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淋巴上皮(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摘要宫颈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所占比例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的发生以及发展属于从渐变转为突变的一个过程,宫颈疾病有前病突变演变成真正的宫颈,需要的时间将近有10年,因为宫颈在癌变前的病变阶段较长,所以可在早期诊断出宫颈,对于降低宫颈疾病的病发率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人乳头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制、与宫颈的关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晚期肝脏转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多例宫颈肝转移介入治疗,均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并临床效果观察及治疗后随访。结果通过对多例宫颈晚期肝脏转移的放射介入治疗,除1例无明显变化外,5例转移病变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坏死,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颈晚期肝转移灶效果明显,为临床宫颈肝转移提供治疗方案,使宫颈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宫颈癌 肝转移瘤 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 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宫颈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人乳头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间隔减术治疗晚期卵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的100例晚期卵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结合间隔减术治疗的卵巢患者和50例未进行新辅助化疗而直接行减术的卵巢患者,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1年生存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晚期卵巢患者间隔减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

  • 标签: 卵巢癌 间隔减瘤术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淋巴化疗伴因性疲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淋巴化疗伴因性疲乏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轻度因性疲乏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改善淋巴化疗伴因性疲乏中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淋巴瘤 化疗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IPB)与膀胱移行细胞患者超声检查声像图所表现的异同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患者85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患者115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声像图的异同点。结果IPB患者年龄显著低于膀胱细胞,B/T值小,L/T值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形态相对比较规则,回声较均质,边缘光整,对于IPB患者来说病灶多为高回声,乏血供,而移行细胞患者的病灶为中等回区,供血比较丰富。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和膀胱移行细胞患者的声像学表现相似度比较高,病灶部位、形态、回声和血流等指标是进行声像学鉴别诊断的特征。

  • 标签: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膀胱移行细胞癌 超声检查 声像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病毒在子宫颈癌症筛查中的意义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167例妇科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高危人乳头病毒筛查,同时收集宫颈外口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正常或炎性病变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病毒人数最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感染率最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宫颈上皮内病变Ⅲ级、浸润患者高危人乳头病毒感染率为10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是宫颈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型人乳头病毒进行检查在宫颈筛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 简介:2015年1月美国妇科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SGO)联合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mericanSocietyofColposcopy&CervicalPathology,ASCCP)在《妇科肿瘤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宫颈筛查的《过渡期筛查指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病毒检查在宫颈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宫颈筛查和诊治的864例妇女,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和人乳头病毒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然后分析TCT检测结果、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的关系,并对TCT检测、HPV-DNA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864例妇女中,两种检测方法中TCT和(或)HPV-DNA阳性的患者共有213例,213例阳性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或宫颈炎患者42例,CINⅠ期患者60例,CINⅡ期患者55例,CINⅢ期48例,浸润患者8例;TCT与病理组织学对宫颈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24,HPV-DNA与病理组织学对宫颈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35,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对宫颈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TCT或HPV-DNA指标的准确性,HPV-DNA指标单独检测的准确性高于TCT检测的准确性,TCT、HPV-DNA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宫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91和0.941。结论TCT、HPV-DNA的检测有助于宫颈的诊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关键词宫颈;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病毒;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颅内碰撞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在颅内混杂或相邻生长,肿瘤组织中不含脑组织。颅咽管与毛细胞星形细胞都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 标签: 颅内肿瘤 碰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宫颈锥形切除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3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及早期宫颈,对这些患者使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病理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及早期宫颈诊断过程中,采用宫颈锥形切除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结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样病变及早期宫颈单纯采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会出现一定的误诊,在此诊断基础上采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二次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在满足患者适应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锥形切除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早期宫颈癌 再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定量分型(daltonbiohybridcapture3,DH3)检测高危型人乳状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在宫颈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H3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264例宫颈筛查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同时行TCT检查,TCT结果异常者(≥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HPV结果的一致性及检出宫颈病变情况。结果264例女性中,HC2法检出HPV阳性者32例(12.12%)。DH3法检出HPV阳性者39例(14.77%),其中HPV16/18阳性患者14例(35.90%)。264例女性中,DH3和HC2检出HPV结果的符合率为94.32%(249/264);15例结果不一致,其中8例的检测值在临界值,排除此8例后再次统计分析,符合率为97.27%(249/256)。264例中TCT异常者10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SIL1例、HSIL2例、宫颈1例。DH3HPV16/18阳性女性TCT异常及宫颈病变检出率(71.43%,10/14;21.42%,3/14)显著高于HC2HPV阳性检出率(31.25%,10/32;9.38%,3/32)(P〈0.05)。结论DH3与HC2检测高危型HPV符合率高,DH3HPV16/18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DH3技术可作为临床上宫颈初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筛查 第三代杂交捕获技术定量分型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醋酸丙氨瑞林对人子宫内膜裸鼠皮下移植的生长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40例裸鼠移植模型,将全部裸鼠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以及实验3组每组均10例裸鼠。实验1、2、3组裸鼠所注射的醋酸丙氨瑞林剂量分别为20μg/kg、40μg/kg、80μg/kg。定期对4组裸鼠的肿瘤大小进行测量,并且观察裸鼠的全身情况;经注射醋酸丙氨瑞林治疗一个月后,将体从裸鼠的体内取出,并且进行质量称量,然后计算出每组的抑率。结果实验3组的抑率>实验2组的抑率大于实验1组的抑率,并且组间比较差异P<0.05;除此之外,实验1、2、3组裸鼠的livin蛋白表达灰度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裸鼠的,并且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醋酸丙氨瑞林都对人子宫内膜裸鼠移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和醋酸丙氨瑞林的剂量呈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和livin蛋白相关。

  • 标签: 醋酸丙氨瑞林 人子宫内膜癌 裸鼠移植瘤 生长影响 机制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原发性肝细胞(HCC)及肝血管(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在北大深圳医院做MSCT血管成像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FNH19例(21个病灶)、HCC19例(21个病灶)和HA17例(22个病灶),采用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肿瘤血管进行3D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门脉栓、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包膜影等影像学特征,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NH、HCC和HA均多有供血动脉增粗表现,显示率分别为95.2%(20/21)、100.0%(21/21)、77.3%(17/22),3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A除了供血动脉增粗外,均未见包膜影、门脉栓及动静脉瘘影等特征性表现,包膜影多见于FNH(66.7%,14/21)和HC(71.4%,15/21)。FNH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进入中心低密度及低密度分隔影的显示率分别为61.9%(13/21)、38.1%(8/21)、61.9%(13/21),均明显高于HCC的9.5%(2/21)、0(0/21)、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548、7.560、18.828,P值均〈0.05);FNH中未见动静脉瘘和门脉栓,而HCC常见动静脉瘘(19.0%,4/21)和门脉栓(28.6%,6/21)。结论MSCT血管成像对于FNH、HCC和H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指导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肝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血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