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新生儿疝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胸腔镜下注射器针头带线的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疝患儿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入院年龄10 min至1 d。足月儿7例,早产儿3例。体质量2.3~3.5 kg(平均2.88 kg),均为左侧疝。在裂隙的体表投影处肋间取2~3个预备缝合部位,切开皮肤1 mm,两根2-0不可吸收缝线绕过相应肋骨,通过注射器针头分次插入肌缺损的前缘的肌肉之间,第一根线头由第二根线环带出体外进行打结,关闭后外侧裂隙,线结位于肋间皮下。结果在胸腔镜疝修补术的实施过程中,10例疝患儿均应用该简化技术成功修复无肌后缘的新生儿疝后外侧裂隙。手术时间为25~60 min(平均37.5 min)。10例患儿随访3~33个月(平均16.5个月),无死亡和复发病例。1例新生儿术后合并皮下气肿术后1周消失。结论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的新生儿疝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

  • 标签: 疝,横膈 胸腔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疝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差异较大,轻症患儿可全部存活,重症患儿死亡率较高。准确地筛选高风险患儿,制定相应诊疗策略,可有效提高其存活率。近年来国际上对先天性疝产后评估的研究逐渐增多,包含单因素指标及5种主要评分模型,但我国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评分模型。本文对先天性疝的产后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疝,横膈,先天性 产后期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肌功能变化的原因。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2018年6月1日到2019年4月30日的机械通气患者(32例)。将入组的患者按机械通气时间分为短期机械通气组(7 d≤机械通气时间<1个月,20例)和长期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1个月,12例)。比较两组患者肌的运动幅度、收缩时间、收缩速、E-T指数(运动幅度×收缩时间)、呼气末肌厚度、肌厚度变化率及胫骨前肌厚度。对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呼气末肌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期机械通气组患者的平均呼气末肌厚度[(0.13±0.04)cm]和肌厚度变异率(0.22±0.04)明显小于短期机械通气组[分别为(0.17±0.05)cm和0.27±0.08](均P<0.05),但两组肌收缩幅度、收缩时间、收缩速度、E-T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胫骨前肌厚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呼气末肌厚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但呼气末肌厚度与胫骨前肌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厚度及肌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且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营养状况不是影响肌厚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超声检查 呼吸,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 减少下游离气体误诊为胃肠道穿孔。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腹部平片提示下游离气体患者误诊为胃穿孔的临床病例。结果 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子宫穿孔,术后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观察治疗。三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妇产科治疗。

  • 标签: 膈下游离气体 胃肠穿孔 子宫脓肿穿孔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于机械通气撤机中应用肌超声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重症医学科中采取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展开对照研究,均采取床旁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肌厚度、双侧肌运动幅度、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按照撤机状态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撤机失败(11例),观察组为撤机成功(29例),分析评估机械通气撤机的预测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肌增厚率、双侧肌运动幅度、D-RSBI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显著,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膈肌超声评分 机械通气 撤机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疝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疝患儿30例,采用超声和X线片对患儿左、右疝和疝内容物进行诊断,并通过手术证实其对儿童先天性疝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手术结果表明,30例先天性疝的患儿中,左侧疝26例,右侧疝4例;疝内容物为空腔器官者9例,空腔与实质器官合并者21例。先天性疝患儿超声表现为上腹部肌回声中断,可见肺下界上移;经胸部背、侧腰部扫视隔离肺可见胸腔内与其他肺组织不相连的囊实混合回声区;经腹部扫视,空腔器官疝入则腹腔显示较空虚,实质性器官疝入,在正常位置不能显示器官结构。先天性疝患儿X线片表现为上可见半圆形肿块影,心脏及气管向健侧移位,腹部较空虚密实。超声诊断对先天性疝患儿疝位置和疝内容物的判断准确率(100.00%和90.00%)显著高于X线片(93.33%和56.67%,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通过回声和图像结构对儿童先天性疝的位置和疝内容物进行判断,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膈疝 超声 诊断价值 X线片
  • 简介:摘要肌在人类自主呼吸中扮演重要角色。肌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延迟机械通气的撤离,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因此,肌功能的评估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近年来,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操作方便、快速、无创、无辐射及可重复的床旁检查手段,可以量化各种正常和病理情况下的肌特征,已用于肌功能的评估。本文旨在阐述超声检查应用于肌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通过超声检查实施肌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潜在途径和挑战,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超声 膈肌功能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通过 1 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出现下游离气体患者分析,下游离气体不能作为诊断消化道穿孔的唯一标准 , 要充分认识下游离气体的病因和鉴别诊断 , 避免误诊[ 1]。

