药引流。将26例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13例,其中治疗组术后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无取出补片患者,随访无复发;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未能完全愈合而形成慢性窦道,3个月后再次行手术取出补片,其中1例在8个月后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出现早期切口感染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缩短治疗周期,促进切口愈合,避免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感染 VSD负压封闭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