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磁针治疗痉挛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痉挛斜颈的患者采用穴位磁场疗法针刺风池、大椎、身柱等穴。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总结疗效。结果: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3列,无效2例,治愈率30%,总有效率90%。结论:穴位磁场疗法治疗痉挛斜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痉挛性斜颈 穴位磁场疗法 磁针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痉挛斜颈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因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6h入院的1例患者作研究对象,为我科2012年6月收治,确诊为痉挛斜颈,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结果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约30分钟后患者苏醒,头颈不自主后仰收缩症状完全消失,观察3日未见复发出院,随访1年半未再复发。结论基于疾病的一般发展规律,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报道病例尚处于发病初期,经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一次即愈,而丙泊酚本身并不具肌松作用,临床鲜见发病早期即予该疗法的报道,故值得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尽早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丙泊酚 静脉麻醉 痉挛性斜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拮抗法在脑梗死后痉挛瘫痪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脑梗死后痉挛瘫痪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27例)实施电针拮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vs7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拮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瘫痪,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异常运动姿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拮抗法 脑梗死 痉挛性瘫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SCI后痉挛膀胱功能障碍患者55例,实施间歇导尿联合手法训练、微波治疗、局部音频电疗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前,患者的膀胱容量为(413.5±122.4)ml,训练后为(479.5±63.1)ml,较训练前显著提高(P<0.05);训练前残余尿量为(397.5±107.9)ml,训练后为(136.8±72.9)ml,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SCI痉挛膀胱功能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可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功能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对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2例中风后痉挛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康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82.6%,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4.1±1.3)分,对照组为(9.7±3.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针刺经筋结点 康复疗法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地区一个遗传截瘫家系进行了定位和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方式分析,确定该病的遗传类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经家系调查及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类型;通过致病基因微卫星多态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该家系的遗传痉挛截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现该家系中患者在SPAST基因第15外显子存在一个14bp的缺失突变。结论遗传痉挛截瘫家系致病的突变为位于SPG4基因第15外显子的一个14bp的缺失突变所致。

  • 标签: SPG4基因 连锁分析 突变分析 临床特点 遗传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4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将进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术后患者出现膀胱痉挛疼痛时,观察组患者使用100mg氟比洛芬酯配比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若有需要,可加药静脉续滴;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mg,若效果不理想则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100mg,于用药后30min,1h,2h,4h,6h,8h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给药后30min、1h、2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4h、6h、8h的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口干、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可作为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痉挛 氟比洛芬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评价超声对先天肌斜颈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的价值。对SCM依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及半定量分级评分。(1)Ⅰ型弥漫型4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瘤样团块型27例。(2)三型在SCM粗细及血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随访观察,血流信号评分显著下降。超声对先天肌斜颈分型诊断并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有利于临床有针对设计治疗方案及客观评价疗效。

  • 标签: 斜颈 肌性 先天性 超声 半定量评分 胸肌乳突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肌斜颈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8例先天性肌斜颈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308例患儿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以及出院后护理指导,所有病例均顺利实施手术,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月-2.8年,平均1.7年,304例获得痊愈,4例出现复发。结论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正确的牵引指导及颈托支具固定,是儿童先天性肌斜颈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肌性斜颈 围手术期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条索型和骨化型小儿肌斜颈临床疗效。方法推拿手法治条索型骨化型各20例。结果推拿治疗条索型有效率95%。推拿治疗骨化型有效率4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推拿治疗条索型小儿肌斜颈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肌性斜颈 推拿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创伤脑血管痉挛(posttraumaticcerebralvasospasm,PTCV)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创伤脑损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入院后2h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30min静脉滴注,连用14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注。伤后6月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估计预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PTCV发生率27.5%,对照组52.5%,两组PTC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分别为(140.23±16.23)、(90.56±15.98)cm/s,对照组分别为(142.30±15.63)、(130.99±19.67)cm/s,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CV患者外伤脑梗死(post-traumaticinfarction,PTCI)发生率为15.2%,对照组为55.6%,两组PTCV患者PT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3.3%,对照组52.5%,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液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且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能明显缓解脑血管痉挛,减少外伤脑梗塞的发生;能显著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创伤性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我院的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脑血管痉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结果TCD诊断、脑血管造影、Fisher分型I型患者最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与出血次数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或者手术治疗1w是临床观察的重要阶段,经过积极护理干预,患者均出现明显好转,好转率为10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症状会让患者处于危险境地,提供针对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临床280例TURP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产生的原因及进行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对158例膀胱痉挛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针对TURP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采取针对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解除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对照组有效26例(72.2%),死亡10例(27.8%),治疗组有效32例(88.9%),死亡4例(11.1%)。治疗组在有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冠脉痉挛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予以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地尔硫卓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泵入地尔硫卓),比较两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等的变化和安全。结果:(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地尔硫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比94.00%)、心电图总疗效(62.00%比92.00%)显著提高(P均<0.01);(2)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地尔硫卓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3)地尔硫卓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均<0.05);(4)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地尔硫卓组NO水平[(95.17±19.99)μmol/L、(95.17±21.22)μmol/L比(106.71±22.38)μmol/L]显著升高、ET-1水平[(64.09±16.29)ng/L、(59.98±14.28)ng/L比(44.91±6.38)ng/L]显著降低(P均<0.05);(6)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治疗冠脉痉挛,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血管痉挛 治疗结果 地尔硫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本院住院137例泌尿科手术后膀胱痉挛为研究对象。结论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与患者心理因素、感染、疼痛,引流不通畅、冲洗液的速度与温度,腹压增高的因素等原因有关,通过对这些原因分析,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膀胱痉挛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治疗急性胃肠痉挛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痉挛患者52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观察组进行间苯三酚的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1.9%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9%(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胃肠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菪碱 急性胃肠痉挛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二十碳五烯酸(EPA)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二十碳五烯酸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