  • 标签:  膈下游离气体 消化道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微创治疗上食管憩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治疗的31例食管憩室患者,分析其中13例上食管憩室。术前辅助诊断检查包括钡餐造影、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以及食道Manometry测压。手术方式包括病例1~2经左胸开放,病例3经右胸腔镜,病例4~13经腹腔镜裂孔完成。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13例上食管憩室中男7名(53.8%),年龄(64.08±5.9)岁,10例(76.9%)憩室朝向食管左侧壁,憩室颈上缘距门齿距离(35.8±2.0)cm,憩室体直径(4.5±1.7)cm。1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22.1±45.7)min,手术失血量(115.4±60.5)mL,住院时间(10.0±3.4) d。术后发生食管瘘3例,左胸(50%)、右胸(100%)、经腹(10%)路径各1例,其中2例经胸瘘患者均需二次手术。无院内死亡。远期随访可见左胸路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食管狭窄,右胸路径术后1例患者出现反流,腹腔镜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食管狭窄。结论腹腔镜经裂孔治疗上食管憩室,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通过解除远端梗阻,极大地降低术后瘘和憩室复发的发生率。

  • 标签: 膈上食管憩室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腹腔镜微创手术 Heller肌层切开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性疝患儿术后肺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门诊随访并行肺功能检查的疝患儿肺功能数据,同时收集患儿治疗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疝类型、Apgar评分、出生体重、肝脏位置、血气分析、呼吸机维持时间和住院周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9例,女26例;左侧疝39例,右侧6例。共行89次肺功能检查,随访时间为(9.3±7.3)个月,20例患儿行1次检查,25例行2次及以上检查。以最近一次肺功能检查数据为准,45例患儿中呼吸功能正常者有7例(15.6%),呼吸功能存在异常组有38例(84.4%)。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潮气呼吸功能正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别为10次、62次、11次和6次。肺功能检查时间、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与肺功能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相比,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较大[(8.9±6.9)个月比(1.3±0.5)个月,P=0.001]。25例接受多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达峰时间比"和"达容时间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部分先天性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给予高度重视;年龄、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可能是影响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疝,横膈 肺功能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先天性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术后生长发育情况,探讨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痊愈出院并在门诊随访的87例先天性疝患儿资料,包括患儿明确诊断时孕周、娩出孕周、性别、Apgar评分、出生体重、肝脏位置、入院时血气分析、手术方式、缺损大小分级、是否需要补片修补和转归情况等。按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使用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评价疝患儿术后生长发育情况。年龄别身高和(或)年龄别体重处于小于2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SD)区间定义为生长发育迟缓,将患儿分为生长发育迟缓组和生长发育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CDH患儿中,男51例,女36例,左侧69例,右侧18例。出生体重(3298.6±485.7)g,肝脏疝入22例(25.3%),需要补片修补8例(9.2%)。平均随访时间42.3个月(6~120个月)。8例(9.20%)年龄别体重<-2SD,6例(6.90%)年龄别身高<-2SD;生长发育迟缓组9例(10.3%),正常组78例(89.7%)。进一步临床资料分析中显示,生长发育迟缓组患儿出生体重较小(P<0.001),呼吸机维持时间较长(P<0.001),术中需要补片修补的概率较大(P=0.034),住院周期较长(P=0.006),且术后并发症高发(P=0.003),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长发育迟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呼吸机维持时间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疝术后部分患儿存在生长发育落后,其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和呼吸机维持时间。

  • 标签: 疝,横膈,先天性 生长发育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回顾2008年2月至2018年2月18例先天性疝合并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全组后外侧疝17例,食管裂孔疝1例;肺隔离症叶外型15例,叶内型3例。仅1例术前诊断先天性疝合并肺隔离症,余17例术前仅诊断疝或膨升,术中或术后确诊肺隔离症。18例均同期行隔离肺切除、疝修补术。术后1例因肺炎死亡;17例恢复顺利出院,随访10~2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合并先天性疝的肺隔离症容易漏诊,同期行隔离肺切除以及疝修补术,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2017年3—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4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连续5 d应用超声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肌位移和肌厚度。结果(1)与第1天患者右侧[前部:(11.05±3.04)mm;中部:(12.08±2.71)mm;后部:(11.51±3.33)mm]和左侧[前部:(13.63±7.52)mm;中部:(15.44±7.52)mm;后部:(14.76±6.93)mm]肌位移比,第3天右侧[前部(8.90±3.65)mm;中部(10.02±4.24)mm;后部(10.25±4.38)mm]和左侧[前部(9.82±1.96)mm;中部(11.60±1.13)mm;后部(11.52±1.98)mm]肌位移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肌位移均于第5天恢复,且高于第1天,其中左侧中部和后部肌位移变化最明显。(2)与第1、2、3天比,第4天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肌增厚率明显下降,其中左侧中部[第1天:(33.87±14.34)%;第2天:(37.26±13.91)%;第3天:(30.56±14.27)%;第4天:(15.53±5.68)%]和后部[第1天:(35.50±15.69)%;第2天:(39.84±15.32)%;第3天:(29.06±14.96)%;第4天:(13.30±5.79)%]肌增厚率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前、中、后部肌增厚率第5天较第4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第1天。结论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肌功能是可行的,可为预防肌萎缩和撤离机械通气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膈肌功能 机械通气 超声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疝的手术经验及技术难点分析。方法对27例新生儿CDH患儿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顺序还纳疝入脏器,脾脏还纳时切忌使用尖锐器械直接压迫还纳,应间接推挤或以胃结肠等空腔脏器辅助推挤还纳,避免脾脏及血管撕裂导致出血。后外侧肌缺损严重者可行肌缘-肋间肌-肌缘缝合,适度打紧线结完成肌闭合修复。肌缺损严重可先连续缝合尽可能对合关闭缺损,测量缺损薄弱处大小,将体外裁剪好的补片置入胸腔,贴紧固定补片至肌薄弱处并以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结果27例疝中左侧25例,右侧2例。产前诊断23例,产前诊断胎龄为(28.2±5.1)周;出生孕周为(37.5±2.7)周,孕周最小为28.0周;出生体重为(2.90±0.70)kg,最小为1.36 kg。所有患儿均采用胸腔镜手术,23例顺利完成,4例中转。存活23例(85%),死亡4例(15%)。手术年龄为出生后(41.0±40.0)h,手术时间为(159.0±14.0)min,行补片修补3例,术后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8.0±4.0)d。术后1例复发,第二次经胸腔镜完成手术,预后良好,3例并发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安全可行,术者有丰富的胸腔镜操作经验下,可优先考虑,补片修补可以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心肺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持续高于65~75 mmHg(1 mmHg=0.133 kPa)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低体重早产儿对胸腔镜手术的耐受性并不低于足月儿。

  • 标签: 疝,横膈 新生儿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肌的形态与功能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横断面研究,以确诊脓毒症7 d内且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5分的患者为脓毒症组(31例),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床旁超声测得肌形态指标(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及功能指标(肌增厚率、平静呼吸移动度及深呼吸移动度)。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肌形态指标:①两组平静呼气末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1(0.18~0.23)cm,对照组为0.19(0.16~0.20)cm,Z=-1.739,P=0.082];②两组最大吸气末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7±0.84)cm,对照组为(0.29±0.77)cm,t=1.344,P=0.183];(3)肌功能指标:①脓毒症组肌增厚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4%(16%~56%),对照组为61%(37%~82%),Z=-3.076,P=0.002];②脓毒症组平静呼吸肌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1.25±0.38)cm,对照组为(1.65±0.82)cm,t=2.687,P=0.009];③脓毒症组深呼吸肌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79(1.80~4.16)cm,对照组为3.77(2.92~5.05)cm,Z=-2.231,P=0.026]。结论脓毒症(SOFA评分≤5分)患者7 d内已出现肌功能障碍,此时形态未见改变,提示脓毒症患者肌功能障碍早于萎缩发生。床旁超声可有效评估肌形态及功能。

  • 标签: 脓毒症 床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先天性疝的新生儿采取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手段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收容诊治的 60例患有先天性疝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相关科室针对患儿采取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对手术后患儿的康复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 60例患有先天性疝的患儿,手术后有 3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 5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 56例患儿存活。结论:针对罹患先天性疝的患儿采取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儿手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并大大减少患儿的死亡几率。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围手术期间 整体护理手段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疝合并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6月 11例利用产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疝合并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以妊娠结局以及尸检结果作为对照,评价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11例利用产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疝合并畸形的胎儿,与妊娠结局以及尸检结果的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达到 100.00%( 11/11)。产前超声典型表现:胸腹腔矢状和冠状切面正常肌弧形低回声带中断或消失。本研究中部分胎儿胸部可见胆囊影、左侧下未见胃泡影、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羊水过多等;部分胎儿存在肝脏结构异常、 NT 增厚以及肝脏疝入胸腔内等表现;部分胎儿还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心脏畸形。结论 产前超声对胎儿先天性疝合并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 产前超声 先天性膈疝合并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性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产后5种评分模型对预后的评估效能及其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疝新生儿共126例,均经产前超声、产后X线影像、手术或病理确诊,其中>28 d入院的CDH患儿45例,产前诊断后引产或流产患儿16例,此61例患儿不纳入本研究,余65例符合入组标准,纳入研究,入组65例。将入组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所有入组患儿产后临床指标数据,代入5种评分模型中(包括SNAP-Ⅱ、Brindle、CDHSG、WHSRpf和BOI-d1评分),分别对整体分值、分度病情和两两联合三部分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出最适合的评估模型。结果整体分值:SNAP-Ⅱ在这5个评分模型中准确性及拟合度最高(AUC为0.813)。病情分度:SNAP-Ⅱ和Brindle评估准确性较好(AUC分别为0.803和0.725),SNAP-Ⅱ准确性高于Brindle。两两联合:SNAP-Ⅱ+Brindle联合模型的准确性和拟合度最好(AUC为0.841,H-Lp值为0.737)。结论产后5种评分模型中SNAP-Ⅱ的评估效能最好,其次为Brindle,可用于目前CDH患儿的预后评估,进而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婴儿,新生 先天性膈疝 评分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肌=0.89、ICC中肌=0.95、ICC后肌=0.90,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肌=0.90、ICC中肌=0.94、ICC后肌=0.95,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性。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儿童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肌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膈肌 超声 重症 儿童